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給孩子一個好前途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陳建斌,曾是內地演藝圈一位公認的“憤青”,但自從有了兒子之後,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有了兒子,少了憤怒。對於自己的改變,陳建斌坦言:這真的是一種奇妙的變化,只有有了孩子的人才能體會,好像內心一下子變得開闊、淡定、充實、溫柔,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但它確實發生了。

陳建斌的幼年,是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親的嚴格管教下成長起來的,以至他很早就想: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要做一個慈父!兒子的出生給了陳建斌一個做慈父的機會,如今,他會驕傲地對別人說:誰說男孩子不打不成器?看我兒子!

陳建斌:給孩子一個好前途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愛是最高明的教育方法

陳建斌和蔣勤勤的兒子“小老虎”今年11歲了,十一年的時間裡,別說打了,陳建斌對兒子甚至一句重話都沒有說過。他總是說:我就不信了,我不打孩子不罵孩子,我倒要看看我兒子能墮落成啥樣!

在陳家,是典型的嚴母慈父,蔣勤勤是個急脾氣,小老虎又是個很頑皮的孩子,這母子倆碰到一塊,難免會出現衝突、對抗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陳建斌就會把兒子拉過來,抱在懷裡,細細講道理。小老虎大概才兩歲的時候,出去玩的時候,喜歡從地上撿東西放到嘴巴里,一般蔣勤勤看見,就會“啪”一下給打掉,但陳建斌覺得這樣太粗暴了,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創傷,他會抱著兒子,和聲細語地給他講:兒子,你看著我,我知道你能聽得懂我說的話,為什麼爸爸媽媽都不讓你在地上撿東西呢?因為地上的東西特別髒,上面有很多細菌,你知道什麼是細菌嗎?這個細菌哪,有好的細菌,也有壞的細菌,好的細菌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壞的細菌呢,吃到肚子裡,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怎麼樣?要吃藥要打針,是很痛苦的事情……他能這樣不厭其煩地說上半個小時。每次蔣勤勤都笑話他:你這是對牛彈琴,這麼小的孩子要能聽得懂才怪呢!可是陳建斌每次都堅持這樣做,還甭說,後來兒子再出去玩,真的不撿髒東西了,這讓陳建斌很得意:別小看孩子,其實你說什麼,甚至你的眼神、態度,他都是能懂的!所以,在陳家,無論小老虎犯了什麼錯誤,都不會受到責罰,而是以講道理為主。

有了兒子之後,蔣勤勤基本上成了全職媽媽,養家的重擔就全部落在了陳建斌一個人肩上,基本上,每次接拍一個戲之前,他都會對製片方提出要求:每兩週要請一次假回來看兒子!人家答應,他才接拍。有一次,陳建斌在外地拍戲,因為劇組趕進度,實在給不了假,他想兒子想得不行,就打電話讓蔣勤勤帶著兒子來探班,可是那會兒蔣勤勤正在忙著裝修房子的事,沒時間,結果陳建斌急了,大聲責問蔣勤勤:你怎麼不讓我見我兒子呢!我就問你,你有什麼權利剝奪我和我兒子相見的機會?!聽到這話,蔣勤勤忍不住大笑,說:你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像肥皂劇的臺詞啊?笑完了,趕緊收拾行裝帶著兒子去讓人家父子相見,“否則我真擔心他會扔下劇組不管不顧直接飛回來了!”也正是因為陳建斌總是這樣不放過和兒子每一個在一起的機會,雖然經常在外拍戲,但是兒子和他很親,有時候甚至超過對媽媽的餓親密程度,基本上,只要一見到他,兒子就誰也不要了,就跟在他屁股後頭,讓蔣勤勤大呼“妒忌”。

平時在家裡,自稱很傳統的陳建斌不會對兒子說“爸爸很愛你”之類很肉麻的話,但父子間自有屬於他們的表達方式,那就是講故事,只要在北京,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給兒子講故事,故事都是信口編的,但主題永遠只有一個:愛。比如他經常把自己和兒子都編進故事裡,父子倆一起去沙漠裡探險,迷路了,可是隻剩下了一瓶水,爸爸堅持讓兒子喝水,自己卻一口也不喝……聽到這裡,兒子就很著急地說:爸爸你怎麼不喝水啊?這時候他就告訴兒子:如果只有一瓶水,爸爸當然是要留給你喝啊,你要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危險,爸爸都希望能把這些危險自己承擔下來,不讓你受到一點點驚嚇,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永遠是這樣……兒子聽到這裡,很著急又很大聲地說:不要!我已經長大了,我來承擔危險,保護爸爸!陳建斌感動得一把抱住兒子,連聲說:好兒子!好兒子!很久之後他回憶這段還是很感動地說:你看,好像是在講故事,其實是一種父子感情的交流,而且我並沒有給他講什麼大道理,他自然就懂得要照顧、保護爸爸!

