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院士:人文是科學發展的方向盤和剎車器

韓啟德院士:人文是科學發展的方向盤和剎車器

11月1日,北京論壇(2019)開幕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主辦方 供圖

“科學這一潘多拉魔盒似乎已經打開,人們開始擔憂科學發展會不會失控,從而導致人類文明倒退,乃至加快人類消亡?”11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在北京論壇(2019)開幕式上拋出問題。

他表示,科技發展到今日,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把雙刃劍。科技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但也引發了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互聯網、大數據不僅帶來了便捷,還帶來各種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難題。而基因編輯等生命科學的新進展,使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與家庭倫理受到挑戰;人工智能一旦失去控制或被不正當利用,就有可能對人類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後兩者的到來更是加速了人們對文明倒退、人類消亡的擔憂和恐慌。

韓啟德指出,既然科學存在方向和價值問題,那就提醒人們要重視人文的作用,因為人文是科學發展的方向盤和剎車器。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文化。

回看中國的科學發展,韓啟德認為,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影響下形成的不同於科學的知識系統,造就了歷史上中國文明的輝煌。但與此同時,它也影響了科學在中國的形成、發展和普及。比如:天人感應的世界觀中沒有一個獨立的自然界,不會主動去追問和探索自然;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利於產生精確和嚴密邏輯的方法論;非世襲的文官制度和科舉制度不利於吸引人才從事科學;身份認同的等級制度不利於產生自由平等的學術氛圍。

韓啟德稱,隨著“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推動,科學被引進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開始由跟跑到並跑。

“今天,更多的科學技術專家把自己的人生構建於時代大背景下,著力攻克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前沿難題和核心關鍵技術,使中國科技終於進入國際舞臺,在世界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他表示。

儘管如此,韓啟德提醒,中國稱得上科技大國,但還算不上科技強國。

“中國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是缺乏科學的傳統,培植科學的土壤比較貧瘠。比如,平等批判、理性質疑、挑戰未知、勇於冒險、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還遠未形成社會氣候;重數量輕質量,人才以‘帽’取人,申請基礎研究項目時必須說明其應用前景等不科學的評價機制還在掌控著中國科技發展的‘方向盤’。”韓啟德認為,對於中國當今科技發展狀況,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應當作出全面的戰略分析,準確研判中國科學當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水平和地位。同時,也應當始終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向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其他優秀文明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