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秋天的美在於秋水盈盈、天高氣爽,大地也隨之更迭了它的衣裳,於是陽光給了大地一個深吻,風便送來了清香。

環山村在的“雁鳴花田”後又一次成了網紅地,近百畝的花海齊相爭豔;秋風拂過,花朵晃動,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也隨風撲鼻而來,蜂蝶齊舞,令人心曠神怡。漫步在通往村莊的田間小路會讓你有無限遐想,當你走進環山這座古老村落時,它的清新,它的高雅更是讓你流連忘返。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環山村位於浙江“最美公路”雁楠公路樂清段的起始處,據雁蕩山風景區十幾分鍾車程,與筋竹澗一山之隔。環山舊時稱為“橫山”,清時因村莊三面環山一面近海而改為“環山”至今。村後有大嶼山橫跨雁蕩、芙蓉兩鎮,莊前是良田三千,春有花田喜事,夏觀荷塘月色,秋來甸甸稻黃、花海環村;仿若永遠都有一幅田園山水的彩色畫卷裝扮著這座山村的四季,遠可入畫,近可傾聽。這裡所有的美都跟大自然的四季相輔相成。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外敵入侵,屢次宣佈“通番禁令”,規定“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使得沿海區域當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海岸是嚴防死守。倭寇、海盜對沿海地區的衝擊也日益頻繁。雖然明朝那會還沒有正式強制的“遷海令”,但部分沿海漁民為了生活更安寧,子嗣更繁盛開始往更靠近內陸的海域遷徙。也就是那時起,環山徐氏、清江沿江夏氏等都開始遷往溫州等地。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環山村為多姓村落,主要有徐、潘、幹、萬、戴、陳、黃、金等姓氏,其中以徐姓為主,環山徐氏有說始遷祖是徐紳,有說是徐文縉,但根據年份判斷,徐紳,字介先,原籍閩。元至正進士,任建寧府尹,因亂避居玉環蘆岙。後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轉遷環山。後裔分居鄴岙。但在福建元代進士表中也未查找到此相關信息。(或者說徐紳是玉環始遷祖)所以我更傾於環山徐氏始遷祖是徐文縉一說。徐文縉(號介山)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遷居環山。自此環山徐姓人幾百年來開荒墾地,耕讀持家,在雁蕩開始了他們平靜安寧的生活,世代繁衍。直至清末、民國時期,環山村人才輩出歸故榮光,不少文人墨客相繼到訪。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走進環山村,“糧倉”是必看的,“糧倉”其實是徐聲豪故居,建於1929年。據說這座佔地8畝的豪宅,前後建有碉樓2座碉樓現存一座,木質樓房上下兩層有數十間廂房,另有樓閣、庭院等建築稱之豪宅一點不為過。徐聲豪父親徐嶧南是當地有名的鄉紳,樂善好施,斥資辦學,救濟鄰里;其去世後墓誌銘上刻有他生平事蹟,還刻有白崇禧、朱鏡宙(虹橋瑤岙人)、倪文亞(虹橋倪宅人)、林彬(翁垟高垟人)等當時的國民黨高官政要題寫的挽語。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徐嶧南治家有方、家教嚴謹,育有三子均有建樹,大兒子徐聲豪(徐統權)打理家業併發揚光大是邑內有名鄉紳。次子徐基(徐統燦)民國早期留學法國,獲經濟學博士,回國後任民國國防部第三廳少將專員,與白崇禧是同事。三子徐統柱行醫,早年畢業於江蘇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曾擔任樂清醫院院長。徐聲豪、徐基還是樂清縣立初中發起人。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裡洋房” 是村人對徐緝旨故居的俗稱。顧名思義是一棟西式樓房,與邑內黃塘村的“三退屋”近似。兩層的樓房為磚瓦建築、窗眉流花、門臺卷拱,室內一條長廊貫通其中,房屋雖已破舊但寬敞的庭院、威嚴的臺門還是能折射出當年主人的身份。這座建於民國初年的西式樓房,是由當時的溫州建築公司建造。包括後院,整個建築佔地面積約十畝。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徐緝旨,原為民國初期袁世凱志士、溫州警察署長、雁蕩山名勝建設委員會委員、其實也是一名紅頂商人,曾於1936年出資重修古驛道。臺門門額上有“環住生山”四字系康有為手筆。據說當年康有為到環山徐緝旨家中游玩觀其山形地貌所寫下。