在這些故事的薰陶下,兒子長成了一個非常善解人意和重感情的孩子,有一次,蔣勤勤感冒了,正迷迷糊糊躺在那裡,突然感到腦門上一陣涼,一睜眼,看見是兒子正拿著一塊冷毛巾給她冷敷呢,以前兒子感冒的時候,她一般都不會讓兒子吃藥,而是先採取冷敷的方法降溫,沒想到兒子記住了,也對她如法炮製,高興得她當即就給陳建斌打電話:你兒子正在給我做冷敷呢!這麼小就知道照顧人了,真沒白養!還有一次,一直帶兒子的保姆,因為有事要回老家,剛走的那幾天,兒子幾乎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嘴裡一個勁地念叨著“想阿姨”,後來實在沒辦法,只好給阿姨打電話,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還要像以前那樣能聽到阿姨的聲音,要阿姨哄著,長途啊,一打就是幾個小時,陳建斌卻說:打吧,這樣我兒子心裡能好受一點!

很多人都說陳建斌溺愛孩子,他對此有自己的理論:什麼叫教育?打孩子管孩子就叫教育?我認為愛孩子是最高明的教育,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在愛裡長大的孩子,自然就會知道怎麼愛別人,怎麼愛世間萬物,我問你,一個心裡充滿了愛的孩子,能壞到哪裡去?

陳建斌:給孩子一個好前途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學習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和別的父親不同的是,陳建斌沒有像時下年輕的父母們那樣,熱衷於給孩子報這種那種班,學這個學那個,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裡來了客人,問小老虎:在學什麼呢?小老虎就大聲說:我學玩!陳建斌在一旁聽了就笑眯眯地說:是的,我們學玩!在他看來,如果在一開始就逼迫孩子學這學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惱的事,從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那是非常不值的。學習應該是一件有趣又輕鬆的事情,是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就可以進行的。

在內地演藝界,陳建斌應該算是學歷比較高的演員之一,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多年的讀書生涯,讓他無論是外表還是表演,都多了一些書卷氣,平日裡他最愛的事情是寫詩,據說當年他就是靠寫詩追到蔣勤勤的。做了父親之後,下雨天,他抱著兒子在雨中漫步,給兒子作詩:今天下雨了,雨水濺到地上了,濺起了水花,為什麼要下雨呢,因為有云啊……他覺得兒子能領略到這種詩情畫意。

錢文忠在電視上講《三字經》的時候,陳建斌每期都看,兒子看他看得那麼津津有味,就很好奇,也跟著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問他,後來他乾脆買了本《三字經》,只要在北京,他每天晚上都會躺在床上和兒子一起念,兒子在這種影響下,自然而然喜歡上了看書,陳建斌說:不要去逼小孩子,而是讓他對某一件事情產生興趣,他會形成習慣,就不覺得苦了,像我兒子,覺得讀書能知道那麼多有趣的事情,就非常喜歡讀書,讀書成了他的自然反應,成了一種享受。因為愛讀書,小老虎和同年齡的小孩子比起來,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識字量都高出一大截。據說他剛兩歲的時候,有一次聽見媽媽和外婆在聊天,說北方人冬天從來不開窗戶,就說:他們為什麼不開窗戶呢,真是不可思議!讓蔣勤勤大吃一驚:哎呦,他還會說“不可思議”,而且用得這麼貼切!還有一次,帶小老虎去打預防針,事先蔣勤勤就鼓勵兒子:咱們勇敢啊,待會兒扎針不哭啊!到了真的扎針的時候,就發現這孩子嘴裡一直在給自己鼓勁: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流血不流淚……把在場的護士全都逗笑了!現在,每次蔣勤勤帶小老虎上街,看到廣告標牌啊汽車站牌什麼的,都會考他:這個字念什麼?基本上他都能認個八九不離十,這讓蔣勤勤非常意外:我們也沒怎麼刻意教他,然後一下子就發現他已經認識那麼多字了!

陳建斌還有一個經常被批評為是溺愛孩子的行為,那就是他愛給孩子買玩具,一買就買很多,而且都是價格昂貴、質量好、色彩搭配和諧的玩具,他認為玩具能夠讓孩子在玩耍中開發智力,拓寬知識面,形成不俗的審美觀,所以這方面投入多少錢都值得。兒子酷愛汽車,家裡光各種各樣的汽車模型就有幾百個,為此不得不專門闢出一個房間來放兒子的這些價格不菲的寶貝。對此蔣勤勤很有意見,覺得孩子都是五分鐘的熱度,很多玩具玩幾天也就厭倦了,根本不用買那麼貴的玩具,完全是浪費,但陳建斌不聽她的,每次從外地拍戲回來,隨身的行李中,一定有一個大包,裡面裝的全部是各式各樣的玩具,是給兒子的,讓蔣勤勤很無奈:你就寵吧,早晚得讓你寵壞了!

