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李祖的“村巷”

商佩林/文

深秋的週末,微風細雨,有點涼,偷得半日閒,有點匆忙,驅車跟著義烏作協的採風團先爬德勝巖再看李祖村莊。一到李祖村的停車場,就感覺到了不一樣,貌似來到了陶淵明的故鄉,背靠稠巖,面對稠州,原來義烏也有如美麗的村莊。

走過李祖的“村巷”

說起村莊,我也算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一分子,少小離家,因為久居喧鬧的城市,偶爾也會去鄉間走走看看,大多都是在原來老舊宅子的基礎上突兀了很多新房,倒是少了那裊裊炊煙,少了雞豚和吠犬……

我記憶裡兒時的村莊,各家的房子排序凌亂,有擁擠和參差不齊的泥牆和磚瓦房,泥牆的三角洞裡,有孩子們捉麻雀的窩巢;戶戶相鄰,門口對著的就是村民進出的那幾條村巷,村巷路面是祖祖輩輩們光著腳丫夯實的黃泥地,雖然是雨天也不易泥濘,泥路上間撒的石頭被腳掌磨得發光,田間地頭歸家偶有也會踢到凸出的石頭上,輕者腳指頭痛你三天,重者也會掀翻腳指甲流血哇哇,更好笑的是光著的腳丫經常會踩上“辣儂雞沃”(義烏方言),那一刻全身一陣發麻……

今天,走進了李祖的村巷,映入眼前的是一個具有典雅的徽派建築裝扮的村莊,踏入了一條徽派的村巷,抬頭看,黑瓦白牆、線條明朗的屋簷上,大屋頂脊吻上的“二郎神”楚目張望,精神抖擻地全天候守護著李祖的生生不息和李祖子民的平安;村巷左右兩邊的牆上,可以看出李祖人們對於李祖文化的沉澱在張揚;腳下的是青石板、鵝卵石盲道和花簇作伴,即使單鞋也可越過雨天路板,穿越整個村莊。

走過李祖的“村巷”

我們走在李祖的村巷,曲徑通幽,可以品嚐百年非遺的梨膏糖;曲徑通幽,走到村中央的大廣場,又是豁然開朗,廣場四周,有百年香樟下的門口塘,有勵志的“經畲堂”,有沙漠姑娘演繹原始的扎染,有歐洲列賓的油畫廊,有巧手精緻的繡花鞋,還有原始五金作坊,站在廣場中央,彷彿可以聽到“鏨藝堂”裡傳出了敲打銅壺的叮噹響,感覺這裡猶如清明上河圖中的一章。

走過李祖的村巷,也曾想到有一個我的學長,在二十年前為官塘李鄉長,每次遇見總是吐槽,記憶裡說的最多就是曹村那一碗牛肉湯。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近二十年裡,國際商貿城的輝煌給義烏帶來了蓬勃生機,勤勞勇敢的後宅人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致力於家鄉建設,村容村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貧窮模樣,李祖村更是在不斷恢復曾經的文化印記並得到發揚光大,如今成了具備申遺的文化村莊。

走過李祖的“村巷”

走過李祖的村巷,有陣陣從不遠處花間樂園漂來的馨香,有“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的鳴笛聲,有浙中頗具規模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即將開放……

走過李祖的村巷,若與品位歷史相伴,悠長悠長。曾有歌唱幸福不是毛毛雨,若恰巧雨天,這裡雖然不是戴望舒的雨巷,沒有丁香,若邀上你的同伴,戴上花雨傘,這裡依然有你期待的一份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