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陰陽失調:

人生之本,本於陰陽。陰陽是人壽命的根本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勻平,命日子人”,人體是一個陰陽運動協調平衡的統一體。人生歷程就是人體內部以及人體與外界之間的陰陽運動平衡的過程。

陰陽協調平衡與否,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關鍵。陰陽失調則機體即可招致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從而疾病叢生,而現衰老。因此,掌握生命陰陽運動的規律,圍繞燮理陰陽,進行養生,使其達到平衡協調,是推遲衰老,延年益壽的基本原則,是中醫養生學理論的核心。中國的傳統健身術和功法,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傳統功法概括為虛實、剛柔、吸斥、動靜、開合、起落、放收、進退八法。

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此八法完全符合陰陽對立統一,協調乎衡的規律。又如太極拳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動靜相兼,每個姿勢和動作都體現了陰陽相反相成,協調平衡理論。總之,保持陰陽運動平衡狀態是延年益壽的根本,調節陰陽,使人體內外陰陽平衡協調,則可抗衰防老。

臟腑虛衰: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五臟陰陽是人體陰陽之根本,故五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五臟堅固,為長壽之根,而五臟皆虛,是衰老之本。

腎氣虛衰: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真陰真陽寓於其中,為元氣生生不息之地、陰陽化生之源泉、五臟六腑之本。腎氣充盛,元氣充足,陰平陽秘,生化不已,則精神健旺,形體強健,而腎氣虛衰,元氣不足,陰損陽耗,生化衰憊,人之衰老就會加速而來。

脾胃虛衰:脾胃為水穀之海,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與腎同為五臟六腑之本。人以水谷為本,人體的生長髮育,維持生命的一切物質,均賴脾胃以生。脾胃虛衰,化源不足,氣血虧虛,元氣不充,則體弱多病而早衰。故曰:脾胃為養生之本。調理脾胃為“養老之大要”。

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心臟虛衰:心藏神而主血脈,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活動的主宰。“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則殃”(《素問。靈蘭秘典論》)。心曠神悅。氣血充足,體強神旺,壽延年增。反之,“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臟虛衰,氣虧血少,體弱神疲,早衰減壽。故歷代養生學家尤其強調保養心神,認為調養心神乃養生之宗,治病之本。

肝臟衰憊:肝主疏洩,調暢氣機,主藏血而為血海。調節氣機升降出入,為天地之體用,為百病之綱領,生死之樞機。肝氣條達,氣機調暢,內而臟腑,外而肌肉,縱橫往來,氣血周流,並行不悖。肝為氣化之本,臟腑經絡之氣化,皆賴肝之氣化以鼓舞。肝為五臟之賊,隨著年齡增長,肝氣日衰,肝血日虛,疏洩不利,則性情變異,百脈不定,鬢髮憔焦,筋萎為癆,而不能終其壽。

肺臟衰弱:肺主氣,司呼吸,為百脈之宗。人生以氣為本,“人受天地之氣,以化生性命”(《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氣貴運行不息,升降有常,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及壽夭的關鍵。肺氣虛衰,治節不行,則多病早衰而夭亡。

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精氣衰竭:

人身“三寶”-精、氣、神,是養生的關鍵。精為生命活動的基礎,人的四肢、九竅和內臟的活動以及人的精神思維意識活動,均以精氣為源泉與動力。精化氣,氣生神,神御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亦是健康和長壽的根本。故曰:“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宜壯,皆本乎精也”(《類經。攝生類》)。精貴充盈固秘,而難成易虧,故保精存精為壽命之本。

中醫基礎:衰老的原因——陰陽失調、臟腑虛衰、精氣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