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縣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近階段,福建永春縣把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同解決衛生健康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圍繞醫療資源不均、醫療條件不足、就醫體驗不佳、群眾看病難等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開展行調研摸清實情,研討分析原因,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多措並舉,切實加以解決,用工作成效檢驗主題教育實效。

“走進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10月24日早上七點多,濛濛的霧氣中有些冷,泉州第一醫院的林孟新、蔡紫峰、洪娜嬌等3位專家早早就從永春縣總醫院出發,驅車80多公里,來到一都衛生院。9點多,專家們一到,立刻就被熱切的群眾圍著,3位專家馬不停蹄地詢問病情,檢查患病群眾,一下子就都忙碌起來。

今年57歲的一都鎮仙友村村民馮昌盛患有甲亢,經常頭暈、肚脹,以前經常要坐來回近6個小時的班車到縣城看病檢查,有時甚至要到100多公里遠的泉州市區,經常來回要兩三天,很是不便。當洪娜嬌在給馮昌盛看完病,把開好的藥單交給他後,還不忘耐心地交代他,飲食方面要吃得清淡一些,不能吃太鹹,油膩的食物不能吃太多,生活要有規律,不能激動。“這些專家特地跑這麼遠下來,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態度又很好,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馮昌盛連聲道謝。

現在,像這樣的“送醫到家門口”故事在永春各邊遠鄉鎮衛生院經常性地都演繹著。深入偏遠地區,為基層患者排憂解難,這是該縣衛健局黨組把回應群眾關切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標尺,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舉措之一。

“為解決醫療資源不均的難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縣創新思路,加強片區醫聯體試點建設,將全縣劃分為6個片區,專門抽調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1個科室的縣級醫院專家,和泉州市第一醫院的義診專家一起,組建永春縣總醫院專家義診服務團隊,走進邊遠的下洋鎮、蓬壺鎮開展義診、現場示範教學、宣傳醫學急救知識,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當地村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專家的貼心服務,深受群眾歡迎。”該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慶丹說,“現在鄉鎮衛生院下午病人比較少,我們就組織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直接深入到群眾家中,做好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打造家門口衛生健康的‘服務站 ’”。

截至2019年10月底,該縣已連續組織開展下鄉義診活動33場次;已有公立醫院各級各類醫師128人次到鄉鎮衛生院診察病人1137人次,舉行帶教查房8次,開展專題講座5場次;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共發放健康宣教傳單300餘張,其中接受乳腺彩超24人次,心電圖檢查53人次,血糖測量80餘人次。

補齊醫療硬件短板

10月28日,在一都衛生院,工人們正在進行醫技樓及綜合樓外牆的重新改造裝飾,主入口大門場地及停車場正在進行硬化,已是危樓的中庭食堂已拆除完畢,新增沿圍牆綠化帶、中庭景觀節點標牌等,建設小公園景點已雛形初現。

一都鎮位於永春西部,是三市四縣七鄉鎮的結合部,距縣城約有80公里,全鎮2萬餘人,是永春縣面積最大的鄉鎮。長期以來,該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存在不足、醫療設備尚有欠缺、就醫環境不佳等問題,

“在主題教育中,我們深入到鎮衛生院開展調查研究,在瞭解民情、掌握實情的基礎上,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初步規劃68萬元,作為衛生院補短板配套資金。”一都鎮鎮長劉輝煌說,“目前還正規劃添置一臺五分類血球分析儀和一臺生化分析儀。”

一都衛生院的變化是該縣醫療系統在主題教育中精準對接群眾關切,面對問題努力找短板、補弱項的典型案例之一。

據瞭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永春縣針對醫療系統查擺出來存在著醫療條件不足、設備薄弱老化等問題,認真地推出解決問題的舉措,生成民生補短板項目。全縣先後投資685.7萬元,實施鄉鎮衛生院醫用設備提升工程,為一都、湖洋、蓬壺等21家鄉鎮衛生院添置電子胃鏡、DR、彩超、全自動生化儀等儀器設備26臺(套)等。

推進服務流程優化

在縣醫院、縣中醫院配備40臺預約、自助存取款機等自助設備,合理引導分流患者,方便群眾就醫;

改造升級縣級醫院微信互動平臺,開通門診預約、掛號繳費、檢查結果查詢等自助功能,提高群眾就醫服務體驗,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為基層轉診開啟“綠色通道”,織密快速醫療網格。進一步健全完善縣急救中心為龍頭、5個基層急救站為基礎、各基層分院為網點的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實現院前醫療急救統一受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從而保證醫療服務的優質和有效……

在主題教育中,針對群眾反映的看病排隊時間長、檢查時間長、交錢時間長,看病問診時間短的問題,永春縣積極回應,經過調研,立刻推進一系列服務方便群眾看病的服務流程優化。

自此,有了“預約服務”“訂單服務”“綠色通道”等優質服務後,就診群眾曾經的鬧心事、揪心事沒了,抱怨少,笑容也多了。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做好群眾看病問題是醫療系統人的初心、愛心和暖心。”陳慶丹說,下階段,永春縣堅持繼續嚴要求推進,聯合多方力量,在解決堵點、公平普惠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再破解一些群眾感受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衛生健康服務問題,切實增強主題教育的實際效果,推進全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蘇福彬、方麗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