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1969年7月5日,一架體積碩大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在東北某機場升空。迄今為止,這款高空高速戰鬥機仍然在服役,儘管距離首飛已經過去了50年。如今的殲-8D/F和殲偵-8D/F,航電設備已經升級到了準三代機的水平,甚至比殲-10,殲-11A等早期三代機還要高。它還會服役到大約2030年前後。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其實,世界上"年過半百"仍然在服役的戰鬥機確實不少。噴氣式戰鬥機的複雜程度是相當高的,重新研發一款戰鬥機,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當大。除非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不能適應戰場環境,否則它是會不斷地改進、繼續在軍隊中服役。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就像殲-一樣,單在外表上看,1969年時首飛的殲-8完全就是殲-7的雙發版本。機頭皮托管式進氣,為了適合高速飛行再增加一個激波錐,裡面只有簡單的測距器而非雷達。美國飛行員曾這樣形容殲-8:靠人來操縱的三角翼火箭——可想而知殲8的低空性能有多差。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到了殲-8II,就像脫胎換骨一般——原本的激波錐不見了,換成了兩側進氣。而機頭也變成了一個碩大的雷達整流罩;攜帶空空導彈的掛架也有了,航電也改了一次。總之,後續的殲-8D/F航電水平甚至不遜於早期殲-10。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比如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的RF-4EJ,一共引進140架。迄今為止,應該還有30-40架能夠飛行。F-4戰鬥機在1953年開始研製,1958年結束研製,同年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1年結束試飛,首架量產型F-4戰鬥機進入美國海軍中服役。至今,F4戰鬥機已經服役了58年,衍生出17個機型,共生產4974架。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至今仍在不少第三世界國家中作為主力戰鬥機使用的米格-21系列也是如此。1953年開始研製,卻比F-4早了三年服役。這麼說來,距離米格-21的正式服役已經過去了61年。在這60多年裡,米格-21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共52個國家,算上改型和仿製型殲7一共生產了一萬多架。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米格-21一共有20個系列改型。而殲7也有多達18個改型。就連早期型殲-8,也是在殲-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迄今為止,米格-21仍然在許多個國家中作為主力戰鬥機使用,也是航空史上的一大奇觀。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相比F-4"鬼怪",F-5則不是太出名。F-5算是美國空軍的一款"低成本戰鬥機",尖銳的機頭甚至連雷達都沒裝。當然,這款戰鬥機似乎並不是為了戰鬥而生,儘管在1962年服役,F-5在美軍中的服役生涯卻只趕上了越南戰爭。在經歷了幾次上不了檯面的作戰後便草草退場,隨後也作為一款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非賣品",以軍事援助的名義贈送到各個國家中去。改型卻至今仍是伊朗空軍的主力。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巴基斯坦至今還裝備著一系列的幻影戰鬥機。其中便有幻影3和幻影5,這倆基本上都是誕生至今超過50年的老幹部了。幻影3在1961年就向法國空軍交付,而幻影5也在1967年首飛。這兩款比較老的戰鬥機在經過了一番折騰之後,勉強能夠掛載空空導彈作超視距空戰。但也應該會很快退出現役。

世界上服役比較晚的二代機,脫胎換骨,仍在發揮餘熱

米格-21、F-5這類戰鬥機,完全是靠皮實耐用和容易維護。相比三代機,這些二代機對於中小國來說相當容易維護,這是因為這些二代戰鬥機的裝備量極大,用戶很多;因此可以從各個國家蒐集到各種維護零件,甚至退役飛機。而殲-8D/F的服役,則完完全全是無奈——中國空軍的換裝壓力很大,仍然需要維持部分二代機來訓練新飛行員、保留編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