衚衕老照片——童年留在了四合院門墩旁邊


在北京老輩最開心的就是孫輩們繞膝嬉戲,在老人眼裡隔輩親絕對的重要無比。但很多老人當年教育兒女很嚴厲,如今當了爺爺奶奶面對孫輩,隔輩親就容易變成溺愛了。

小小子兒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要媳婦幹嘛?點燈說話,吹燈做伴…這是一首流傳在北京的童謠,北京人好多從小就會唱。門墩又稱門座,是用於各四合院的大門起支撐作用的。許多衚衕的小孩都是在門墩旁一點兒一點兒地長大。這是居住在四合院的兒童在大門前玩耍的寫照。

老北京胡同裡最常見的一景就是爺爺、奶奶帶著孫子或孫女哄著逗著

雪天帶娃回孃家

北京人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過去上學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然後回家後自己做作業,沒有家長輔導。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任務也越來越重,書包越來越沉,家長輔導孩子的時間越來越長

衚衕的女孩過了十五六歲就不再和男孩子一起玩了,過去玩的遊戲也不玩了,開始三三兩兩在一起說一些女孩子的悄悄話

在很多北京家庭中關係最好的就是母女關係了,有句話說:閨女是母親的小棉襖。母親對於孩子性格和人格的生成極其重要。母親既是女兒最可靠的同盟者,又是女兒命運最為關鍵的制約者和決定者。

衚衕里長大的小夥伴們在起,過去的孩子多是幾家的孩子湊在一起玩,大家一起上學結伴而行。

過去一個四合院裡並不雜,一個院住一家或兩家,文化大革命以後,四合院變成了大雜院,人口急速增多,人多了孩子也多,玩的夥伴也多了。一般的一個院的愛和一個院的孩子玩。如果出去ー個受了欺負另一個還要幫戰.因為是一個院的,這在北京叫發小。

自制兒童推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