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為什麼總有人上班遲到,往往原因只是因為曾經有一個人遲到而未置可否。

為什麼總被領導大聲訓斥,原因也很可能只是第一次被這樣無禮對待的時候選擇了沉默。

很多事情,當我們覺察到的時候就已經很難控制;而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又毫無所覺。

這就是“破窗理論”,量變引起的質變。

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破窗理論:

當有一個人打破了建築物窗戶的玻璃之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修理,那麼當其他人看到這個被打破的窗戶時,就會覺得即便是把窗戶打破,也可以不受懲罰,於是便會紛紛效仿,從而打破更多的玻璃窗。

雖然這個理論最早被提起是用來研究罪犯心理的,職場中這樣的事情也並不少見,只是很多時候是被人忽視的而已。

1.管理制度落實不下去

很多管理者常常抱怨公司的制度無法落到實處,執行起來就處處受阻。很多時候都是效仿造成的,只是因為有人在制度中間鑽了空子,隨後就會有人去刻意地效仿。

比如管理制度中有這樣一條,開會時務必提前到場,會議遲到5分鐘以上要進行警告處分。可很多公司這樣的制度也只能存在紙上,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第一個遲到的往往就是制定制度的管理者。他們開了一個頭,作為下屬很可能就紛紛效仿,還心安理得。

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給同事領導貼標籤

“貼標籤”這種事當然不僅僅是存在與職場中,生活中也是如此。可以理解成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

雖然可能不是第一次見到或認識某人,但是當給他貼上標籤的時候,其實就是對這個人新的第一印象的開始。

比如說有員工因為趕一份報告,可能沒有注意其中的一些細節處理,交到管理者手中的時候,很可能因為這份有點缺乏條理的報告被管理者貼上標籤:做事毫無邏輯。

第一印象之所以可怕,不在於某件事情做得好不好。而是當你貼了這個標籤以後,會把所有做的事情都用這個標籤來解釋。

而且這個標籤可能要一直伴隨某個人,除非你發現他的行為再也不能用這個標籤解釋為止。

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職場中這樣的事例有很多,雖然是一些小的事情,可是集腋成裘,往往就是這些隨處可見的小事改變了整個環境。如何應對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作為管理者要儘量營造一個公平的職場氛圍,很多時候員工並不是喜歡去違反一些規章制度,或者說故意讓管理者難堪。

比如一個管理者對某個人或者就是自己的遲到的行為默許,而對其他人則嚴格要求的“雙標管理”,員工最大可能的心理就是憑什麼有些人就可以享受特權?

如果你覺得管理不能得罪某些人,常常會得罪所有人;而當你嚴格管理得罪了所有人之後,其實你誰也沒有得罪,這就是公平。

所以公平的職場環境是預防“勿以惡小而為之”最好的一劑良藥。

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還有一種行為叫“勿以善小而不為”,有人心裡雖然覺得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大家都不這樣做,那我業選擇不去做。

一個新員工來到公司,可能大家都在忙碌手頭上的事情不去招呼他,結果讓這個新員工對這個部門的第一印象就是“沒有人情味”。

當然可能很多人都想過問一句:你是誰,來幹嘛的?可又誰都沒有這麼做。

要給團隊氛圍一個好的反饋系統,為什麼小事沒人做,大多應該都是覺得可做可不做,做了也不會有人在意吧。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公司團隊間建立一種反饋,無論是大事小情,如果你做了就會得到肯定和獎勵,那麼我想就不會有人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了。

當然一開始可以學習商鞅變法,誰能把一根木頭扛到城門口就獎勵金銀,這是建立反饋系統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信任

破窗理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存在破窗的職場,首先要找到那個破窗的源頭。一個有公平,有信任,有反饋的組織團隊,才是一個職場好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