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只要你敢申請,我就敢給你批。” 一位資深的醫美分期高管寒毅回憶稱,早前的醫美分期市場基本屬於劣幣驅逐良幣,儼然是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


如今他感嘆,醫美分期產品50%的審核通過率已是這個行業的峰值。度小滿金融、捷信等是為數不多剩在這市場的大玩家。


據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這類大玩家,他們的醫美分期餘額一般也不超過5億元。


在醫美分期這個萬億藍海的傳說中,從2015年的爆發到2019年的沉寂,轉折來得太急了,幾年前大批衝向醫美藍海的金融隊伍,都紛紛倒在了醫美分期的探索之路上。


當行業洗牌後,一批又一批的持牌機構也開始不堪重負退出醫美分期市場,大家才終於開始醒悟:摸不透盈利模式的,都只能打包走人。醫美分期的寡頭時代來了,能留下的只有兩種機構:


一種是度小滿這種依仗資本實力輸得起的;另一種則是,真的看明白醫美,知道怎麼掙錢的。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錯誤公式:靠分期引流,靠現金貸變現


醫美分期早期不計成本的跑馬圈地和市場爭奪,讓大部分金融機構都走偏了。他們以為,拿到了用戶,遲早可以變現。


一如捷信、馬上、分期樂等在消費分期領域成功的線上化案例,用優惠的分期產品引流獲客,再將存量用戶向現金借款導流,產生核心利潤。


寒毅身在醫美分期行業為數不多的盈利機構,他的經驗之談是:醫美客群的獨特信用資質是流量模式的“原罪”,區別於3C、旅遊、電商、租房等所有場景。


實際上在2018年,不少頭部機構都曾嘗試把醫美人群轉化為現金貸人群,但後來他們才發現,二者具備截然不同的屬性,前者信用質量大大高於後者,轉化效果非常差。


寒毅打趣調侃稱,“我們也曾經給一個與持牌消金合作的現金貸平臺導流,幾十萬的分期客戶最終只轉化了幾十個現金貸用戶。”其斬釘截鐵般地說,“這部分人群不會去借現金貸!”


“我們的分期件均大約2萬元左右,12期產品的年化利率大概在10%-15%,要知道很多銀行信用卡最高的年化利率都快到20%了,所以醫美的客戶質量實際上是挺高的。”


因為許多醫美用戶對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還遠未觸達現金貸所需要的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分期機構依靠合規手段進行引流變現的嘗試基本是個偽命題。


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醫美分期機構的數量會從鼎盛時期的大約1000餘家,降至現階段大約30餘家(參考《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年度發展調查報告》)。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醫美分期場景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實際上,大部分分期場景是為了向其他資金平臺導流而設立的。


例如3C場景,件均價底,大概在2000-3000元,並且還存在“零息、零費”之類的促銷活動,反映了這一場景用戶普遍存在現金流緊張的狀況,其對資金的需求較為迫切。


而醫美場景的件均價則是2-3萬元,10倍之於3C場景,這對兩種場景的人群構成了較為本質的區別。


其次,現在的醫美人群很多都要交首付款,例如一個醫美項目療程的金額要4萬,分期用戶可能選擇直接付款2萬左右。


這意味著這部分人群是具備一定支付能力的,顯然從獲客層面,醫美場景已經篩選出更為優質的人群。


除此之外,由於醫美項目具備較長服務週期,包括6期、12期、18期、24期的產品,排除掉騙貸行為和醫院診療效果差異,分期用戶基本不會主動逾期,所形成的資產質量有保證。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我們的盈利點就是分期場景!”


