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就是老北京的城門佈局。右安門就是外城七門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唯一一座坐落於白紙坊轄區的老城門。抗戰時期,右安門被拆除。1949年前,右安門地區十分荒涼。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安門西街一角

右安門街巷衚衕群

右安門,又稱“南西門”,建成之初叫“宣武外門”,位於今天西城區與豐臺區交界處,城外為豐臺區右安門街道轄區。右安門內大街,是明代白紙坊與宣南坊的分界線,在禮拜寺街(即今牛街)南部,直達城門,清代稱右安門大街。20世紀30年代,更名為右安門內大街。1966年因北通牛街,一度改稱民族團結路。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安門內西街西口

外城西南角的老住戶,除了明清的菜戶和造紙工人,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產業工人。他們在一片荒廢的水窪、菜田、義地和果園裡建起了一棟棟的高樓大廈。這有點像20世紀90年代的朝陽區窪裡鄉,因為1990年亞運會的緣故,一下子成為城北新貴的代言人。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夕陽下的右安門內西街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內前二巷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內前一巷

右安門西街,原是右安門西城根,右安門外沿城牆外側與護城河之間的一條土路。1949年後拆除城牆,形成街巷,1965年定名右安門西城根。1988年拓寬後(城門西側遺留的一段約50米的舊城牆,1987年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除),改稱右安門西街。其東側是右安門東街。街旁的綠化很好,夏天有遮陰的小桌椅,常有老人在此打牌。也算街頭一景。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小區大門口的招牌

護城河邊有專門的步道,不論是健身還是休憩散步,花樹雜植的灌木叢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切都活潑潑的,是那麼的自然、美好。更不消說心情了。春天是一波波的梅花、杏花、桃花、海棠花、玉蘭花,加上黃色的迎春和連翹,能持續兩三個月左右。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迎春裡

清末稱右安門後身的,其實是兩條路。一條南北向,位於右安門內大街西側,今天大致在右內後巷和新安中裡二巷一線。右內後巷,南通右安門內西街,北接右安後巷。一條沿北京印鈔廠南牆,東起右安門內大街,西至南菜園街。這條路今天被分成了兩段,東段是右安後巷,西段是一路折向西北的右安門內西街。右安後巷位於右安門內西街北側,西至新安中裡二巷,長168.2米。衚衕不寬,很是幽靜。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內後巷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安後巷

右安門內西街呈波浪形,一路曲折向西北,沿途分別經過右內後巷、右內前一巷、迎春裡東側路、右內前二巷。四條衚衕沿南北兩側交叉分佈,夕陽打下來,路旁的車身上映出桔色的光。右內前二巷西側有一個露天的菜市場,在臨時搭起的綠色帆布大棚裡,擺滿了桃、葡萄、西瓜、香蕉等各色水果和蔬菜,附近小區的人在認真選購。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右內後身社區服務站

這種路邊大棚,在現在的北京已經不多見了。樹蔭下是老人和孩子的領地,懷抱嬰兒的女人們在拉家常。有人在遛狗。有特色的小餐館裡坐滿了人,學生輔導班放學了,趕時間的媽媽正帶孩子找座位。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徐悲鴻中學

著名的徐悲鴻中學就位於右內前二巷。為弘揚徐悲鴻精神,北京市於1996年設立徐悲鴻中學。2009年,學校性質由體制改革試點校轉為北京市公立藝術特色高級中學。與其他公立高中不同,徐悲鴻中學堅持文化課、專業課和專業培訓“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的是“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型人才。經過多年發展,學校已經成為國內外很多知名藝術院校的優質生源地。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小區一角

盆兒衚衕和三教寺

先說盆兒衚衕。盆兒衚衕北起南橫西街,南至白紙坊東街,長512米。衚衕源於明代,屬宣南坊,是白紙坊轄區內的一條古老街巷。清乾隆年間曾向南拓展,延伸至南城牆。衚衕在清末成型。因當地居民以燒製磁盆為生而得名,名稱一致沿用至今。衚衕北側有岳雲別墅,是清末管學大臣張百熙祠堂。原衚衕內曾有鄞縣西館,為舉子應試居息之所。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盆兒衚衕南口

資料顯示,五四運動期間,李大釗等革命先輩曾在盆兒衚衕發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並召開學會成立一週年年會。許多革命者曾在此開展革命工作。抗戰期間,這裡曾為侵華日軍警備司令部,許多被捕的中共黨員和愛國人士,在這裡遭受迫害和摧殘。1949年前夕,改為京華美術專科學校。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盆兒衚衕

現衚衕東側有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區和喀什駐京辦。駐京辦對面,衚衕西側是萬壽公園東門。衚衕人並不多,相對寬闊的衚衕南段兩旁停滿了私家車,幾乎找不到空位。衚衕中間和兩側遍植行道樹,以家槐為主,高大的林蔭道,更顯城市的寧靜。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三教寺幼兒園

三教寺位於盆兒衚衕東南角,具體位置在經濟日報的西側,始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原名玉皇廟,清初地圖顯示為龍泉寺。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盆兒衚衕”條記載:“井二。華嚴寺俗稱聖賢庵,井一。南有玉皇廟,道光年間重修,改名三教寺,詳寺觀,井一。”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里仁街一角

