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座公園扮靚衡水

“吃飯了沒?走走走,一起去公園溜一圈!”

近年來,衡水城區的公園綠地建設稱得上日新月異,去公園轉轉也成了無數市民飯後休閒最常見的寒暄。

在無數老衡水人的記憶裡,1984年落成的中華公園一度一“園”獨秀,而後是更為人熟知的人民公園。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這兩座公園都是市民遊玩的主要去處。而今,城區公園綠地763.11公頃,有大大小小的公園遊園77座,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達到0.12,大部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公園綠地看風景。

公園多了,人居環境改變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尤其是最近兩年,衡水市結合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向綠而行,大力推進公園遊園建設,全面改造提升了人民公園、青年公園、怡水公園、滏陽河帶狀公園等,建設完成了寶雲公園、冀新公園一期、星河灣遊園、康泰遊園等10餘座公園遊園,還佈局了園博園、植物園、孔穎達文化公園、荷花園、溼地公園、濱湖公園等……

77座大大小小的公園遍佈全城,見縫插針,重點著眼城區綠化薄弱區域,著力形成大中小配置合理、佈局均衡的城市公園綠地系統。它們各具特色,或小而精巧,或大而綜合,卻又遵循同一個準繩——因地制宜,深挖並弘揚衡水文化。

做深“水”元素,衡水的城市公園因水而愈顯靈動。園博園、植物園、孔穎達文化公園、荷花園、溼地公園、濱湖公園……它們將自然引入城市,成為市民迴歸自然、擁抱自然的好去處。在綜合公園怡水園中,人們欣賞著柳浪聞鶯、花溪戲水,誰曾想過這是由廢棄的磚窯坑蝶變而成。植物園花木清疏、湖波盪漾,園中水域面積達22萬平方米,依水建有各色場館,其中的花房藝術中心曾是磚窯廠舊址,磚窯煙筒元素得以保留併成為了全園風景的最佳至高觀賞點。以古典著稱的孔穎達公園內藏一池碧波,長伴小橋流水。升級後的人民公園,亭臺樓閣、碧水盪漾,再不見一片廢棄水窪地的荒涼……水,讓這些受損棄置地變廢為寶,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成為了釋放城市活力的新型集結地!

極具文化特色,衡水的城市公園彰顯千年厚重歷史底蘊。“天下九州、冀州為首”,老鹽河生態公園,再現了古冀州的製鹽歷史,並將留有歷史印跡的青磚收集再造古城牆。園中園德政園,讓一代清官李秉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再放溢彩。“頭懸樑”苦讀書的勤學典範孫敬、北魏女政治家馮太后、東晉高僧釋道安、詩人高適、文學巨匠孫犁……濱河公園的名人雕塑長廊將他們一一陳列,凸顯深厚的人文底蘊。孔穎達公園,為紀念盛世鴻儒、孔子的第31世孫孔穎達而建,盡顯恢弘唐風,傳承儒學文化;人民公園裡,群儒之首董仲舒負手執卷而立,盡展風采……每一處,無不彰顯著大儒之鄉衡水的風采。寶雲公園,與明代古建築寶雲寺毗鄰而居,再加上寺內全國唯一一座磚木結構外沿塔寶雲塔,“一塔一寺一公園”因古代精湛建築技藝而聞名。

不僅如此,市區不少公園在綠化、香化上也是各有千秋。在滏陽河文化公園、孔穎達公園、望湖園等多處公園遊園,大面積栽種市花碧桃,與喬灌草結合,打造錯落有致,色彩分明的景觀效果;建有市花荷花專類園,園內種植608個荷花品種,設計上不僅能夠淨水降汙,還有利於魚類和鳥類的遷徙、覓食、繁衍;豐收渠帶狀公園,因以月季為特色又稱為豐收渠月季公園,共有樹狀月季、大花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等十幾個月季品種、14萬餘株……

一園一特色、一園一景觀、一園一故事、一園一文化,從中華公園一枝獨秀到77座公園遍佈全城,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3.61%,這些變化見證著衡水公共綠化的蝶變。今天的衡水,仍在向“城在綠中”目標進發,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國家園林城市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