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瑪:百年茶樹長出扶貧新葉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在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縣城中心地段的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伴隨著陣陣茶香,幾個工人正熟練地包裝著剛剛加工好的一批茶葉。

29歲的吉吉是包裝組的一員。三年前,他還是燈塔鄉要什道村的一位牧民。“以前沒啥手藝,除了放牧只能打打零工。自從到這裡上班後,每個月都有2700多元的工資。”

就像多年前吉吉從未想過自己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一樣,曾幾何時,發展藏茶產業對於班瑪人來說,還是預想之外的事情。

泡上一杯藏雪茶,茶湯晶瑩剔透,茶味甘醇柔和。27歲的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延軍細細品了一口,回味起班瑪藏雪茶的發展史。

“我們班瑪藏雪茶,是以生長在海拔3200米—3600米的瑪柯河原始森林河谷地帶的薔薇科蘋果屬植物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嫩葉為原料。大家都知道,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是傳統藏藥材,其葉子和果實是藏區製作藏茶和多種保健飲品的原料,這種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算是班瑪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也是果洛人家的待客茶。”

可即便“關係”如此密切,也鮮有人想靠它發家致富。

為啥?

“問題還是在這裡。”63歲的燈塔鄉班前村黨支部書記尕瑪求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沒想到。”

“很多年前,我去廣西學習,喝到了一種當地的茶葉。我一嘗,哎,這味道跟我們平時在家喝的茶葉很像。”原來在班前村,家家戶戶都會採一些藏茶,只是量不多,也談不上什麼發酵工藝。相比之下,廣西茶葉產業成熟、銷路暢通。回來的路上,尕瑪求腦海中始終盤旋著當時聽到的幾個詞彙:純天然!野生的!好得很!

受到啟發後,這個村上的致富帶頭人開始四處推薦這款茶葉。一傳十、十傳百,班瑪縣產茶葉的消息不脛而走,改寫了人們對“青海不產茶”的印象。

“其實,青海不但產茶,還產好茶。就拿我們村上的仁措老人來說,喝了幾十年藏茶,身體一直不錯。後來經過檢測,發現這個茶葉裡含有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

不僅有,質還優。嗅出商機的班瑪人很快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了藏茶在“綠色班瑪”中的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平均海拔3500米,與四川交界,是青海的南大門。地廣人稀、山大溝深、交通落後、信息閉塞等客觀因素把它跟貧困二字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不僅是國家深度貧困縣,還是四省藏區的特殊貧困縣。但“硬幣的另一面”卻是發展藏茶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無汙染、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終年雲霧繚繞,是難得的宜茶環境。

2014年,班瑪縣開始試種藏雪茶。2015年7月,集藏雪茶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班瑪縣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作為我省首個茶葉生產企業,班瑪縣投入扶貧資金1600萬元為其配備了全自動藏雪茶生產線,以及各類齊全的茶葉初制、精製生產設備。

“根據省委、省政府‘東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雜果’發展戰略,按照‘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先發展’和‘區域集中、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發展思路,在省林業和草原局、上海市青浦區這些對口幫扶單位的支持下,我們積極申報藏茶種苗基地項目。”陳延軍告訴記者,通過四年多的時間,班瑪縣共種植藏雪茶1200多公頃。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先後組織企業員工赴雲南、浙江等地學習先進經驗,聘請雲南專業技術人員來班瑪培訓藏雪茶加工方式方法,先後加工製作藏雪茶紅茶、綠茶、茶餅等共計18種系列產品。

今年34歲的曲吉是燈塔鄉班前村的貧困戶。丈夫才讓因為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公婆和兩個孩子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維持,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從2013年開始縣上組織我們上山採摘茶葉,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因為茶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曲吉給記者作了比較,前些年,她通過採挖蟲草、貝母掙些錢貼補家用,幾個月下來收入能有1萬元左右。如今,在和茶葉“結緣”後,每年從四月份開始,她的生活就十分忙碌。

“以前沒有外人知道這種茶葉,我們採茶只是自己喝。雖然日子困難,但誰都沒有想到能靠它掙錢。現在不一樣了,一到春天,我們就開始種茶樹、採春茶,等到六七月份挖完貝母、羊肚菌,一轉眼就開始準備採秋茶了。”

相比這份“任務清單”,具體收入顯然更能體現藏茶產業對於這個普通藏族婦女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按照今年的收入來算,種樹、採摘兩項工作就能讓曲吉增收1萬元左右,而這,相當於她以前一年收入的總和。

在班瑪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李加告訴記者,為更好地助力扶貧,近年來,當地政府都組織周邊牧民群眾對藏雪茶進行種植、管護和採摘。僅今年上半年就通過這種方式帶動879名貧困戶增收246萬元,人均受益2799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對藏茶產業採取企業託管經營的模式,今年上交115.7萬元,帶動503戶、1808名建檔立卡兜底戶戶均年增收2300元。”在李加看來,通過政府引導,獨一無二的藏茶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依託。

好收益離不開好銷路。

經過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公司收購加工藏雪茶鮮葉累計達15000公斤,生產藏雪茶4500公斤。2019年上半年收購生產藏雪茶綠茶、紅茶2850公斤。

“我們主要採取‘基地直銷+實體店銷售+電商銷售’的模式,先後在上海朱家角鎮、西寧果洛大酒店、西寧華聯超市等大型超市設立專櫃,大力推銷班瑪藏雪茶,使藏雪茶品牌讓更多的人群知曉。同時,積極對接淘寶、電商平臺將藏雪茶產品上線網絡平臺進行銷售。”陳延軍介紹道。

作為班瑪縣首個電子商務平臺,三色班瑪電子商務平臺於今年6月18日正式上線運營,而班瑪縣藏雪茶產業公司就是平臺上線的10家扶貧企業之一。通過分析平臺上線4個月以來的銷售數據,店長玉太發現藏雪茶廠的銷售額持續攀升,特別是藏雪茶小罐茶組合、藏雪茶袋裝紅茶、藏雪茶綠茶三類茶葉深受消費者青睞。

“有市場,有效益。我相信,只要好好發展,這些茶樹肯定能成為我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尕瑪求老人說完,笑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