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羽毛球運動中的節奏

節奏是大自然中各種事物表現在高度、寬度、深度、時間等多維空間內的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階段性變化的運動現象,它存在於一切運動之中,是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綜合反映。羽毛球也不例外,同樣存在節奏的問題。

羽毛球各種技術打法種類繁多,打球方式也多種多樣,要根據來球採用不同的技術並掌握好合理的擊球節奏,同時也要在各種擊球節奏的變化中應變自如。很多愛好者的技術動作分解來看都沒問題,連貫起來就有些彆扭。有的人在比賽中只能適應一種節奏打球,只能快,不能慢,或只能慢,不能快,或不能適應對手變化的節奏。這樣下去,運動技術水平是很難再提高的。所以,愛好者們在技術動作練習中要注意培養打球節奏感,強化打球節奏意識。

下面就幾個在羽毛球運動中比較常見的節奏問題加以分析,希望能給廣大愛好者提供些參考和幫助。

一、“慢引快揮”與“快引慢揮”

在羽毛球的擊球動作上存在兩種節奏變化。羽毛球的技術特點要求擊球者儘量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有時會故意暴露給對手一些虛假信息,這樣就要求擊球者的擊球動作與實際出球效果儘可能呈相反狀態。比如,後場擊平高球時,儘量減慢引拍動作,讓對方以為不會發力打後場球。揮拍擊球時,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快速收縮的爆發力擊平高球,達到出其不意的戰術效果。當後場輕吊網前球時,擊球者往往會快速引拍,給對方造成即將發力打後場球的感覺,隨即減速揮拍或者急停輕吊對方網前。同樣,在發球上也可以參考這一節奏的變化,發出長短結合的球來,讓對手摸不著規律。

談談羽毛球運動中的節奏

二、先起跳後揮拍

許多初學者在進行後場跳起擊球時,由於起跳和擊球的節奏掌握不好,造成擊球點低、擊球無力、落地不穩等現象。通常在練習這一組合技術動作時,要把握先起跳後轉體再揮拍的節奏,儘可能延長身體在空中的滯空時間。具體順序為:持拍手的同側腳支撐起跳→空中轉體→揮拍擊球→持拍手對側腳落地。如同上肢鞭打的順序一樣,依次加速才能使得鏈條末梢的速度達到最大值。

三、快起動,慢回動

在競技中,快與慢都是相對而言的。尤其在羽毛球運動中,所謂的快慢更多是相對於對手的節奏。步法起動、回動的速度和節奏要與手上擊球速度的快慢相配合,移動中也要遵循一定規律。

在球場上,無論是向前移動還是向後移動,快速起動的能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無需贅言。然而在回動上,是要快速回動還是慢一點回動,這一點值得探討。如果能夠始終保持“快起快回”當然很好,但對於廣愛好者們則建議“快起動,慢回動”。此前也分析過擊球后回動位置的選擇問題,真正的羽毛球高手在回動選位時,是根據本方出球的質量來預判對方回球的幾種情況選擇回動位置的,並非一味機械地回動到場地中心。那麼,觀察自己的回球質量和判斷對方的回球線路與落點所需要的時間,恰恰就是回動的這一段時間。因此建議“慢回動”,給自己留出充分觀察和判斷的時間。處理好各個動作之間的節奏,減少多餘動作,

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才能真正地體現出羽毛球步法快速、靈活的特點。此外,很多愛好者網前錯失撲殺機會往往與此有關。

談談羽毛球運動中的節奏

四、真假動作,虛實結合

羽毛球運動中要想高質量地完成擊球自然離不開技術動作的“一致性與突變性”,但若能在其中適當運用假動作技術,則不但可以達到以假亂真、迷惑對手的戰術目的, 還可以增加對手的防守壓力,打亂對手的動作節奏,使對方陷入被動狀態。建議真假動作,虛實結合時,要以真動作為主。

五、比賽中的節奏控制

羽毛球比賽始終是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過程,既是絕對速度的較量,又是相對速度的競爭。運動員技戰術節奏的變化是在體能的支配下,靈活運用技、戰術而實現的對比賽節奏的改變。

在比賽中,除了要堅持既定的戰術之外,還要不斷地檢驗和調整。如果原來計劃和選用的戰術效果不明顯,或雙方僵持不下,甚至被動,運動員應儘快找出原因,改變對策,制定新的戰術。當自身的特長打法被對方遏制時,本方可以用輔助打法去擺脫對方,使其戰術失效。總之,一定要根據臨場情況隨機應變,才能保證在比賽中處於主動地位。

此外,我們也經常看到職業運動員在比賽中通過向裁判員提出換球、擦汗、擦地等要求來達到調整比賽節奏的目的。一般情況下,裁判員是可以拒絕運動員提出的換球、擦汗或是喝水請求的,但是出於保護運動員的角度,裁判員是不能拒絕擦地的請求的。

談談羽毛球運動中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