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徐雨霖故居是座清代建築,最顯目的大門兩側的旗杆石,左側立有“辛卯科第四名舉人徐雨霖立”旗杆石,右側則應該是重立的“清光緒丙午年仲秋冬月 吉旦”。五明兩暗兩廂房三合院式木結構的一層瓦屋,正屋硬山頂單簷樓房,中堂是用來祭祀先祖的地方,兩間廂房是重簷樓房。道坦約100平方米,周邊用條石圍砌,保存較為完好。如今除了西廂房有兩間拆建,基本保持著原建築風貌。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徐雨霖號琴樵,是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年)武舉人,榜列第四名,授予“亞元”稱號,即補千總。民國初年任永嘉縣止戈局局長。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潘耀庭故居,原來建築包括後院佔地約有3500平方米。外圍有厚實殘缺的石頭牆體,五明兩暗兩廂房三合院式木結構瓦屋。正屋為重簷歇山頂兩層樓房。120平方米的道坦用鵝卵石鋪的平平整整,周邊條石圍砌,有著樂清本土傳統的民居結構,保持完整。房屋部分已損毀,正屋和左右廂房各兩間保存尚好。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潘耀庭(1886-1967),名球,字耀庭,畢業於浙江省立政法專門學校。民國初年任天台縣統捐局局長,上司命令他開徵桔稅,由於桔農群起反對,於是辭職返鄉,隱息家園遊歷雁蕩山,自命別號“我不虛生”。民國5年開始在雁蕩山靈巖寺周邊僱工開荒,種植林木5萬株,竹萬株。1933年任雁蕩山建設委員會成員著有《雁蕩山百景選輯》一書。現雁蕩山景區還有潘耀庭紀念碑以示他為雁蕩山開山修路、植樹造林為百姓造福謀利之功德。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外洋房”,乃徐伯清的故居,列入樂清市重點歷史建築名錄。當年徐伯清的父親徐鼎西是位有名的中醫,曾留學德國。自然在修建房子時也是吸納了西方元素。所以這座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取號“適廬”的老宅也被當地稱之為“外洋房”。“外洋房”正屋五間二層,一層三道券門、二層三道加古典柱式,古典大氣。正屋的後面建有閣樓、廚房、廂房,庭中有花園和晾臺。正房和廂房間有一條遊廊相貫通,花園裡有通向二樓的樓梯。走廊和樓梯的牆面上仍然可以看到精美的浮雕,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松柏景觀歸於自然。大門臺中西結合、寬實厚重、典雅端莊。門臺正中為“適廬”二字,左右楹聯為“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此聯出自於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張大千之手,張大千等一行來到雁蕩山,拜訪好友人徐鼎西時曾留宿於此,並寫下此聯。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徐伯清(1926年-2010年10月9日),出生於環山,生前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華藝術家協會會長,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客座教授,浙江舟山書畫院名譽院長。徐伯清6歲起就學寫"大字",14歲時到上海求學,19歲進入上海美專學習。張大千給徐鼎西的信中曾這樣說:"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會盡心培養他。"徐泊清為家鄉也留下了許多的筆墨,為雁蕩山寫下了許多佳句。1993年樂清撤縣設市,他為家鄉題寫了"樂清.我的家"。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遊步於村中,在一座座現代高聳的民房間,在村頭巷尾處,那些敘寫著整個村落歷史變遷的粉牆黛瓦,石屋古蹟總能不期而遇。村中橫穿直入的巷子也是那麼潔淨。這也是我遊走於古村落間最清新的一次探訪。村外清風一陣,簌簌吹來;午後陽光的暖意灑滿一路,寫下不盡鄉愁。這座600餘年的村莊承載了多少榮辱興衰,然依舊山明水秀。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遊人的嬉鬧,驚起了一群在金燦燦稻穀中覓食的雀兒,呼啦啦的飛向村莊,彷彿把我也帶回到了家鄉那座存儲著兒時記憶的村莊。順著小河逆流而上,不必張望,不須尋找。

待下一個春暖花開,我就回來。

康有為、張大千曾到過的小村莊現在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