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這個週末,

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爆了。

上映第四天,票房就迅速突破了6億。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不同於以往的情愛主題的校園電影,

《少年的你》講述的是關於「校園欺凌」的故事。



在高考前夕,一個叫胡小蝶的女生跳樓了。



所有人都知道胡小蝶是因為長期被欺凌而自殺,

但沒有一個人敢告訴警察事情真相。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周冬雨飾演的女主角陳念,

她經過一番掙扎後,

選擇向警方告知胡小蝶死亡的真相。



然而欺凌者魏萊等人因為證據不足,

並沒有受到任何牽連。

但陳念卻成為了新一輪的校園暴力受害者。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在陳念最無助的時候,

因巧合結識了易烊千璽飾演的男主角小北。

此後,小北成為了陳念身後如影隨形的保護者,

開始了一場秘而不宣的“戰鬥”。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1」



隨著電影的熱賣,

許多人再次關注到了「校園暴力」問題。



很多人都在譴責施暴者的惡,

痛斥霸凌事件的殘忍。



但其實我們今天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時,

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經過這樣那樣的一些校園欺凌。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你或許並沒有動過手,

只是跟著他們喊了聲「死胖子」「娘娘腔」「不要臉」;

你或許並不在欺凌者的團體裡,

只是在一旁裝作什麼都沒看到,埋頭苦讀;

你或許根本沒想太多,

只是在路過時安慰自己說「他們只是在開玩笑」。

然而這在被欺凌者看來,

動手的和沒動手的,其實都一樣。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我們往往容易忽略掉:

那些在校園暴力事件的冷漠、麻木的「旁觀者」,

同樣也給受害者帶來了沉重的傷害。



要知道在校園暴力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

其實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2」

2015年6月發生在洛杉磯的一件慘案,

掀起了一場席捲整個中國留學圈的軒然大波。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一群中國留學生因為情感糾紛凌辱一個女同學。

她們手段相當殘忍,包括用剃掉頭髮逼她吃掉,

菸頭燙乳頭,逼被害人吃土等,

給被害人造成了極大的生理和心理傷害。

其中一位旁觀者章某,他並沒有直接參與施暴,

卻也被美國法庭判了3年。

那他究竟做了什麼呢?



章某的父親說,

「他只是回家拿了一把剪刀而已」,這樣的刑罰太過了。

然而正是這把剪刀,

被施暴者用來剪掉了被欺凌者的頭髮,

也成為了更嚴重的凌辱的開端。

2019年4月18日,貴州畢節赫章縣一名穿校服的女孩正在遭其他女孩掌摑。

而圍觀的人在做些什麼呢?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有人拿起手機錄像,並朝打人的女生喊「擺pose」。

在大家起鬨下,打人者果然也順勢比起「剪刀手」,

笑嘻嘻地喊著「打人好好玩」。



其實很多施暴者在事情發聲後往往都會說,

大家只是打鬧而已,

並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的地步。



但是那天大家都太嗨了,「只是氣氛到那兒了」,

所以才大家「玩兒過了」。

而那些聲稱無辜的旁邊者,

卻正是這「氣氛」的推動者。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他們或許雙手不曾沾上一滴血,

不曾碰過被欺凌者一根頭髮,

但他們在一旁協助欺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

將氣氛推向了高潮,助長了欺凌者的焰氣。

他們分明也是施暴者,

結果事後卻在回憶裡把自己美化成了旁觀者。

還有一些旁觀者,

他們的確什麼也都沒有做,


然而有時候沉默的傷害更大。

2014年,雲南四名女生在教室內輪流暴打一名短髮女生。

用手打還不過癮,直接一腳一腳的踹,直到短髮女生被踹倒在地。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然而視頻裡顯示還有十多個同學也在現場,

但他們親眼目睹了暴力,

他們有人交頭接耳議論了起來,

有人拿起手機開始錄起了視頻,

可悲的是,卻沒有人上前阻攔施暴者。

「3」



「他們都欺負我,為什麼你們都不站出來?」

這是《少年的你》電影開頭胡小蝶跳樓前的臨終遺言。

是啊,有太多的校園暴力,

明明就發生在眾人的眼皮底下,

但為什麼這些旁觀者,在親眼目的了殘忍的真相後,

還是選擇沉默呢?

