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小學生”賣毛肚25年掙了200萬


“郭毛肚”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13歲開始幫人劃黃鱔,隨後做毛肚生意靠誠信發財,至今沒有公司仍是個體戶

雖然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程度,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賣毛肚至今,郭建平在25年間掙了200多萬元,而且還買起了小汽車,過上了百萬富翁的生活。

但奇怪的是,今年42歲的郭建平至今沒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仍然只是解放碑棉花街一個做毛肚批發生意的個體戶。

他的名片上最醒目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一頭藍色的牛,然後是三個碩大的字———郭毛肚。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只習慣性地叫他“郭毛肚”。而再早的一些時候,朋友們則喜歡直接喊他“郭眼鏡”,因為他的眼睛不算閃光也分別有1050度和950度的近視。不過,如今動了手術,去了眼鏡,他的眼睛反倒顯得炯炯有神。

而他賣毛肚的故事,比他的外號更令人感興趣。

少年時吃苦13歲就開始幫人打工

郭建平出生在解放碑的依仁巷,這個地名如今已消逝,具體位置就在今天的大都會。這裡靠近大陽溝,曾是重慶最熱鬧的地方。1976年,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郭建平開始在大陽溝幫人劃黃鱔,劃一斤黃鱔有4分錢的收入。那年他才13歲。

不過,郭建平告訴記者,在當時,這還被稱為“投機倒把”,市場管理部門發現後,就把他劃黃鱔的刀具沒收了。直到1980年,他才在街道服務站領取了執照,成為重慶最早的個體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重慶已有幾家火鍋館,如八一路的“一四一”、七星崗的“山城”和中華路的“夜光杯”等。當時燙火鍋的素菜主要是小菜,而葷菜則以黃鱔和豬肝為主,毛肚在當時並不流行。

但在1980年以後,毛肚消費迅速走紅。短時間內,五一路上就湧出上百家經營毛肚的商販,而郭建平只是其中之一。

創業故事:“小學生”賣毛肚25年掙了200萬

青年時轉運特大洪水衝來幾十萬

在重慶現代火鍋發展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就是江北劉家臺。這裡曾經有一家名叫“市中區食品公司牛羊肉加工廠”的國有企業。它曾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牛羊肉加工廠,高峰時期,牛的宰殺量一天可達200多頭,牛肉不僅要供應重慶本地,還要調配到北京、上海等地。

當時,這家企業的職工把毛肚拿回家後,經常會私自賣給火鍋館或商販。後來,這家企業索性與郭建平等3名個體戶簽訂合同,將廠裡90%的鮮毛肚以每個23元的價格承包給他們銷售。

開始的時候,他們每人分得1,3的供應量,不過後來另兩名個體戶或生意失敗,或退出了毛肚經營,郭建平最終獲得了這家企業90%的鮮毛肚供應。

當年生意好做,郭建平在1981年成了萬元戶。由於做毛肚生意,溼的錢經常塞滿了口袋,一次存錢時,錢都已經發黴了。

每天進貨,然後銷售,賣不完就放進凍庫。1989年,郭建平迎來了生意上的第一次重大轉機。當年夏天,重慶周邊遭遇特大洪水,長江斷航,鐵路中斷,全國發到重慶的毛肚基本停止,而郭建平當時凍庫中的十多噸鮮貨成為主城區不多的貨源。“那段時間可能賺了幾十萬。”郭建平說。

賺錢後困惑昧心賣了一年發毛肚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重慶吃火鍋的人越來越多,本地的鮮毛肚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商販不得不到全國各地收購。上世紀90年代,重慶商販甚至到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俄羅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收購鮮毛肚。

中年時發家不籤合同拿下市場10%

郭建平說自己做生意觀念上有些老,最講的就是信義。

1995年在遵義訂貨,每噸鮮毛肚的價格是2.52萬元,當年生意不好,遵義的屠宰場老闆主動將價格降到2萬元,但郭建平硬是要執行2.52萬元的價格。當年郭建平在遵義的貨物上虧損了22萬。

正是因為重信義,遵義成為了郭建平最重要的貨源基地。2003年“非典”期間,全國的毛肚無法運抵重慶,而遵義由於距重慶近,大大緩解了供應缺口,郭建平也因此賺了一大筆。

郭建平說:“由於與許多屠宰場打交道20多年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我們一般都不籤合同,都是口頭協議,但行情不管是暴漲還是疲軟,沒有人賴賬。”

現在,儘管郭建平賣的毛肚比一般的攤販每斤要貴1元,但生意仍然火爆。目前他經營的鮮毛肚,大約佔整個重慶鮮毛肚市場銷量的10%

雖然有了錢天天仍上班

二十多年前在五一路賣毛肚的100多家老闆,如今幾乎只剩下郭建平一家,市場裡大部分商販都是後來進城打工的農民。在談到這些人的敗落時,郭建平感慨不已:“賭博、耍小姐,更多的是吃不得苦,生意叫店員打點,最後店員反而把老闆踢了。”

而郭建平認為他至今仍然很勤奮。“我每年要到四川、江西、湖南、貴州、河南等許多地方組織貨源。最初坐火車從不買臥鋪,而是硬座,當時總是想,一張臥鋪票需要賣多少斤毛肚才能賺回來呀。”即使目前有了200多萬,但郭建平與妻子仍堅持天天上班。“一年365天除大年初一休息外,其餘時間都要到棉花街市場,從凌晨1點至早上8點,雷打不動。”

文化水平低夢想難實現

郭建平現在有3個夢想。一是想牽頭成立重慶市的毛肚協會,最大限度地規範市場;二是想成立自己的毛肚公司;三是想註冊商標,打響優質鮮毛肚的品牌。

但這些夢想一直沒有實施。“想牽頭成立毛肚協會,但老婆有顧慮,怕樹大招風,想規範行業,但又缺乏相應手段。”郭建平承認,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也是阻礙自己夢想實現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