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上期的攝影教程,我們瞭解了構成一張照片的客觀元素分別是影調、色調、結構、質感。其中,質感是普通攝影愛好者的作品與攝影大神作品最直接的差別。

本期教程,我們將逐個分析決定和影響影調、色調、結構、質感的因素,以便於更直觀地告訴大家如何在前期和後期中做好這四種元素。

在膠片時代,攝影的技術操作=前期拍攝+後期暗房技術,在現在的數碼時代, 攝影的技術操作=前期拍攝+後期修圖,所以構成照片的四種客觀元素,同樣是由前期、後期共同控制。但前期和後期對影調、色調、結構、質感這四種元素的影響各不相同,需要分別進行討論。

一、影調——前期拍攝決定,後期修圖深度影響

經過上期教程可知,現實世界的光影和顏色分別對應著照片的影調與色調,因此

影調與色調的直接來源,便是現實世界的光影與色彩

現實世界的光影與色彩,是通過相機曝光的方式,轉化為照片,從而產生了照片的影調和色調的。

其中,一張照片影調的明暗、影調過渡是否柔和,對比是否強烈,在前期拍攝時就已經被曝光所限定在了一定範圍內,並且也會因為拍攝題材、場景、對象的不同,而出現相同拍攝參數,拍出的影調不同的情況。以至於後期對照片影調的調整,僅僅是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根據照片的實際拍攝環境進行微調。

比如:

通過後期,我們可以將一張欠曝但並不死黑的照片,提亮暗部,達到曝光正常。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原圖暗部欠曝,高光過曝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通過後期,提亮暗部,壓暗亮部,達到曝光正常

但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將一張昏暗夜景的低調照片,修成日系小清新的透亮過曝的高調。若強行將低調照片暴力提亮,也許直方圖會達到高調的直方圖,但照片本身一定早已不堪入目了,反之依然。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昏暗夜景的低短調照片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暴力提亮,直方圖達到高長調,但照片畫面不堪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日系小清新的高長調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暴力壓暗,直方圖達到低調,但照片畫面無法觀看

並且,昏暗夜景與日系小清新的拍攝環境不同,將夜景曝光正常的拍攝參數,用於日系小清新的環境,必將過曝成慘白。將日系小清新曝光正常的拍攝參數,用於昏暗夜景的環境,必將是欠曝成死黑。另一方面,我們更無法將照片中的陰影修成高光,將高光修成陰影。

因此,影調,在前期拍攝時就已經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後期修圖僅能對影調在一定程度內產生影響,只是後期對影調的影響可以更深一些。比如,後期可以把過曝、欠曝的照片拉回來,但無法強行改變拍攝時就已經確定的影調基準

二、色調——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

前期拍攝對照片色調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照片的白平衡上,我們可以設置適合拍攝環境的白平衡,以還原真實環境的色彩。也可以設置數值偏高或偏低的白平衡,獲得偏暖、偏冷的照片。

在後期修圖中,白平衡的調整,是通過調整色溫實現的。即使是拍攝時的白平衡數值偏高偏低,導致照片偏暖偏冷,也可以通過後期調整色溫將白平衡校準回正常。

甚至可以通過改變顏色色相的方式,將照片的綠色調整為黃色、青色調整為紫色等。

顯然,在後期調整上,色調要比影調具備更多的靈活性。比起影調,後期可以更大程度地改變照片整體的色調以及單獨的顏色,因此,色調是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的。

三、結構——由前期拍攝決定,後期修圖影響

前期拍攝時,我們可以自由靈活地通過相機取景控制構圖、視角,並通過不同焦段控制視野。所以在前期拍攝時,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通過變換拍攝角度、移動相機等方式,給取景器裡增加或刪減元素。

如下圖: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從圖A的角度開始,取景時相機向右轉動,獲得圖B的角度,因此圖B相比於圖A,相當於刪減了紅框裡的元素,增加了綠框裡的元素。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甚至,還可以像圖C一樣,在原視角使用縱向構圖取景。相比於圖A,圖C增加了縱向黃框裡的元素。

一旦拍攝完成後,一張照片就已經確定。此時我們無法再通過改變拍攝角度給照片裡增加元素,只能通過裁剪、旋轉等方式進行二次構圖

而二次構圖,本質上是裁剪掉照片上多餘的元素,只能刪減照片裡的元素,無法再給照片裡添加新元素。

如下圖:

A旋轉可得到B,A裁剪可得到C。無論是旋轉還是裁剪,都是通過刪減照片裡的元素實現的。

但若C為原圖,C是無法通過任何後期手段變成A的。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所以照片結構的控制,在後期上是受很大限制的。因此,結構,由前期拍攝決定,後期修圖影響。

四、質感——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

之前第1期教程中有提到,相機直出的原片總有偏灰的特性。(補課第1期教程請點這裡!總感覺自己的照片偏灰?你可能忽略了這個曝光原理!

而場景中物體的立體感是由暗面和亮面的對比構成,直出原片的偏灰特性,使物體呈現在照片中的暗面不夠暗,亮面不夠亮,因此前期拍攝時無法絕對準確地記錄物體的立體感,尤其是很多自然光環境下。

如下圖:

原圖,欠曝且偏灰,岩石受光面與灰面明度對比不明顯,立體感不足。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後期光影重塑後,岩石受光面與灰面對比明顯,立體感強烈。

同理,場景的空氣感、不同物體展顯出的自身特有的光澤感,都會由於相機直出原片偏灰、以及光透過空氣和鏡片組時的折射、反射產生各種微妙的變化,從而影響照片質感的輸出。因此,多數情況下,照片的質感是需要依靠後期找回或重塑的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質感找回與光影重塑前後對比:左(之前)、右(之後)

但有一些質感,也是無法通過後期完美解決的,必須依靠前期的拍攝來完成

在拍攝水流、雲流的景觀時,使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水流、雲流所呈現出的形態質感也均不相同。

如下圖:

詳解構成大片的元素——小白都能懂的攝影教程

快門1/60s,雲呈現出靜止定格的形態

累計長達17分鐘的快門,雲呈現出牛奶般絲滑的流動、拉絲狀態。(此圖為堆棧而成,累計17分鐘快門)

此外,由於使用不同焦段鏡頭的關係,相機也無法準確記錄場景的空間感等特性。比如,拍攝同一場景,長焦鏡頭會使空間壓縮,焦距越長,照片的空間壓縮感越強,而廣角鏡頭則不具備這種特性。

因此,在某些場景下,照片的質感更多依靠於後期找回與重塑,但前期拍攝,卻能塑造出一些無法通過後期達到的物體形態質感。所以可以認為,質感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

本期重點回顧

1、影調,由前期拍攝決定,後期修圖深度影響。後期可以把過曝、欠曝的照片拉回來,但無法強行改變拍攝時就已經確定的影調基準。

2、色調,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在後期調整上,色調要比影調具備更多的靈活性。比起影調,後期可以更大程度地改變照片整體的色調以及單獨的顏色

3、結構,由前期拍攝決定,後期修圖影響。前期拍攝可以通過改變視角,隨意給照片的取景增加和刪減元素,較為靈活。後期修圖只能通過旋轉、裁剪等方式刪減照片中的元素,限制較多。

4、質感,由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共同影響。在某些場景下,照片的質感更多依靠於後期找回與重塑,但前期拍攝,卻能塑造出一些無法通過後期達到的物體形態與質感。

ID:Connor_Qu

資深風光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