在胡小蝶自殺後,陳念十分懊悔。

她也曾經在胡小蝶遭受欺凌時,選擇了袖手旁觀。

最終,班上每一個人的沉默導致了這樣的慘劇發生。

於是這一次,她勇敢地站了出來,

向警察說出胡小蝶自殺的真相。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然而之後,卻因證據不足,魏萊等人毫髮無傷,

陳念卻遭遇到了魏萊的打擊報復,

被拳打腳踢,被剪掉頭髮,

被扒光衣服拍下了裸照。



難道在校園暴力事件中,

「站出來」的那個人註定沒有好下場嗎?





「4」

和陳念一樣,我也曾經做過那個「站出來」的人,

維護了一個被欺負的同學。



結果當晚,我就被其中一個欺凌者小倩在QQ上威脅道:

「你有本事明天別躲,明天絕對收拾你。」

果然,第二天早讀結束後,小倩突然站了起來,

指著我,叫我出去到廁所「單聊」。



一下子我又慌亂了起來,條件反射地站了起來,

不知該如何是好。



畢竟這幾個女生經常跟一群社會上的混混玩在一起,打架鬥毆是他們的常態。而我卻只是一個認真讀書的乖學生,背後沒有任何勢力和靠山。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這時,坐在我後排的小莉也站了起來,示意我坐下。然後朝著小倩說到:「有什麼事情見不得人,不能在教室說嗎?」

在小莉發聲後,其他坐在教室裡的同學也紛紛開始表示幫襯道,「對啊,要說就在教室裡大家一起說。」



這時,我突然感受到教室裡形成了一種隱形的磁場,

這幾個欺凌者孤零零在一邊,

而其他的同學們都緊密地圍在一起,成了團,保護著我。



很慶幸,我作為「站出來」的這個人,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

最後沒有一個人真正被打,

欺凌者成為了班裡的少數人。

而陳念為什麼卻和我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呢?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陳念說過一句話:

「我沒有朋友。我來這個學校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所以當她「站出來」時,她只是孤立的一個人。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心理學家埃莎的實驗表明,

一個人對事物的評價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



如果個人在知覺、判斷、信仰和行為方面與眾人不一致的話,就會感到有心理壓力,以致不由自主地否定自己,而保持與多數人的一致。

然而群眾是一個強大的工具。



當很多人在一起時,他們很容易群體性盲從,

做出劊子手的行動;



他們也很容易群體性地緘默,

助長施暴者擴大範圍;



同樣,他們也很容易慷慨赴義,

成就英雄壯舉。





「5」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芬蘭有一個防校園欺凌和暴力項目叫做KIVA。

他們和以往的反霸凌教育不同之處,

就在於它把霸凌目擊者作為重點 。

KIVA在研究中發現,校園霸凌事件中,

除去8%的霸凌者和12%的受害者,

其實剩下80%是目擊者群體。



旁觀者的默許是霸凌最大的幫兇。

當80%的旁觀者選擇旁觀,

受害者12%這個數字只會越來越大;

當80%的旁觀者站在受害者一方,

就是92%與8%的對抗。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於是他們選擇以喚醒旁觀者角色意識為重點,

通過改變「欺凌旁觀者」的態度、

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來共同抵制欺凌。

最後結果驗收階段, 開發團隊在全芬蘭的 234 所學校開展了隨機對照試驗。

結果表明,在試驗開展一個學年後,

試驗對象成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風險都減少了50%以上。



當所有旁觀者不在麻木、怯懦,

成為了溫暖有責任的群體

我們結果就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昨天,我看到一則很溫暖的新聞。



一個230斤的男生,

參加了運動會3000米。

由於耐力不足,

最後衝刺階段他幾乎就要倒下了。



然而這時,他的籃球隊、足球隊的同學們

自發地進入了跑道,擁簇在他周圍,

最後陪他一同跑到了終點。



《少年的你》4天6億票房:不是每個陳念,都能遇上保護她的小北

許多人看到後感慨到:

學生時代的友誼真好。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希望,

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憶起來是幸福的,

是被這樣一群溫暖的光環籠罩著的;

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

也能擁有一個燦爛美好的青春。

雖然我們知道,不是每一個陳念,

都能遇到一個永遠在她身後保護她的小北。

但我們更應該知道這世界的美好,

與每一個你我,環環相扣。

當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

當我們每一個渺小的旁觀者,緊緊成團,



我相信,

這個世界,應該會好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