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形之手”緊緊扭住“牛鼻子”——涼州區實施水權水價和水管體制改革見聞

用“無形之手”緊緊扭住“牛鼻子”——涼州區實施水權水價和水管體制改革見聞

收穫時節,涼州區羊下壩鎮農戶王軍難抑心中的喜悅,他家地裡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子。

“水權改革後,用水變得精打細算,種多少小麥、玉米,都要算一筆精細的‘水賬’。如果水不夠用,還可以從別的村民那購買節省下的水。”王軍說,農戶的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涼州大地處處是豐收的景象。

涼州區水資源嚴重短缺,近年來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全省的1/2、全國的1/3。為擰緊“水龍頭”,涼州區啟動水權確權,實施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建立水總量控制體系,用水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行業、各地塊;留足生活用水、生態用水,將工農業用水總量指標細化到各用水戶,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多措並舉實施國家節水行動。

“水權確權前,老百姓用水沒有計劃,想種啥就種啥,總認為只要種到地裡面就有水澆。確權分配之後,老百姓節水意識提高了。”記者在羊下壩鎮採訪時,水利管理所工作人員張文萍介紹,涼州區將水權逐級明晰到用水戶,逐戶核發水權證,編制用水計劃,分輪次控制灌溉用水,灌區機井全部配套安裝了計量設施,通過智慧水利平臺實現了地下水開採的遠程監控。

水權改革,輔之以節水工程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涼州區水資源精細化和動態化管理,用水效率明顯提升。涼州區還落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合理確定非居民、工業、特種行業用水水價,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作用,增強了用水戶節水意識,激發了節水的主動性,建立了以水資源管理指標限制為前提的節水倒逼機制,促進形成節約用水、產業結構調整和保護生態的合理水價體系。

大力推進水價改革和水管體制改革,涼州區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用“無形之手”緊緊扭住了“牛鼻子”。

本報全媒體記者甘曜毓 董麗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