但事實給了陳建斌最有力的支持,兒子不但沒被寵壞,相反知識面特別豐富,尤其是關於汽車方面的知識。平時大人說不上來的知識,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來,幾乎是部汽車小百科全書。比如上次北京大雨,新聞裡報有人因為車被積水淹沒,車門打不開人出不來而喪身,兒子看了就說:車子裡面進水,進到一大半的時候,車裡面還有空氣,車裡面和外面的壓力相差很大,車門就打不開,這時候不能慌張,要慢慢等,等到車子裡面水快要滿的時候,車裡面和外面的壓力差不多,用力推車門,就能推開了……陳建斌驕傲地說:也不知是誰告訴他的,有時候我看他那個小腦袋都覺得奇怪,怎麼能裝這麼多東西呢!

陳建斌:給孩子一個好前途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給孩子一個好前途還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對於兒子的將來,陳建斌唯一的想法是:最好別進娛樂圈,其他的一切隨他。他信奉: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一定會有個不太差的未來,所以,與其為孩子的未來操心,想方設法為孩子的前途鋪路,還不如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小老虎是一個內心細膩而敏感的孩子,陳建斌非常注意保護兒子的心靈,他舉了一個例子說:小時候,大人總是嚇唬我說:你太淘氣啦,你要再這麼淘氣就把你送給別人了!當然現在成年了,知道這是大人嚇唬我的玩笑話,但當時,我並不能分辨這句話裡的玩笑成分,就覺得是真的,然後心裡就特別特別害怕,每一次和父親上街,我總覺得他是要找機會把我扔了,所以每次都很緊張地抓住我爸的手,寸步不離——這個恐懼幾乎困擾了我整個童年。他說:所以大人和小孩子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能隨便亂說。在陳家,杜絕任何訓斥、恐嚇孩子的語言,有時候看到兒子不高興,陳建斌都會細細詢問:兒子,想什麼呢?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啊?可不可以說給爸爸聽聽啊?當然兒子最後說出的原因很可能在大人聽起來是很可笑的,比如:某某小朋友不理我了,或者是,我想要個腳踏車,可媽媽不給我買之類。但陳建斌會很認真地幫助兒子解決這些問題,他會買一些好吃的帶兒子去找那位小朋友,讓他們重歸於好,也會幫兒子買下他想要的腳踏車……他說:這些讓孩子不開心的原因,也許在大人聽來很可笑,那只是因為你是大人,但這件事,在孩子的心裡引起的困擾一定是很巨大的,否則他不會不開心,家長一定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視。

不要訓斥、恐嚇孩子,而是多讚美,多鼓勵、多讓孩子自己做主,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都性格開朗、自信——這是陳建斌的育兒理念。每次保姆發愁要給兒子做什麼東西吃的時候,他都會說:你去問問孩子,看看他想吃什麼?在他想吃的基礎上做適當調整就行了。除了吃,今天穿什麼?去哪裡玩?他都會徵求兒子的意見。通常都是把一堆衣服放在那裡,讓兒子自己去選,穿什麼上衣,搭配什麼褲子,然後再自己決定要去什麼地方玩,陳建斌發現,每次自己的建議得到大人的尊重,兒子都會特別開心,而且很自然就懂得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比如他去哪裡玩了不開心,陳建斌就會說:這是你自己選的啊,如果覺得不好,那也要自己負責。所以兒子通常情況下都能說得通道理,很好帶。

但目前看來,兒子的身心健康程度都讓陳建斌非常滿意,他說了兒子和小夥伴之間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兒子和最要好的小夥伴之間也不知鬧了什麼彆扭,那孩子就不理兒子了,兒子鬱悶了幾日,有一天主動給那個小夥伴打電話,說:別生氣啦,如果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向你道歉,咱們還是好朋友,好嗎?結果在電話裡兩人就和好了。陳建斌在一旁聽到兒子的這番話非常欣慰:通常只有內心強大、自信的人才會主動向人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從中可以看出我兒子是個非常大度、智慧、重情重義的人,這樣的人,將來走到社會上,也會特別受歡迎!作為父親,我為他的表現打100分!

陳建斌:給孩子一個好前途不如給他一個好性格

作者簡介:卡瑪,專欄作家,婚姻家庭諮詢師。諮詢範圍:婚戀情感、兩性關係,案例經驗累計10000小時。出版有《和你一起慢慢變好》、《兩個人的修行——給婚姻的50個提醒》、《心理諮詢師手記》等作品。微信公眾號:親愛的卡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