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沧口老地图

【地名由来】

沧口之名,明代就有了。原名为“海沧”,意思是河海交汇之处。后来,“沧口水道”的繁衍,使这里逐渐成了胶州湾的一个货运码头,沧口也是“海沧口”的简称。

河海交汇,河为李村河,海为胶州湾,水道交通得天独厚。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李村河入海口

沧口区,原青岛市辖区。1951年由四沧区析置。1994年撤销。青岛市沧口区位于青岛市区最北端,东与崂山县李村镇接壤,西濒胶州湾与红岛隔海相望,南靠四方区,北接崂山县流亭镇,系城乡结合地带,全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1994年4月,经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批准,将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李沧区,同年6月成立李沧区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1891年青岛建置以来,市中心的中山路一带被称做“街里”,而沧口地区就是除了街里以外最为繁华的地区了。沧口最早的街是现在的沧台路,人们称其为“下街”。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德占时沧口海边

《胶州志》载:“金家口、青岛口海船按装卸货物抽取税银,尽征尽解无定额;仓口、沙子、登窑三小口装花椒梨果同”,说明此时沧口的港航活动已比较正规。崂山道院和附近地区所需粮食从沧口码头上岸,通过大车(地排车)和独轮车运往崂山。崂山特产也是经此装运各地。1901年沧口火车站开通,水陆货运从这里周转。

坐船乘车这里出入,沧口下街的码头处在鼎盛时期。

随着沧口下街的码头的繁荣,1921年大马路应运而生(现四流中路)。

德占时期,下街东边约百米处一条由街里修过来的马路直通流亭,当时俗称为“上街”。这是一条南北主干道路,砂石路面,两边铺有连贯数十公里的石板路,供人力地排车通过。官方称之为四流路,老百姓叫它沧口大马路。新中国成立后,市政部门将此路截为三段,李村河以南为四流南路,营子河以北为四流北路,当中部分为四流中路。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沧口老街道

解放前,沧口、东镇、市里是有名的三大地方,孩子们为到过沧口而炫耀。大马路两旁的店铺,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从国棉六厂路西边自南向北,化工店,绸布店,万香斋饭店,沧口交电,同仁堂药铺,奶站往南就是高精益诊所,听说还是日本时候建的。四流中路116号,是一个大院,青岛解放后大家都叫它杜主任大院。因第一任街道主任杜大爷住此院而得名。解放前此院楼上住过日伪时期的汉奸特务。大院左右是成文堂文具店和祥运寿布庄。再往北海伦照相馆,钟表店,百货店,就到了三盛楼,为青岛市“三大楼”(中山路的春和楼、台东的聚福楼、沧口的三盛楼)之一。三盛楼的前身“新生园饭店”是由平度人张义进、王斗年在沧口的沧台路开设,后于1913年改称现名,其寓意是“人气盛、买卖盛、财源盛”,后搬到大马路。通往下街路口拐角又是一个中药铺。派出所照相馆隔得很近旁边还有竹器店和交通队。对面是22中学,是青岛3中的前身,始建于1945年,原名为“青岛沧口中学”,是当时仅有的三所公立中学之一,1951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迁出四流中路。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三盛楼

往南是沧口邮局,至今还是原来的面目。第一楼澡溏也很有名气,一般人平常也难以光顾,到澡溏洗澡,脱得光光的,店员把衣服拴绳子上拉到屋顶,成了老人永恒的记忆。华一茶庄,新民理发店同盛和帽店满口福饭店,崂山号食品店,三八食品店,拍卖行都在马路的东边,回想起当年沧口,很有感慨,曾经也繁华过,留下的只是共同的童年往事。

【寻欢沧口】

沧口作为区划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沧口人的心目中,沧口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存在,而且日久弥新,津津乐道。

八十年前的沧口,是青岛除市南外的第一大区;

七十年前的沧口,是青岛最大的工业区,有太阳橡胶、新华纱厂、三盛楼饭店、沧口锅贴等诸多闻名岛城的老字号;

六十年前的沧口,是进出青岛的主要通道,沧口火车站是胶济铁路最繁忙的车站;

五十年前的沧口,四流中路是仅次于中山路的繁华街道;

四十年前的沧口,青岛仅有的两个广场之一坐落在沧口,另一个是汇泉广场;

三十年前的沧口,是青岛人所仰慕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青岛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十年前的沧口,与李村合并为李沧区;

十年前的沧口,在“郊区”居民看来依然是青岛的中心区域之一,农村孩子想买本《新华字典》还要到沧口的新华书店……

对于如今的青岛人,特别是那些出生在沧口的“老沧口”们,回忆沧口几乎成了一种情结,若是两个沧口土著聚在一起,会产生出无数的老沧口话题……

沧口大滑梯是几代人的记忆,作为一个只在青岛二十年的外地人,我自然没有发言权,但对我零八后的儿子来说,这里承载着他的童年。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沧口大滑梯

据说建于1980年的沧口大滑梯,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2013年据说要拆除的时候,儿子特别的伤感,后来看到终于保留下来,非常的开心。

沧口公园是沧口的活动中心,从早到晚都是人流攒动,热闹非凡。东门往里的小广场,是舞蹈家的领地,老艺术家们乐此不彼,摇曳多姿;南门往里的大广场,是孩子们轮滑的绝佳场所;大滑梯附近,则是孩子们主要根据地;环绕公园的道路是晨跑夜跑的自留地,每天整齐划一,号子响亮,甚至服装都是统一的。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小区里打够级的大爷

公园西边,有很多石桌石凳,这里是著名的够级集散中心,据说沧口是世界级扑克竞技项目——打够级的发源地。这说法可能尚存争议,但沧口大爷大妈打够级的热情绝对是世界级的!

齐鲁地名探究——河海交汇之处——沧口

沧口公园够级运动队

夜晚的沧口公园更是精彩,除了白天的活动项目照旧,卡拉OK又粉墨登场——一套视频播放设备,再弄一个简易的布幕,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街头卡拉OK再现。大爷大妈们的革命爱国歌曲大都唱得有滋有味,惹得路人驻足欣赏,让人感觉时间真的慢下来了……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