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五十五中學教師陳立強:這是個“怪老師”

◎“老陳的腦回路跟正常人不太一樣!”

◎“看到老陳又夾著本書到教室裡來了,我就知道今天肯定要發生點什麼有趣的事了!”

◎“老陳最喜歡拿一本看起來很深奧的書,坐在那裡一讀就是一個小時。有裝樣子的嫌疑,但是似乎又特有學問!”

◎“我覺得老陳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每次提的問題都很有思考性,我不服氣但是又不得不服氣!”

■ “怪怪的第一課”

“老陳真的很怪!我上他的第一節課就感覺到了!三年下來,這種感覺更強烈了!”到底是怎樣的開學第一節課讓覃紫晉這個小姑娘記了整整三年呢?

2016年9月,開學第一節課,陳立強走進七年級六班的教室,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來個像模像樣的自我介紹,而是告訴學生們:“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來‘聽’,閉上眼睛聽五分鐘,然後說一說你們都聽到了什麼。”學生一臉茫然,但小學時期養成的慣性還是讓他們遵從了老師的指令,當然最後的答案是五花八門。陳立強也不著急,最後才告訴學生:“只要用心,我們能感受到很多日常被忽略的東西,學習的過程也是一樣!”然後,他又公佈了他上語文課的一些準則:重點講文言文、古詩詞,所有考試卷子不講,無作業,無作文課。這下班裡可“炸了鍋”!

“回家後,我把老陳的話轉述給媽媽聽,我媽一聽就急了,‘這老師這麼不靠譜,咱趕緊轉學吧!’還是先觀察一段時間吧,這個怪老師總體上感覺不太一樣!”趙子祥說,“現在我真是對當初這個決定感到慶幸。三年下來,我已經被老陳完全折服了,包括我媽也成了老陳的粉絲!”

2019年開學第一節課,陳立強以寒假期間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裡最後的生死抉擇情境導入,讓學生進行了現場抽籤。“有生籤,上面寫著‘你很帥’‘你很漂亮’‘你會長命百歲’等,有死籤,‘你的犧牲很偉大’‘我們會永遠記得你’‘你的人生很有價值’等,死籤的數量遠遠大於生籤。拿到生籤的學生就代表能生存下去,而拿到死籤的學生將會為了拯救別人而失去生命。”

“我抽到了生籤,心裡很高興,感覺自己很幸運,但是想到那麼多同學為了我們的生存而死去又感到深深的內疚!”李研哲回憶當時的情境。很多學生也同他一樣被帶入到了生死抉擇的情境中,“死”的人難過、憤怒、不甘,“生”的人欣喜又內疚,好好體驗了一把生死時刻的自我抉擇與心理變化。

陳立強適時引入了“火車扳道岔問題”“湖心船漏水問題”以及“要不要廢除死刑”的討論,對於“生命的價值可以衡量嗎?我們有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等問題有了初步的思考,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更深了一層。

看似隨意,其實每學期的第一節課,陳立強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我做這些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只是想讓學生能夠學會思考,學一點課本以外的知識!畢竟我們教師的任務除了教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思考生活、學會做人!”

“每到要開學了,我就很期待,興奮好幾天:老陳又要幹什麼呢?在這樣的課上,我能直面自己的想法,可以敞開心扉地說話,同時又能思考很多我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真不錯!”畢業了,覃紫晉有點捨不得老陳那“怪怪的第一課”!

■ “知己課是個什麼東西?”

2018年1月2日,新年第一節語文課,西安市五十五中八年級六班的教室裡熱鬧不已,一場關於“在籃球對抗賽中,不小心打破了對方的眼鏡,應不應該賠償”的討論正在上演。

事件的當事人趙子祥第一個站起來:“打壞了別人的東西賠償,是理所應當的啊!這有什麼可討論的!”話一落,全班同學鬨笑了起來,紛紛表示對這個“常識”的贊同!這個答案在陳立強的意料之中,他狀似深思了片刻,說道:“可是在比賽的情境中,也不是故意的啊!”“是啊!”有部分學生恍然大悟,班裡的學生立即分成了激烈對抗的兩大陣營,開始就這一問題盡情發表自己的觀點。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還意猶未盡!

第二節課,第三節課,陳立強就同一事件組織學生連續開展了討論。第四節課時,陳立強說:“連續討論了三節課,我想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想法,這一節課,我們不討論了,但是要把你三次討論的結果寫在週記裡,長短不限,體裁不限!”話音剛落,學生們迅速動手寫了起來,“愁眉不展、無話可寫、左顧右盼”的現象一掃而空。

“這種課型從2016年9月就開始了,但當時只有思路,沒有確定的名稱。”由於學生以前沒有接受過類似的訓練,所以剛開始討論顯得有些凌亂。有些學生有想法,卻無法表達,想半天也表述不了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不能認真傾聽發言,經常打斷別人的發言;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討論時情緒非常激動……但是,在陳立強的“一意孤行”下,這種課型最終被保留了下來,而且操作也越來越規範。

這樣的課堂討論活動兩到三週一次,一次一個話題,至今已經討論過傾聽、死亡、壓歲錢、愛與恨、生命意義、軍訓、換位思考、合唱比賽、語文課、變化、理想等。這些話題都與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緊密相連,學生興趣大,參與度高。討論之後,再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整理思路,寫下討論內容,貫通了說和寫,完成了每週一記,還給了部分學生一個說悄悄話的機會。“每次討論,都不作結論式點評。我必須做的就是激發思考、鼓動言說、讚揚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釋放積累,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增長認知。”

