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运城是关公故里,因蜀汉关羽而闻名,乃关公文化的发源地。

在市区,矗立有三尊大型关公圣像,这些关公文化的活化载体,是运城的文化名片。

其中,有一尊关公圣像,以其特有的时代背景,成为世纪之交运城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依照运城人的习惯说法,这尊关公圣像名为圣惠路关公像,因其所处的位置在圣惠路大转盘中央而得名。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解卫国摄影作品

不过,圣像虽处于圣惠路,但其落成却与运风路密切相关。

于1999年建成的运风路,本为一级公路,后于2001年改建为高速公路,由山西高速交警四支队四大队负责管辖,是全省唯一一条由一级公路改建而成的高速公路。

圣惠路关公像所处的地段以西即是运风高速入口处,是连接秦晋通衢大道的重要节点。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先让我们领略下圣惠路关公像的神采吧!

这尊圣像与运城火车站、高铁站的关公像均为背北面南,而与火车站关公像不同的是,此为纯铜立像。

但见关公身倚青龙偃月刀,美髯拂胸,迎风伫立,抬指向西,伟岸挺拔,禀儒将之风,飘逸而绝伦。

圣像底座贴面为暗红花岗岩,色彩浓烈而不失庄重;底座正面及两侧分别镶有铜制鎏金的“关公”字样,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底座正面下方设有供信众上香祈福的长方形香炉一件,足见关公民间信仰在运城之深厚。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张晋恩摄影作品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张晋恩摄影作品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绕到底座背面,则有一面“关公塑像铭志”的铭文映入眼帘。

铭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铭文系从已故的运城著名学者、演讲家景克宁先生所撰“关公雕塑赋”中节录勒石。所录文字如下: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宣尼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先岳飞而封神,后孔子并称圣者,乃三国名将关羽也。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于公元160年,时东汉末年。卒于公元219年,已三国鼎立。祖籍今山西运城常平。关羽万世人极,秉河东天地之风骨,蓄凤城日月之精英。青壮侠肝义胆,壮志凌云。为民愤杀豪强于乡里,为避祸遂亡命于涿郡。刘关张风云际会,义结桃园。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匡扶汉室,指点江山,纵横捭阖,喋血沙场。惟其死后,为封建王朝奉为大帝,平民百姓敬若天神,“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赫著千载,耀光炳灵。关羽对国以忠,待人以义,盟约以信,运筹以智,处世以仁,作战以勇。丹心节烈,则古之楷模;风范百代,则人之师表。其春秋大义如日月经天之高悬,忠义仁勇同江河行地之不朽。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铭文后半部分介绍的是关于铜像建造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制作情况。文中可知,铜像落成于1999年9月19日,时值世纪之交,也时逢运风路修建而成,故当时的运城地委、行署决定在此为关公造像一尊,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塑像由山西夏县宇达集团敬塑,像高21米,喻示迎向21世纪,底座8.8米,度量运城发展与发达,选取15吨优质铜材,工艺精湛,规模宏大,彼时位列世界关公塑像之最。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岁月更迭,二十年已过去,当年“穆穆皇皇,冠绝万世。巍巍河东,煌煌标志”的圣惠路关公像其“世界之最”已被屹立在解州镇常平村的78米关帝圣像所取代,但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辉煌仍在无数运城人心中闪耀。

而二十年当中,有多少运城人在此惜别生身之地踏上他乡创业历程,又有多少运城人经年在此路过重新拥抱热恋故乡,圣惠路关公像始终是游子们心里的家园象征。

静端关公那向西而指运风高速的神韵也似在告诉南来北往的人们,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运城,有着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大运城,已踏上新时代的发展快车道,一路奋进高歌!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20年前落成的运城圣惠路关公像,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