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

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我深刻領悟的3個生活真相

有些書你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你才真正明白它在講什麼,《滄浪之水》就是這樣的書。

我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是在街邊的盜版書攤上,那個時候,我還在我們縣城讀高中。我當時推測這應該是一本好書,因為,在當時能在盜版書攤上出現的要麼是暢銷書,要麼是經典書籍。

讀完後知道是一本官場文學書,描述的是官場的爾虞吾詐,勾心鬥角。但是對當時我的來說,官場離我很遠,主人公池大為面臨的房子,孩子教育,醫療等問題離我也很遠。所以我沒有什麼很深的感觸。

後來,知道《滄浪之水》拍成了電視劇,胡軍主演,名字改為《歲月》,豆瓣評分9.1分。

前段時間,20多年的好朋友突然在微信群裡強烈安利這本書,並感嘆說如果他早讀過這本書,或許他的人生就不同了。

我跟朋友交流後,我覺得時隔十幾年後我有必要重新閱讀《滄浪之水》。

這次閱讀,跟15年前讀的感受完全不同,現在我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池大為所經歷的類似的事情也部分在自己身上發生,比如說房子問題,比如說職場上的一些爾虞吾詐。所以對於主人公池大為的思索、困惑、痛苦以及心理掙扎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些年,我也會反思一些生活中的問題,該怎麼跟自己所遇到的困境進行和解,但是重讀《滄浪之水》,我原來有感悟但是朦朧的東西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漸漸清晰起來,似乎深刻的理解了人生的一些真相。

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我深刻領悟的3個生活真相

真相1,即使你與世無爭,生活依然會與你為敵

《滄浪之水》主人公叫池大為,北京中醫學院碩士畢業後,分配到省衛生廳工作,一心希望憑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成就一番事業。

最開始池大為堅守自己的良知和靈魂,如實彙報廳長家鄉藥氾濫事件,廳裡購買30萬的進口車也被他在民主生活會上算了一筆經濟賬。但是處處碰壁,受排擠,很快被調離省辦公廳去中醫學會去做冷板凳了。

池大為慢慢也接受了坐板凳的事實,不知不覺間就過去4,5年。然而,生活依然沒有放過他,依然會與他為敵。

他妻子不停的向他抱怨住宿環境差,他孩子夜裡燙傷,他不得不求他一直不屑的人才得以及時救治,孩子,孩子上一個好點的幼兒園而不能,於是他的堅持他的信念逐漸崩塌了。

池大為接受了分到冷衙門的現實,僅僅想保持點自己的清高,享受個歲月靜好。然而,生活的大山,房子,教育,醫療都開始向他壓過來,他無處可躲,他除了迎上去跟生活戰鬥,別無他法。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有著池大為的清高,不屑於公司的晉升機會的爭奪,寄情山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也在旅行上花了不少錢。

我開始一直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工作之餘看下世界,生活中與世無爭。

然而,當跟女朋友談婚論嫁時,看著高昂的房價完全沒有能力購買時,才深刻的明白,財迷油鹽醬醋茶才是終究要面對的問題,年輕時所期許的風花雪月,仗劍天涯在生活面前不堪一擊。

當我孩子生病,我幾經周折,找到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校友,這跟池大為為孩子燙傷求人多麼想象。

前段挺流行一句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更多的時候,生活對自己的刁難只能自己面對。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瑪婷達問里昂,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只是小時候是這樣?里昂回答道,總是如此。

人生不總是痛苦的,但是人生總是會遇到生活的刁難,我們也無法企圖以與世無爭來逃避,能做的只有面對並與生活和解。

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我深刻領悟的3個生活真相

真相2 我們終究變成我們不喜歡的人

經歷了種種的打擊的池大為最後終於決定放棄自己的堅持,向現實妥協。

他放下面子,巴結在任的馬廳長,討好自己曾看不起的人。當中醫研究院的院長舒少華準備揭發馬廳長時,池大為甚至為贏得馬廳長的信任而去馬廳長家裡告密,當他殺死以前的自己後,開始變得如魚得水,職稱位置,房子等都有了,最後他成為了省衛生廳的廳長。

最後,他跪在父親的墳前,燒掉了父親遺留給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素描》。

在分房,孩子教育,醫療等現實問題面前,池大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是帶有普遍意義的。這些現實的問題跟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些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很可能會慢慢的讓我們也像池大為一樣做出改變來適應我們所處的環境。

在當前環境下,我們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前途,關心自己的社會地位等,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我們做出一些改變,放棄一些堅持的時候,也不是一件不值得原諒的事情。

但是,當我們做出改變,去適應當前的環境,而放棄我們最初的信念的時候,我們也會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人,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是跟自己和解。

我們總是講堅持初心,正是因為初心難以堅持,所以才會一直被說來說去。而事實上就是在生活面前,我們的倔強脆弱不堪,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最後變成我們曾不喜歡的人,並且我們還需要跟自己和解。

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我深刻領悟的3個生活真相

真相3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中間還有灰色

在池大為當上廳長以後,想做點改革,但仍然處處碰壁。他可以去解救那些被馬廳長壓了十幾年的知識分子,可以為血吸蟲災區的老百姓辦點實事,到要在廳內改革,撤消各處部的小金庫,觸及大家的利益,引來了各方不滿,最後也只能妥協。

其實,池大為也是努力尋找中間的灰色,在堅守自己的意願還是讓自己隨波逐流都需要根據環境做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我們應該准許這灰色的存在,因為這個灰色可能恰恰就是在殘忍的規則下打磨出來的最合理的存在。

我們也要明白,人相對環境來說,終究顯得有些渺小,我們在進行一些改變的時候要審時度勢,量力而行,最終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灰色

時隔15年再讀《滄浪之水》|我深刻領悟的3個生活真相

後記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一種人生態度。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是另外一種人生態度。

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也沒有孰優孰劣,甚至可能會出現中間灰色的人生態度。

至於選擇哪種人生態度,選擇權始終在我們手裡。只是我們要明白,我們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並且要跟自己的選擇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