有些話題,陳立強還會隔一段時間讓學生再次討論。陳立強說:“對同一個話題再次討論,並將前面的記錄發放給學生,是為了讓學生有對比、參照,能在其中發現自己思維、認知方式的變化,感受到自我成長的軌跡。這也是知己課的一個重要特點。”

陳立強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知己課。所謂“知己課”,就是以初中生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為切入點,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健康成長,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知己課的成果以週記寫作的形式反映出來,這也給學生的週記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解決了學生無話可寫的問題。

■ “我們從不上作文課!”

“同學們,以後我們班都不上作文課,我也不會佈置作文寫作的任務,只要求你們每週上交一篇週記,字數不限,體裁不限。”這個消息一公佈,班裡立即“沸騰”了,甚至還有調皮的學生拿著書“砰砰”使勁地敲課桌以示慶祝。

可是,沒過幾天新的問題又來了。學生小新跑來問陳立強:“老師,我實在不知道週記該怎麼寫啊!難道要像小學每天寫的日記那樣,寫成流水賬?”“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怎麼寫的話,老師建議你就像寫日記一樣,每天用簡單的幾句話記錄一天的生活軌跡。等過一段時間,三天記一次,就記這三天裡發生的最主要的一件事,並試著描述一下。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每週寫一次了,這時不僅要對事件有描述,最好還要有感受什麼的。”陳立強耐心地給小新支招。半年過去,小新終於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一年過去,小新的文章結構完整,語言也更為順暢了;三年過去,小新每次寫週記都能提前想好主題和思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目前,不再懼怕寫作的孩子在班裡佔到了大多數。

“最痛恨的作文課被取消了,我們簡直愛死陳老師了!現在雖然每週要寫週記,但我覺得那是在寫我自己的事情,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以我從不覺得這是負擔!而且陳老師經常給我們開展的知己課及各種實踐活動,給週記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寫起來也就有話可說了!”趙子祥的話道出了班裡很多孩子的心聲。

王開嶺在《古典之殤》中提出:古典詩文的情境意境,如果沒有接觸過是不會理解的。受此啟發,跟隨季節變換,陳立強拿出整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去教室外找春芽、聽夏雨、觀秋葉、賞冬雪。下大雪了,就讓學生在操場上瘋玩一場;櫻花怒放,銀杏金燦,欣賞以後再讓學生乾點兒“正經的壞事”,偷偷搖它一搖,感受落英繽紛與秋葉飄零。

陳立強從不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只是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認真思索、真切感受。但是,由於在活動中有了切身體驗,有了不抒不快的感受,學生紛紛主動將活動的感受、收穫自覺記錄在週記上。

“小學寫作文,都是我媽念一句,我寫一句的。”趙子祥笑著說。“我都是從網上搜範文,然後抄下來。”曹汝璽也有同感。“我們學校學生的語文功底比較差,可以說基本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寫作文。每到作文課,就成了受難課,一個個垂頭喪氣、唉聲嘆氣,東拼西湊才能寫成一篇文章。孩子們難受,我更難受,總覺得我的有關作文的那些技巧完全無用武之地!”陳立強在總結了數次失敗的經驗之後,終於決定放棄正規的作文課教學,另闢蹊徑。

陳立強雖然是師範學校畢業的科班生,但直到41歲才正式走上講臺。一開始的嘗試其實並不美好,也讓他真正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鴻溝。由於與學校教育有十八年的“零接觸”,陳立強的課讓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提出了質疑。

2016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陳立強參加了第三屆“教師勇氣更新”活動,在那次活動中他結識了來自全國的很多跟他一樣不向現實低頭、努力探索、獨立思考、力圖改變教育教學現狀的教師。他們分享的故事給了陳立強繼續前行和探索的勇氣。與此同時,陳立強持續參與了“沐春閱讀共同體”的相關活動,在書友們的幫助下,不斷調整改進。

2016年9月,陳立強將以前零散的一些想法認真整合了一下,帶著全新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出現在新一屆學生面前。他要嘗試著全面改變自己的教學,實實在在做一些一直想做好的事情,於是便有了“怪怪的第一課”及其後的探索。陳立強還向全校老師發出邀約,歡迎大家隨時進教室聽課,並多次邀請外校同行評課議課,儘可能贏得理解與支持,讓自己的嘗試不斷改進。

2018年暑期,陳立強在學校黨員教師群裡發了一個讀書活動倡議,有9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自願加入他的讀書小組,共讀《教學勇氣》一書。今年讀書小組已增加到了13人。“我想通過閱讀帶動教師們教育理念的重建,帶動他們也對自己的課堂做一點改變。一旦形成這種氛圍,課堂教學的‘創造性變革’可能也就不遠了!”

“成績談不上,實施的時間還比較短!但是,我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學生的變化,我想孩子們自我的感受也是很明顯的!”陳立強對未來的探索之路充滿信心。

來源:陝西教育綜合版2019年10期,原標題:《這個“怪老師”——訪西安市五十五中學教師陳立強》,作者:聶 蕾 薛小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