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從“腸”計議

講到人體的重要器官,人們習慣列舉的是心臟、肝臟、肺、腦或腎臟等,很少有人想到腸道,即小腸和大腸。

那小腸到底擔當著怎樣的職責呢?上海新華醫院消化內科和您科普一下。

健康 從“腸”計議


我們每天都要吃、喝,從外界攝入食物,先存放在胃中,然後由小腸和大腸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類、鐵、鈣、磷、鎂以及其他各種微量元素吸收入體內。

接著,才經過肝臟等器官加工、合成和轉化,變成人體自身的結構成分和功能分子,如激素、酶、免疫球蛋白等。一旦因某種病變失去了小腸,那麼,生命馬上就難以為繼。

即使現在有全胃腸外營養(一種長期依靠血管輸入營養的支持方法),生命維持也極其困難。肝、腎、心等器官的成功移植早已不是新聞,而小腸移植卻要困難的多。

健康 從“腸”計議


當然,胃腸道功能的重要性和複雜性還遠不止於此。這裡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小腸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和胃、大腸一起擔負著我們體液免疫的80%,細胞免疫的50%。腸道免疫功能的發育和健全可能是人體抵禦外來損傷因子最為重要的結構。

毋庸置疑,自然界裡有害物質進入最多、最易受到損傷的臟器就是胃腸道了。雖然我們的呼吸道、皮膚等器官也接觸這些物質,但與腸道相比較,無論從有形毒物的量還是接觸面積、時間等方面相比,實在差得太遠了。有生理學家估計,小腸總的吸收面積達十幾個足球場這麼大。所以,外來有害物質有太多的機會對腸道造成損傷或經腸壁侵入人體,引起疾病。

可見,腸道對於我們健康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分。若要健康長壽,必須從“腸”計議!

其實,呵護好我們的腸道也並不那麼困難。街道上的垃圾來自四面八方,防不勝防,而保護好我們的腸道只需要防止“病從口入”就行了。

保護腸道健康,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選擇健康食品、綠色蔬果和乾淨的飲用水:其次,食品加工符合健康衛生要求。人體需要的是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而不是紅的、綠的色素,或香的、辣的、麻的添加劑。

再次,提倡原始、簡單、新鮮的飲食習慣,不要老是一日三餐進飯店、吃西餐,盡是吞嚥魚肉葷腥。

對於兒童來言,保護腸道健康的意義更大。近年來,我國炎症性腸病患者發病率顯著增加,主要與我們在兒童時期吃得過於精細、挑食等有關。

人體的腸道的免疫防禦在3歲之前處於“免疫耐受期”,這期間腸道將進入其中的各種食物均認為是“朋友”,並記下這些“朋友”特徵,但這些“朋友”今後再來串門時他會與他和平相處;如果小朋友在這個時期吃的過於精細和挑食,腸道的“朋友”會很少,今後如果再遇到這些不速之客時,腸道的免疫系統就要發起戰爭,從而進一步導致腸粘膜的損害。因此,對於小朋友而言,更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切忌挑食。

當然,我們也還是要留意身體的各種變化。定期做檢查,評定腸道和全身健康狀況,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