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蘇聯從建立到解體的1922年至1991年69年間,曾經作為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也作為在我國建國初期援助我們建設的老大哥, 其在20世紀產生了許多重大的技術成就和創新,包括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太空中的人類以及第一顆登陸另一個星球金星的探測器等等。並且蘇聯擁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上最大的常備軍。而蘇聯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實在太多太多了,因此在下文,將會列舉出筆者認為在軍事方面等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較大的幾項蘇聯科技成就。

​1. 無尾翼飛機技術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無尾翼飛機技術與我們平常所見的飛機技術相比,其沒有尾翼系統,美國目前使用的最先進的隱身轟炸機B-2就採用了這種技術。該技術自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製造出來後就在不斷被各國科學家設計師所研究,但是該技術最早的實際應用則是在蘇聯時代的鮑里斯·伊萬諾維奇·謝拉諾夫斯基,他於1924年開始測試無尾翼飛行滑翔機,最終生產了螺旋槳為動力驅動的BICh-3。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隨著材料和構造方法的重大突破,BICh-3, BICh-14,BICh-7A等飛機成為可能。謝拉諾夫斯基和安東諾夫(製造AN-225飛機公司的創始人)等人也通過設計無尾BOK-5和OKA-33(Antonov有史以來第一架飛機)等飛機而成為蘇共的焦點,這些飛機被指定為“可自行提供動力的滑翔機”,因為它們與當時流行的滑翔機相似。切拉諾夫斯基在1932年提出的BICh-11與霍滕兄弟和阿道夫·加蘭德參加了1933年第九屆滑翔機比賽。其後謝拉諾夫斯基在1947年設計的BICH-26是超音速無尾翼飛機的第一次設計嘗試,不過當時的蘇聯軍方並沒有重視他的設計,而他本人也於1960年去世。但這項技術卻在美國收到重視,並且被應用在B-2幽靈轟炸機上。

2. 軍用無人機器人技術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軍用無人機器人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其形式是德國歌莉婭遙控無人爆炸裝置和蘇聯的無線遙控坦克。不過最為人熟悉的是德國的歌莉婭無人自爆裝置,但該裝置正式被軍用則是在1942年了,而蘇聯的無人坦克技術,則是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的時候,當時蘇聯生產了一系列的無線遙控無人坦克,其設計目的是降低士兵的戰鬥風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初期的冬季戰爭中,被首次應用於實戰。遙控坦克由一個控制裝置在500-1,500米的距離內通過無線電控制,兩者組成了一個遙控組合。蘇芬戰爭中的紅軍在在冬季戰爭中使用了遙控坦克,並且在在蘇德戰爭開始前在東部戰線也部署了至少兩個遙控坦克營。這些遙控坦克大多為T-18,T-26,T-38,BT-5和BT-7等坦克改裝而來, 裝備了DT機槍,噴火器,煙霧發生器,有時甚至是安裝了幾百千克炸藥的自爆坦克。

3. 飛行坦克/空投裝甲載具技術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飛行坦克是20世紀幾次失敗的實驗項目。該實驗本打算將輕型坦克拖曳或攜帶在飛機下面,以空投滑翔進入戰場,以支持傘兵部隊。早在1930年代,蘇聯就測試了將空降兵裝入裝甲載具後進行空投的試驗,但該試驗最終導致空投的載具落地解體,以至於最後該試驗被終止。 後來,蘇聯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T-27坦克和T-37坦克輕型坦克降落在戰場上,並進行了空投式輕型坦克(分別是攜帶和不攜帶降落傘)的試驗。在1941年,空降部隊獲得了T-40輕型坦克進行測試,但最終實驗結果並不完全令人滿意, 因此在1942年,蘇聯空軍下令奧列格·安東諾夫(就是上文提到做無尾翼飛機的那位)設計用於滑降坦克的滑翔機。安東諾夫在T-60輕型坦克上增加了一個可拆卸的外掛機翼,上面裝有由木頭和編織物製成雙層機翼和雙尾翼。儘管算是完成了成功(或者應該說是半成功)的試飛,但由於能以160 km / h的速度拖曳它的飛機,導致該項目被放棄。在二戰後,蘇聯繼續開發為空降兵部隊有效部署裝甲載具的方法,但重點已經是從大型固定翼飛機進行傘降部署,以使他們的空降兵部隊也完全機械化,最終研製出了可以由降落傘和緩衝火箭組合的BMD-1和BMD-2型空降步兵戰車,而我國的空降兵也由此應用了04式空投步兵戰車。

4. 坦克的爆炸反應裝甲技術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爆炸反應裝甲想法最早於1949年在蘇聯的鋼鐵科學研究所提出。並且在1960年代生產了第一批預生產測試模型。但是直到1974年國防工業部宣佈尋找最佳坦克防護項目的競賽後,蘇聯才進行更多研究。但同時於1967-69年,西德的研究員與以色列國防軍也進行了類似的工作。在他們聯合研究的基礎上製造的反應裝甲是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被安裝在以色列國防軍的坦克上的。但該理念最先提出則是由蘇聯,而應用的最廣泛的也是蘇聯設計的ERA爆炸反應裝甲盒子,而美國開始重視爆炸反應裝甲,進而推出TUSK改件已是幾十年以後了。

5. 彈道導彈潛艇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日本海軍的 I-400級潛艇雖然被認為是當今彈道潛艇的前身。但蘇聯是第一個部署現代意義上的彈道導彈潛艇的國家,其第一個實驗性彈道導彈潛艇是改裝的611號項目(祖魯IV級)柴油動力潛艇,其帆罩上裝有單個彈道導彈發射管。這艘潛水艇於1955年9月16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潛射彈道導彈,即R-11FM(SS-N-1飛毛腿-A型導彈的適應潛艇改裝版)。同時也因為美蘇在彈道導彈潛艇上的爭霸,也使蘇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枚洲際潛射彈道導彈R-29也是由蘇聯研發的。

6. 暴風雪航天飛機與安-255大型運輸機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蘇聯的航空技術不得不為人讚歎,矢量發動機等設計全出自蘇聯人之手。而關於其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是世界上僅有兩個國家的航天飛機之一, 蘇聯的航天飛機與美國航天飛機不同,美國航天飛機是由固體助推器和航天飛機自己的液體燃料發動機(由大型油箱供油)共同驅動的,而蘇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系統則使用了四臺RD-170液態氧/煤油的火箭發動機。安-225(前文提到的安東諾夫主導的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最初是為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而開發的, 它由六個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動力,是有史以來最重的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為640噸(710短噸; 630長噸)。它的翼展在目前正常運行的飛機中是最大的。

7.“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蘇聯時期黑科技堪比外星人裝備,研發的裝備有的至今無法超越

說起“裡海怪物”,大家很熟悉了,這傢伙就是一艘大型的地效飛行器,“裡海怪物”全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近500噸,動力裝置為8臺VD-7渦噴發動機,航程7500千米。“裡海怪物”的武器也不是吹得,並可攜帶6枚SS-N-2“白蛉子”超音速反艦導彈。所以,這個龐大的傢伙和奇特的外形,也算是蘇聯時期有名的黑科技代表武器產品了。

在蘇聯存在69年的時間裡,還留下了其他許多各種各樣的科技成就,為人類的科學史和軍事史畫下了濃厚的一筆,有的裝備至今無法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