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2016年中,我从保定梁一刃先生那里购买了一只全铜制龙吞铜锏,但拿到手之后,非议颇多,有意见认为形制有问题,锏条和柄件有可能是老配;也有意见认为锈色有疑,属于解放后制作的器物;等等。作为购买了这件古兵器的当事人,我也存在一定疑惑,但读万卷书,不如自己去实践求解。毕竟,我们是用自己的眼睛在收藏,而不是用耳朵。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以上三图,是我刚刚拿到这只铜锏的状态,如意首、海棠档、锏尖四面云纹、柄首云龙火焰珠纹饰、锏档两面分别阴刻仙鹤鲤鱼纹饰。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我先来到了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所,对锏的柄首、锏档和锏身进行了光谱分析,测定了各部分的金属含量。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从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三个部分的铜锌含量基本相似。不同的部分是,柄首不含锡。谨慎起见,我到了另外一个机构,单独对柄首的正面部分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比较出乎意料。

柄首正面的金属成分测定中,出现了汞和金的元素,在锏首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鎏金。以上的测定,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锏条和柄件的成分基本一致,二是锏首部分存在鎏金。

接下来,我向一些古兵器的前辈进行了咨询,这只锏十年前在福建地区出现,找到了当时的照片,当时的状态如下图,柄木已经朽烂缺失。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但是从图上可以判断的铜质包浆,只有几十年的状态,这也比较困惑。于是我决定去除现有包浆,看看内部的真实状态。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经过简单的除锈处理后,可以看到锏的整体铜色呈金黄,铜质老到自然。而且,龙吞、锏条、锏档边缘、柄首的铜色完全一致,基本可以排除后配装的可能。之前的很浅的包浆,应是后人间隔一段后就清除包浆,再次形成的氧化层,所以年代显得并不久远,之后,我又用牙签在龙吞须发的沟壑中清理出一些铜锈,如下二图。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由二十倍放大镜可以看出,锈呈结晶状,这种锈在宣德炉中也经常见到。但对铜器而言,表面的锈蚀程度,并不能作为年代的判断依据,只是佐证之一。

第三步,我对纹饰进行了一定的考察。柄首的龙纹和锏根部的龙吞差异很大,也是被质疑的原因之一。我在明代的《武备志》中找到了如下图例,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可以看出,武备志中的龙形和柄首的龙形,颇有神似之处。龙形的这种简化处理,在明清瓷器上也多有得见。柄首的云纹,和锏尖的云纹,也遥相呼应。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鱼形式盒

之后,我查阅到到故宫中乾隆时期的一块玉器,是痕都斯坦玉料所制的鱼形式盒,可以看到,这只玉鱼的形态与锏档的鱼的形态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这只全铜锏,可以大致认定为清中期或清早期的器物,铜质与一些含锌量较高的宣德炉类似,是否风磨铜还须进一步研究。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古铁雅集 | 沧海遗珠—一只龙吞锏的前世今生

这篇文字的目的,并非自证藏品,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件器物多方面的研究和史料的考察方法,对大家在古兵器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更加有效、更有逻辑的途径。之前对于古玩行业的过度神秘化和对收藏家的过度神话,使广大爱好者不得其门而入。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应用,与时俱进地导入到古玩鉴定当中,和传统的眼力结合,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