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信息流收兵,頭條搜索發力!防守反擊or殊途同歸?

2017年底,李彥宏將辦公室搬到了百度科技園5號樓6層,督戰手機百度和信息流(Feed)事業部。這個事業部成立於2017年中,收編了諸多重量級流量入口應用,包括手機百度、信息流、百家號、好看視頻、手機瀏覽器、Hao123等。可以說,這個部門掌控著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家底”,守護著百度在移動端的核心流量池,也同時掌控著百萬內容大軍。

信息流的意思是以個性化的信息排列方式向用戶主動推送內容,而並非由用戶搜索後展示內容,或按照特定的規律去排列內容(如按發佈時間、最後回覆時間等排列內容)。信息流強調“千人千面”,其推薦機制綜合瞭如內容標籤、用戶畫像、協同過濾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

信息流的概念,早在2006年就有了,各大互聯網公司包括電商公司,都在使用,但通常只是用來進行某個功能模塊中的信息或商品展示。而頭條將其發展到了極致,構建了以信息流為核心的內容應用,以及以信息流廣告為核心的盈利模式。隨著4G網絡的普及,內容閱讀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剛需和最高頻的殺手級應用,於是,在短短數年間,頭條就成為了一家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巨頭公司。

百度進入信息流領域,其實並非完全針對頭條(即字節跳動公司,Bytedance),手機百度其實一直在進行主動的內容分發。在2016年之前,百度的戰略重心,是放在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的研究上的,而剛好其內部團隊發現,飄在天上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可以在內容分發領域實際落地的。也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分析出用戶喜歡看什麼,然後推薦給他,這能夠大大提升用戶對內容的閱讀率,當然也就能有更好的廣告收益。基於這個原因,百度才把基於信息流的內容分發,上升到了公司戰略高度。

所以,百度在信息流方面的發力,與頭條的不斷成長,其實是一種科技領域發展方向趨同化的體現,這個圈子不大,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了,能幹什麼事,該往什麼方向走,幾乎都是很透明的,談不上誰抄誰,或者誰針對誰。但在外人來看,確實是百度在向頭條宣戰了。

百度信息流收兵,頭條搜索發力!防守反擊or殊途同歸?

憑藉手機百度巨大的安裝量,從正式推出信息流產品,到2018年年中成為市場第一,百度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至此,百度坐上了信息流霸主的位置,賺上了信息流廣告的收入,面子和裡子都有了,和頭條的戰爭,也就在無聲無息中被市場淡化了。

不過,今年第三季度起,頭條開始在搜索端發力了,這使得平靜不久的百度與頭條之爭,再次成為了業界熱議的話題。但其實,頭條為了做全網通用的搜索業務,已經默默籌備了兩年,而其內部一直屯兵待戰的搜索部門,早已匯聚了來自谷歌、百度、必應、360搜索等公司的精兵強將,所以,頭條做搜索,應該是早已定下來的長期規劃,而並非是與百度在你來我往、見招拆招時的即興發揮。

在搜索領域,國內潛在的競爭對手有很多,包括搜狗、360以及即刻等,可大多都被邊緣化了。但頭條搜索則完全不同,相比那些只會爬別人內容的單純的搜索產品,頭條旗下本身就有長文(頭條)、短文(微頭條)、長視頻(西瓜視頻)、短視頻(火山視頻)、問答(悟空問答)等幾乎各種形態的內容產品。僅僅依靠搜自家的內容,頭條搜索就已經能夠滿足不少用戶的搜索需求了,而進一步將其開放為對全網內容的搜索,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錦上添花的事情。

對於頭條搜索,筆者簡單體驗了一下,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想找的內容的關鍵字之後,就可以看到搜索結果了。而搜索結果,除了可以在綜合類目中查看以外,還可以在資訊、視頻、小視頻、圖片、用戶、音樂、問答、微頭條、話題、直播這十個細分類目中查看。這些類目都是聚焦於內容領域的,並且基本都是頭條系的自有產品已有佈局的,內容的積累已經比較充足了,因此搜索的質量還是不錯的。

百度信息流收兵,頭條搜索發力!防守反擊or殊途同歸?

頭條搜索上線後,很多人開始為百度擔心了。百度信息流做到現在,也沒能把頭條真正比下去。雖然可能在數據上佔優,但依附於手機百度,始終讓人覺得百度信息流只是搜索業務的陪襯,而算不上是一個獨立的產品。這使得大部分普通用戶,仍將頭條視為內容客戶端領域的老大。而頭條在搜索領域的發力,不可避免地會被人看作是頭條成功防守後的主動反擊。

但事實上,對於能夠生產內容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能走得通的商業模式就兩條路。一是用戶帶著問題來搜內容,二是用戶無聊的時候給用戶推內容。百度把第一點做到了極致,遇到增長天花板了,自然會去做第二點;而頭條把第二點做到了極致,想繼續做大,也自然會去做第一點。這就如同阿里和京東一樣,天貓把第三方商家做大了,就要開始進軍自營的天貓超市;而京東把自營電商做大了,也會發展第三方商家。這與其說是一種競爭,更應該說是在遵循同行業互聯網公司業務形態最終將趨於同質化的市場規律。

頭條搜索攜著自己生態鏈的內容產品有備而來,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做全網搜索時,如何相對公平地展示搜索內容,而不是隻把流量導給自家的內容產品。百度搜索曾經踩過的坑,頭條最好可以及早跳出來。畢竟,百度是先做的全網搜索,再做的自有內容,大家對百度的印象還是全網搜索引擎,所以百度出了點問題,只要改了,大家還是會繼續用。但頭條搜索如果一開始過於依賴自有產品,那麼用戶難免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頭條搜索只是頭條系的內部搜索,而如果有了這種品牌印象,再想去改變,可就不容易了。

百度信息流收兵,頭條搜索發力!防守反擊or殊途同歸?

歡迎朋友們通過評論與我們互動交流。本文系原創,著作權人:微信公眾號kejiwuyoucom,如轉載請附著作權人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