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神東之路

近日,中央及地方23家媒體30多名記者走進神東煤炭集團,實地體驗礦區礦山節約資源、綠色發展實踐。回首神東礦區發展歷程,面對煤炭的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天然矛盾,在國家能源戰略西移和礦區開發建設中,始終堅持開發與治理並重,把生態環保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建生態礦區、產環保煤炭”理念,深入踐行央企責任擔當,全面建設以“生態礦區、綠色礦井、清潔煤炭”為特徵的新型煤炭生產基地,探索並走出了一條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之路。

打造生態礦區——

累計生態治理面積達330平方公里

神東煤炭集團沒有沿用“先採後治”與“邊採邊治”的傳統模式,而是主動應對客觀自然環境,創建了“三期三圈”生態環境防治技術模式,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空間結構,協調解決大型煤炭基地生態環境防治的難題。

“三期防治”從時間維度解決了大規模煤炭開採與脆弱的自然環境的矛盾:

在採前進行大面積風沙與水土流失治理,系統構建區域生態環境功能,增強抗開採擾動能力,控制性治理流動沙地103平方公里,提升了區域整體水保功能。

在採中全面保護地表生態環境,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應用封堵種草、水保整地、錨固植樹等技術措施,解決了裂縫、錯臺、滑坡等地質環境問題;研究應用人工接種微生物菌根復墾技術,攻克沉陷區生態治理中土地貧瘠、乾旱缺水和塌陷傷根三大技術難題,提高了土地質量。

在採後進行大規模土地復墾與經濟林營造,永續利用水土生態資源,發揮生態環境效益。利用採煤沉陷區大力發展沙棘等經濟林產業,創新了“茶園式”大果沙棘種植模式,已栽植大果沙棘255萬株25平方公里,到盛果期預計可實現產值近億元,為當地群眾提供了穩定收入。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促進了政府、村民、企業三方共贏。

“三圈防治”從空間維度解決大規模開採與人居生態環境的矛盾。“三圈”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圍防護圈、周邊常綠圈、中心美化圈,漸次增強、動態擴展。

神東煤炭集團累計生態治理面積330平方公里,植物群落以油蒿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為以沙棘為主的灌草群落;植物種由原來的16種增加到近100種,微生物和動物種群也大幅增加;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初的3-11%提高到64%以上。改善了降雨量少且年內年際不均勻的現象,逆轉了原有脆弱生態環境退化方向。

建設綠色礦井——

實施“三廢”綜合治理與利用

煤炭企業對環境的汙染主要來自於礦井,神東煤炭集團汲取煤炭生產對環境汙染的經驗教訓,全面建設綠色礦井,其中9礦10井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營造了藍天碧水的生產生活環境。集團堅持“源頭減少,過程治理,末端利用”的理念,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傳統做法,所有礦井全面配套建設了環保水保設施,重點實施了“三廢”綜合治理與利用。

廢氣綜合防治。神東煤炭集團全過程控制煤塵,井下采取綜合降塵措施,地面採取封閉防塵措施,外運採取固化封塵措施,實現了“採煤不見煤”。全面達標治理煙氣,中心礦區集中熱電聯供,偏遠礦區的工業鍋爐全部配套安裝煙氣治理設施和在線監測設備。

廢水綜合利用。神東煤炭集團創新廢水三級處理、三類循環、三種利用的處理與利用模式。在採空區建成35座地下水庫(庫容總量3200萬噸,相當於2個杭州西湖的水體量),在地面建成38座廢水處理廠和3座深度水處理廠進行三級淨化處理。在地下水庫、選煤車間、鍋爐房建成三類閉路循環系統。從生產複用、生活雜用、生態灌溉途徑實現三種利用。目前,礦井水利用率達到83%。

廢渣綜合治理。神東煤炭集團創新井下無巖巷佈置技術,從源頭減少矸石產量。掘進產生的矸石充填廢棄巷道,實現掘矸不升井。地面洗選產生的煤矸石,採取發電、制磚、填溝造田等方式全面資源化利用。

生產清潔煤炭——

低於國家能耗標準

煤炭消費帶來的環境破壞,主要是煤炭燃燒汙染物排放問題,神東煤炭集團在天然煤質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潔淨煤質,降低煤炭生產能耗。

神東煤炭集團所有礦井配套建設選煤廠,年洗出煤矸石1600多萬噸,商品煤平均發熱量達5500千卡以上,原煤全部經過了洗選,開發出特低灰、神優2、精塊4等清潔商品煤種,為社會提供了清潔煤炭,減少了生產環節環境汙染及汙染物隨產品外運。採取節電、節煤、節油、節水等措施,原煤生產綜合能耗2.52千克標準煤/噸,低於3.0千克標準煤/噸國家先進值標準;入洗原煤電耗2.23度/噸,低於3.2度/噸的國家先進值標準。

同時,各礦井全部配套建設了選煤廠,原煤全部經過了洗選,開發出特低灰、神優2、精塊4等清潔商品煤種,為社會提供了清潔煤炭,減少了生產環節環境汙染及汙染物隨產品外運。

多年來,神東煤炭集團榮獲榮獲20多項國家級環境獎,2006年榮獲國家環境領域最高獎——第三屆“中華環境獎”。榮獲國家“社會責任綠色環保獎”,獲得環保類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2018年獲“能源綠色成就獎”。大柳塔煤礦沉陷區生態治理於2017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是全國唯一的採煤沉陷區科技示範園。哈拉溝生態示範基地創新“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治理新模式,具有積極的科研科普和示範引領作用。

通訊員高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