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有一句深得寶爸寶媽們贊同的名言說,"嬰幼兒就是一種外星生物",這話不假,小小軟軟的寶寶從還不會講話開始,就已經學會了"作妖"。他們一天能哭哭鬧鬧十幾次,把爸媽們累得夠嗆,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學會了簡單地說話,卻常常"傲嬌"起來,非得讓你猜心思,猜不中了就哭鬧,一不順心家裡就天翻地覆,充斥著娃那高分貝的"歌聲"。

想著孩子長大了,上學了,經歷過學校的教育,總會好好"說人話"了吧,可也是做爸媽的"痴心妄想",小傢伙們長大了,懂得多了,反倒加倍"作妖"了。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做爸媽的,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疑問:你們究竟哪兒來的那麼多委屈?

孩子情緒的"惡性循環"是如何養成的

在討論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之前,請各位家長先回憶一下自己平時是如何與陌生的成年人交流的,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發現,其實在成年人之間的交流中,"惡性循環法則"是非常明顯的。

所謂的"惡性循環法則",就是我們應該在第一次交談的十分鐘之內,保持有禮貌的態度,尊重對方的喜好,儘量讓雙方的聊天過程愉快而輕鬆,否則"第一印象"非常差之後,人們心中會對對方有一定的偏見,導致之後不能夠和善地交往,非常容易發生摩擦,而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又會加深人們之間的誤解和偏見,導致彼此之間針鋒相對。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其實任何人之間的相處,都會遵守這樣的法則,不論與你交流的對象是陌生人還是自家的寶寶,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我們在和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因為彼此之間不熟悉,陌生的感覺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友善起來,即使兩人之間有針鋒相對的觀念,也會"收著說",儘量去照顧對方的感情。但是我們在和自家孩子講話的時候,通常會覺得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大的,講話就可以"口無遮攔",在孩子學會講話、聽得懂大部分語言中的情緒之後,自然會感受到自己被家長"冒犯了"。

孩子覺得情緒上"受傷",但家長卻不以為然,雙方自然會矛盾激化,形成了"糟糕的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

兒童情緒發展的三大特點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除了家長的"不禮貌"之外,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自身是不懂得控制情緒的,"控制情緒"是動物比較獨特的高智商能力,要經過後天的不斷生活與學習中鍛鍊而得到,嬰幼兒的情緒是非常直接的,家長要學著去引導孩子解決不良情緒,而不該認為孩子有情緒就是"作"。

嬰幼兒的情緒發展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1. 易變性

嬰幼兒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遇到不高興的事就會哭鬧,爸媽稍微安慰以下又會破涕為笑。這個時期嬰幼兒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此外嬰幼兒的情感也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倘若別的孩子大聲叫嚷,他也會大聲叫嚷;別的孩子表現害怕,他也會害怕。隨著嬰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情感的穩定性會逐漸增長起來。

2. 衝動性

嬰幼兒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感。比如有的寶寶第一次看到牆上的電插座後會表現出很大的好奇心,雖然爸媽堅決不讓摸,但是寶寶卻大哭大鬧,執意要去觸摸一下,甚至會趁爸媽不注意自己偷偷去摸。

3. 反應不一致

針對同一個事物,有的寶寶可以反應強烈,有的則無反應。2歲開始,寶寶的情感表現日漸豐富、複雜,比如會出現喜、怒的感情,發展出初步的愛與憎等。在不正確的教育下,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與情感,比如怕生人、焦慮、怕黑等等。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很多孩子因為從小沒有能夠接收到積極地情緒引導,這種嬰幼兒時期的原始"情緒本能"依舊存在,導致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屢屢失敗。

家長要比孩子先學會"講理"

嬰幼兒情緒發展的三大特質能夠清楚地說明,寶寶在小的時候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可以讓我們清醒地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審視我們和孩子之間溝通究竟"錯在哪"。

把握這兩點之後,我們作為成年人,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帶來的不良後果,想要與孩子開心地交流,我們必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比孩子先學會講理"。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作為成年人,我們總是覺得我們已經很講理了,可是各位家長必須懂得一個真理,如果你講的道理孩子聽不懂,那麼你的"講理"還能算是有用的講理嗎?

1. 學會孩子的講理方式

表弟是一個情緒非常容易衝動的孩子,在他讀幼兒園的時候,聽到了班上的孩子用侮辱性詞語罵自己的媽媽長得胖,頓時火冒三丈,把那孩子摁住揍了一頓。姨媽帶著表弟去給那家人賠禮道歉,表弟自個兒越想越氣,於是轉過天來又把那孩子的玩具砸壞了,這下又要賠錢又要道歉,姨媽覺得太丟人了,內心崩潰找我哭訴。

我聽了這件事之後,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表弟為什麼這麼不懂事",而是直觀地感受到表弟對姨媽的愛是非常真摯的,兩次"暴行"都是因為別人做出了對姨媽不利的事情。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我非常感慨地對姨媽說"孩子雖然很小,能力很弱,但是孩子也會拼上自己的一切能力去保護自己的爸媽",姨媽聽了之後很意外,當她意識到表弟是在"為自己出氣"之後,感動得落淚了。

但是孩子打人畢竟是不對的,姨媽問我怎麼辦,我就去和表弟談了談,談話過程非常地簡單,表弟怒氣衝衝地說"他敢罵我媽,還讓我媽道歉,憑什麼?明明是他做得不對!"我只簡單地反問了幾句話,"你能做到的是不是隻有打他?打了他你媽媽去道歉是不是更難過了?弄壞了別人的東西只能賠償,還得道歉,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表弟在我的詢問下平靜下來,疑惑地問我以後該怎麼處理這類事情,我很淡定地笑笑說,"很簡單,你是不是沒有你媽媽那麼聰明,能夠處理成年人的事情呢?"表弟點點頭,我得出結論:"所以當你想到後果,左右為難的時候,去告訴你的媽媽,讓她來懲治壞人是不是比較好呢?"表弟信服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打過班上任何一個同學。

2. 情緒如洪水,宜疏不宜堵

兒童情緒發展三大特點:讀懂孩子的“委屈”,讓孩子學會“講理”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動去理解孩子的感情,不要一味地判斷孩子"做錯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比長篇大論地講道理更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尊重。

表弟就是這樣一步步變得"崇拜"我的,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自己的情緒是合理發生的,而不是無理取鬧,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是在肯定孩子思想的價值,孩子的情緒非常簡單,如果你願意尊重他的感情,而不是一味地否決、切斷他的情緒,他就會對你無比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