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的家人,請閱讀以下內容,遠離猝死的可能

做一個殘酷的假設: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你最想要做什麼?

陪伴家人?拜訪朋友?亦或是去自己嚮往的地方看風景?跟世間所留念的人和物好好告別,然後靜待死神的邀請?

雖然悲涼,但好歹還有個緩衝。

但假如,你下一秒就要死去呢?

在生命之燈即將熄滅的剎那,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著無限眷念,渴望活下去。內心一定會大聲疾呼:救救我!我覺得我還能再搶救一下!

但在猝死麵前,你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呼救,甚至沒辦法和這個世界好好道個別。

為了你的家人,請閱讀以下內容,遠離猝死的可能

01

所謂猝死,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從感覺不適到死亡,時間通常都很短暫,可能不超過 12 小時、6 小時甚至 1 小時......

而且,人們根本不知它會在何時何地發生。

可能是在孤獨入眠的深夜,也可能是在人潮擁擠的週末鬧市,還可能是在辛苦工作的奮鬥時分。

在年輕人突然死亡的原因當中,猝死是僅次於自殺和意外的第三大殺手。

那麼,哪些器官的疾病最容易引起猝死呢?

維持人體運轉最重要的幾大要素有:主導人體循環的心臟、主宰神經調節的大腦,呼吸的關鍵器官肺。

一旦這幾個器官發生嚴重損害,人的生命很可能會突然消逝。

在猝死的所有病因當中,心臟疾病佔了80-90%。目前公認的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最多的死因,就是心源性猝死。

許多突發或突然加重的心臟病可以造成猝死,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

據統計,我國每年死於心源性猝死的人是54萬人左右,平均每一分鐘便會有一個人死於心臟驟停。

為了你的家人,請閱讀以下內容,遠離猝死的可能

02

如果是心臟疾病引起的猝死,可能會有一些先兆,比如說:

心悸、心慌、胸悶、呼吸困難;

各種各樣的疼痛,包括胸痛、上腹痛、左肩痛、下頜痛、左上臂疼痛……疼痛時還伴有噁心、嘔吐、大汗,甚至出現瀕死感(覺得自己瀕臨死亡);

暈厥、短暫的意識喪失。

當然,如果你出現了上述症狀,不一定代表你有心臟病,或一定會猝死。只是你要引起警覺,要注意休息,關注自己的健康情況。

如果我們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及早發現和識別心血管病的症狀,就可以避免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但僅僅在症狀出現之後才去預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提早採取更積極的措施,降低心臟病引起的猝死風險。

  • 我們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規律的作息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 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成年人最好每天 7 - 9 小時睡眠);
  • 低鹽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限制食物的總熱量攝入、限制甜食攝入、避免過量高脂飲食攝入,三餐合理;
  • 戒菸、少酒;
  • 規律且適度的體育鍛煉。
  • 定期的常規體檢(身體不適的,還應增加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和冠狀動脈CT等,以便及時發現心臟問題)。
為了你的家人,請閱讀以下內容,遠離猝死的可能

03

當然,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有一部分猝死終究難以有效預防。

因此,緊急情況發生時,搶救時間顯得特別重要,一旦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僅僅只有4分鐘。

據統計,在中國發生心臟驟停被救活的幾率還不到1%。而在美國,每年40W心臟驟停的病例中,搶救成功率約為10%,足足是我們的十倍。

差距如此之大,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急救方法的普及度還遠遠不夠。

對於心跳驟停的病人,耽誤一分鐘都極有可能是生與死的差別。

下面這個簡單易操作的心臟復甦方法(來自美國心臟病協會),希望大家能抽點時間好好學習,如果你身邊的人突然倒地,興許它能救人一命。

  1. 評估現場環境,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再去救人;
  2. 拍打患者肩膀或者在其耳邊呼喊,判斷他有沒有意識,並觀察他有沒有呼吸;
  3. 打120急救電話;
  4. 把患者平放在地面,解開衣服。用手掌根,與另一隻手交叉重疊鎖死,下面的手五個手指翹起來,在患者雙乳頭連線、正中線交叉點處做按壓,注意:肩、肘、腕保持直線,垂直地面;按的深度保持在5-6釐米,不好把握的話,就記住用力去按;
  5. 每按壓30次,給患者開放一次氣道(人工呼吸或者仰頭舉頦法)。
  6. 如此做5組之後,做一個評估,看看患者的意識和呼吸有沒有恢復。

以上方法如果操作得當,可以在救護車趕到前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幾率。

為了你的家人,請閱讀以下內容,遠離猝死的可能

人生無常,生死難測。

如果工作太久、壓力太大,就停下來休息一下吧。

如果身體太累、心靈疲憊,也請關注健康,多愛自己。

遠方的路還有很遠,希望你不要半途而廢,可以好好走到自然的終點。

畢竟,你愛的人是這麼可愛,四季的風景還那麼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