事實上,醫美分期場景的息差很小,甚至是賠本的買賣。


一方面,因為分期引流模式在醫美場景的失效,再加上此前行業大肆打價格戰,場景業務難以實現盈利;另一方面,隨著金融監管不斷加碼,資金端成本逐漸攀升,導致絕大多數機構都在主動撤退。


而決定好盈利模式,是在醫美市場生存的第一步。


在賣流量、做電商、放現金貸等諸多選擇中,寒毅的團隊選擇了靠分期本身盈利的戰略。


“其實專注於醫美分期業務,機構還是能夠生存下去的。”寒毅認為自己公司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首先得益於公司沒有隨波逐流參與當年行業的價格戰,儘管這對公司前幾年的業務規模起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作用,但是這讓他們分期產品的息差一直保持在行業較高水平。


其次就是對分期場景風險的管理能力和產品能力。


常年在醫美市場的深耕、謹慎選擇的合作商戶、嚴格的反欺詐制度、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體驗,都不可或缺。獨特的產品體驗,也可以在跟醫院的合作中,形成排他性的條件優勢。


讓人意外的是,在這個已經逐漸走向明朗的市場上,只要找到了盈利模式,並不是只有BATJ這樣的大平臺才能活下來。


對此,寒毅認為醫美分期在各個機構戰略位置和資源投入不一樣,導致了結果的不同。比如微博之於新浪就是生死攸關的戰場,微博之於騰訊則僅僅是一個業務板塊。


“這也是醫美分期之於我們,和醫美分期之於百度的區別。”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再細看醫美分期的風控,to B的風險管控落在交易閉環中,使場景分期在一定程度上比純線上的現金貸風險更可控。


現在更健康的醫美分期模式中,分期機構直接放款給醫院,資金流向明確,一旦出現逾期問題,前者可以直接找醫院通過代償的方式減少損失。


前幾年分期機構扎堆市場,醫美醫院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產生逾期資產,都可以輕易直接終止與分期機構的合作。但現階段市面上留存下來的醫美分期機構越來越少,醫院對待逾期問題也格外審慎。


“分期產品在很多醫院機構的滲透率能達到30%。”寒毅說,兩年前這一數字大概在10%左右,隨著市場的成熟發展,分期產品對醫院的銷售額推動作用日益增長。


因此,一旦出現醫美分期逾期,一些醫院會主動進行協催工作,若催收失敗,有的醫院甚至可能為用戶墊付部分資金,以減少分期公司對醫院的業務限制。


事實上,寒毅也感嘆道,此前拒絕代償的醫院現在也主動找到他們,希望重新通過代償的方式再次建立和分期機構的合作。


“M3+的逾期率只有2%!”說起近來醫美分期的風險指標,寒毅自信地表示,客觀來看,這在醫美市場已是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他還道出了一些門道,這幾年在北方地區,凡是在機場和火車站方圓3公里的醫院均不與之合作,這當然是前些年騙貸猖獗所總結的經驗。


當時因為農村白戶“騙貸一日遊”的事情,行業損失數以億計。儘管騙貸不再像往年那麼瘋狂,但這一現象目前仍然存在。


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從1000家降至30餘家,僅有這兩類機構能笑到最後

“有淘寶不妨礙有小紅書,有微信不妨礙又陌陌”


新流財經注意到,即便是醫美分期行業已經脫穎出一些盈利機構,但利薄和監管趨嚴的局面仍將桎梏著這些公司未來的健康狀況。


從資金端來看,P2P資金從醫美市場大量撤出,導致現存的分期機構大多對接地方性銀行、持牌消金公司、發行ABS以及股東自持資金,對分期平臺的融資能力是巨大考驗。


而今年,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助貸平臺”的名義都不好用的情況下,金融牌照,更是眼下每一個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不得不面對的歷史大考。


換句話說,大部分醫美分期機構,仍未完全擺脫走在鋼絲繩上的局面。


而未來醫美分期市場,誰能拿到牌照跨入安全區、誰更接近便宜資金、誰擁有響亮的品牌知名度、誰具備高效的運營能力,都會是進入醫美分期寡頭時代的通行證。


但寡頭時代,不見得只能是巨頭的天下。


“有淘寶不妨礙有小紅書,有微信不妨礙有陌陌。”寒毅認為,每個醫美分期的產品價值最終都將體現在各自不同的產品定位中。


對整個醫美分期市場來說,行業集約度大幅提升是今年來的重大利好,現在市場正迴歸到合理正常的軌道上,而這也是醫美分期行業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