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養牛經”邁上富裕路——國貧地區內蒙古科左後旗這樣打贏脫貧攻堅戰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是蒙古族聚居集中地區,也是國家連片貧困區。近日,科左後旗宣佈退出貧困旗縣序列,並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五年來,這裡累計減貧11688戶30353人。

家住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的德勝起床後,給牛喂水、準備飼料、打掃牛圈……雖然忙碌,但德勝打心眼兒裡高興。

“現在政策真好,前年政府幫我貸款5萬元讓我發展黃牛產業。你看,當初買的5頭牛已經發展到了如今的10頭。”指著牛舍裡膘肥體壯的黃牛,德勝樂得合不攏嘴。

念好“養牛經”,讓像德勝這樣的貧困戶走上了富裕路。近年來,該旗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將黃牛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先後出臺10項支持政策,並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貧困戶貸款飼養基礎母牛的發展方式。

根據實際情況,對於有些貧困戶自己不能養的問題,該旗建立了企業、養殖大戶與貧困戶的利益鏈接機制,通過合作社合養、大戶託養、親友代養、資金託管等方式幫助養牛,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家家有牛養,無勞動能力的戶戶有分紅。

在科左後旗,有一個貧困村實現整村“戶戶有畜”的故事廣為流傳。2014年,巴嘎塔拉蘇木召根嘎查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01人,這37戶全部是“無畜戶”,除了種點兒地,再無其他產業,是名副其實的靠天吃飯。為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政府組織大家貸款買牛,並培育養殖示範戶打樣,讓貧困戶跟著學、照著幹,還給貧困戶免費提供青貯種子,鼓勵他們種青貯,解決飼草料問題。經過幾年的發展,召根嘎查37戶貧困戶黃牛存欄268頭,戶均7.2頭,實現了戶戶增收。

這樣的嘎查村在科左後旗比比皆是。為了確保貧困群眾養好牛,政府積極引導養殖戶轉變經營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培育產業指導員和畜牧技術服務員1055名,指導貧困群眾轉變生產方式。該旗還完善配套服務,建立黃牛改良站、防疫站各22個,村級冷配點960個,全旗黃牛冷配率達到100%,母牛繁殖率提高到90%以上。

養得好還要賣得好。該旗引進牛肉及牛副產品深加工企業4家,成立養牛專業合作社536個,引領黃牛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科左後旗黃牛”通過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科爾沁牛業”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牛肉產品有機認證的企業,“科爾沁”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該旗搞活交易市場,大力推行線上線下交易,僅科左後旗科爾沁黃牛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就超過60萬頭。

為養而種,為牧而農,草畜平衡,農牧結合,科左後旗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發展之路。目前,全旗黃牛飼養量達到88萬頭,貧困戶(含已脫貧戶)養牛6.86萬頭,人均養牛兩頭,全旗脫貧戶中有80%以上通過養牛告別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