三教寺的來歷,還和宏仁萬壽宮有點關係。宏仁萬壽宮,也叫萬壽東宮,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有文昌殿,內祀諸葛亮、文天祥塑像,後殿祀雷神,毀於十八世紀中葉。據記載,因同為道教衣缽,宏仁萬壽宮的塑像便移到了盆兒衚衕的玉皇廟內。清初龍泉寺的經歷,則讓三教寺名正言順擁有了佛教的傳承。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里仁街

由於供奉的神明眾多,有道教的玉皇、雷祖,儒教的孔子、朱熹,佛教的釋迦摩尼、菩薩等,三教人物俱全,故得名三教寺。這一段歷史成文的資料不多,但至遲在清中期,三教寺已經成為民間的俗稱了。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敕建護國關帝廟碑

歷史上,三教寺分別在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和民國三年(1914年)重修。尤以順治年間重修最盛,順治皇帝曾經親臨三教寺拜謁。據《北京寺廟資料》顯示,三教寺面積為六畝,共有八十一間殿房。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宏仁萬壽宮舊址

從玉皇廟,龍泉寺,到三教寺的變更,顯示了這塊風水寶地宗教和文化相互融合的變遷。1949年後,三教寺被政府接管,於1955年改造為三教寺幼兒園。2005年,幼兒園遷移到里仁街12號。原寺中所存的神像、銅器都被運到了白雲觀供奉。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宏仁萬壽宮一角

雙槐樹衚衕和大小川澱衚衕

雙槐樹衚衕,在南橫西街南側,盆兒衚衕西側,萬壽裡北側,呈南北走向。清朝末年,因此地有兩棵較大的槐樹而得名。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將此地分別命名為雙槐樹衚衕、頭條、二條、雙槐裡、雙槐裡一巷、二巷。據《宣武區地名志》記載,20世紀90年代初期,此地尚存一棵古槐。今天是雙槐裡小區所在地,如今有街牌的,僅剩下雙槐裡中街,已經成為小區內部道路,曲折向南,至院牆止。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雙槐裡中街

大、小川澱衚衕,位於盆兒衚衕東北側。清乾隆年間得名大穿店,清末形成大川澱和小川澱衚衕群落。歷史上,這一帶北高南低,整體地勢低窪,水塘遍佈。大川澱在西,呈東北-西南走向,北起南橫西街,西至盆兒衚衕;小川澱在東,呈西北-東南走向,北起南橫西街,東到自新路。在清代地圖上,兩條衚衕呈北窄南闊的喇叭口形狀,應是因水就勢的結果。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平原裡衚衕

1937年後,侵華日軍在此設立很多“白麵房”,專門出售毒品,賣給市民,以此毒害國人,牟取暴利。周圍大川澱一至五巷、小川巷等衚衕名,均由此派生。今大、小川澱衚衕早已不存。隨城市的發展,這裡形成了平原裡北區、平原裡小區等住宅小區和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區。

平原裡北區和平原裡小區中間有條小衚衕,叫平淵裡,東臨菜市口大街,西接盆兒衚衕。1949年後,政府填平臭水溝和葦塘,建起居民住宅,把這一帶統稱為“平淵裡”,取“平填水淵”之意。1965年,附近街巷分別命名為平淵裡、平淵東里、西里、南里、北里一巷、二巷和平淵衚衕。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小區一角

當年,平淵衚衕至白紙坊東街,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斜街,叫更新衚衕。衚衕形成於民國年間,原稱豬營,也稱西豬營或西珠營,今已無跡可尋。

萬壽公園

萬壽公園大致就是以前的萬壽東、西宮所在地。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萬壽公園南門

萬壽東宮,就是宏仁萬壽宮,此處不再贅述。萬壽西宮,乃“護國關帝廟”,因在東宮西側而得名。“護國關帝廟”,同樣建於明萬曆年間,有山門、關帝殿、呂祖殿、鬥姆閣等。殿內塑張飛、張巡等塑像。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萬壽公園“壽”石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萬壽公園的雕塑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萬壽公園一角

張巡,唐代安史之亂中殉難的名將。守城時“城中盡矢,巡縛藁為人千餘,被黑衣,夜縋城下”。圍兵以為偷營,“爭射之,久及藁人,不,得箭數十萬。”這妥妥是守城版的“草船借箭”。有人看《三國演義》能看出兵法精髓,有人看《三國演義》,卻只讀出了七十二疑冢。雖然都是研究國學,差別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護國關帝廟碑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護國關帝廟門口的漢白玉石雕

關帝廟地勢略高,重陽節成為周邊居民的登高祛災之地。解放前,此地多為臭水溝、葦塘、菜田,較為荒涼。其西北角附近(原北京衛生學校)曾為曬糞廠,南側為黃土販賣場。抗戰時期,侵華日軍警備司令部曾設於此。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公園一角

解放後,萬壽西宮曾改為幼兒園,後逐年整治,大力植樹,闢為街心公園,取名“萬壽公園”。這是北京市第一座以福、壽為主題的老年公園。公園並不大,環境雅緻,山石環繞,樹木蔥蘢。雖說四周高樓環抱,但移步換景,小環境精巧穿插,並不覺壓抑,可說是現代城市街心公園的典範。

白紙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衚衕

萬壽公園的太湖石

20世紀90年代,原宣武區撥重金重修萬壽西宮。現公園內仍有遺留的廟堂建築和碑刻。

又到重陽,公園步道上,不時可見昂首健步的老年人。

(請看下篇,白紙坊的收尾之作,大觀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