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聖地,道教樓觀的發源地,因其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位於秦嶺北麓中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東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15公里,是著名的聖蹟遊覽地,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樓觀臺創始於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對皇室信道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鼎盛於隋唐,衰落於宋金,毀於宋末,振興於今。傳春秋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老子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臺授經,又名說經臺。晉惠帝曾廣植林木,並遷民三百餘戶來此守護。唐朝臻盛,武德七年(624),唐太祖改樓觀臺為宗聖宮,大加營造,唐玄宗時再次擴建,使其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皇家道觀和道教聖地。宋朝以後屢次重修。清末時,宗聖宮已廢毀,唯說經臺(老子祠)保存完整,系明、清、近代所建,佔地9000多平方米。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樓觀臺名勝風景規劃區323平萬公里,有樓觀景區、金牛坪景區、木子坪景區和就峪景區。樓觀為核心景區,主體景觀說經臺,傳說老子在此講授過道德五千言。有宮觀30餘座,其中中國書法名碑1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古樹7種20餘株,翠竹環擁,林木蔥鬱。

樓觀位於秦嶺山脈的終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臺原和淺山區。南依秦嶺,千峰聳翠,猶如重重樓臺相疊,山間綠樹青竹,掩映著道家宮觀,古稱石樓山。山前梁崗起伏,屬於黃土丘陵,樓觀現存的核心景觀說經臺,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崗上。臺北與扇形的土坎相連,面向如畫的秦川渭水,宋代蘇軾遊此吟有名句:“此臺一覽秦川小。”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沿說經臺卵石路南行,越翠竹林海,拾級而上,登山2.5公里,松林盡處,是海拔950米的翠薇峰。峰巔有高爐,世傳為老子煉丹爐,在爐旁的古廟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盤的阡陌道路,點綴著綠樹如雲的村落,煙嵐橫斷,遠接藍天。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自說經臺向東南行,幽竹夾道。下聞溪水淙淙,水底礫石,晶瑩剔亮,石間游魚,忽來忽往,竹拂水面,清韻悠悠。忽聞隱約而來的轟轟咚咚聲,猶如社火鑼鼓。待人覺得面目潤澤清爽時,忽見飛瀑,自山腰飄落河中,這是聞仙瀑布。再向上攀,進入竹海,腳下軟綿綿的竹葉,伴著竹韻,沐著竹葉篩下的細碎陽光,登上海拔1350米的峰頂,見仰天池,南望千山萬嶺,蒼蒼莽莽,直接巴蜀。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由說經臺東行2.5公里,進入田峪,沿寬坦緩高的穀道南行,野花迷眼,奇樹遮天,河水奔瀉,天上行雲,身邊流水,賞心悅目。越魏晉古蹟十老洞,過九焰鄉政府駐地栗子坪,進入金林峽,夾岸陡壁,險灘急水。400米峽區,步步有奇景。南行跨過鐵索橋,入興鳳峽,路窄苔滑鳥鳴澗,山青水秀林靜幽。再西行人野牛河,沿途號稱“十里飛瀑”。前行如雷聲貫耳,5米多高的峭壁上,垂掛著丈把寬的瀑布,飛珠濺玉,落入綠盤似的潭水中。潭前是天然巨石相勾連的石門,僅容兩人側身而過,天險景奇。門洞前的懸崖絕壁上,有成千上萬只飛燕,飛出飛入。前行2公里,河道突然直立,豎起6米高的陡崖,河水竟然在崖壁雕刻出婉蜒而下的光滑石槽,流水沿石槽飛瀉而下,如游來銀龍。再行即到龍潭,潭如滿月,深寬各約30米,水面粼粼波光,水中瑩瑩墨綠。潭前是著名的龍潭飛瀑,瀑布從高20米、寬10米的半圓扇面懸崖上,平滑勻稱地瀉入潭中,溢出亮晶的泡沫。岸邊曾是村民祭龍祈雨的平臺。

由金牛坪向東行15公里,登上海拔2720米的秦嶺第二峰首陽山。盛夏時,高山草甸上風湧綠浪,花如繁星。山頂的風化岩石,千姿百態,環繞著碧波盪漾的天池。旁有鐵板廟、太白廟和萬仙廟,有明萬曆年間鑄造的鐵銅器及雕刻的石碑、石雕等。每年農曆四月八廟會,正值杜鵑林萬花怒放、遊人絡繹不絕。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沿田峪河畔東南行,入四十里峽,這裡原是陝南通往關中的古道之一,偶而可見古棧道遺蹟。峽谷夾道,絕壁入雲。從河水堆積的漫灘上,入峽5公里,峽愈窄,崖愈險,頭頂一線青天,路傍一溪青流。四十里峽被遊人譽為似三峽,非三峽,勝過三峽。出峽谷,頂天立地,一面絕壁,聳立面前,人稱一堵牆。前行入閻王溝口,兩道瀑布相疊,各高20米,寬5米。

自四十里峽南行,東達田澇溝,西到旺子溝溶洞群。田澇溝景觀神秘而驚險,沿河畔逆行5公里,懸崖斷壁拔地而起,沿小路扶搖盤旋而上,有一寬展的平臺,謂望鄉臺。在臺沿俯首而望,崖下一頃深潭,墨綠森然,冷氣撲來,涼徹心骨,謂陰司潭。沿路東南而下,岩石陡峻驚人,古樹枝柯橫臥,藤條勾連懸掛,稱為蛇蛻殼路。前行河床漸陡,水流湍急。沿路進入密林,左盤右旋而上,這段路被稱為鬼推磨。上到山頂,一邊是懸崖百丈,河水濤濤。一邊是石牙石筍如林,犬牙交錯。此段路被稱為老鼠牙岔骨。前面絕壁環抱,一水中流,瀉入潭中,號為閻王潭。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樓觀臺風景名勝區山青水秀,無汙染,無噪音,空氣清新。屬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夏季清涼爽快,秋夏低溫多雨,冬春幹寒有雪。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宜於避暑。區內河水流量豐沛,清徹透亮,水質純淨,屬重碳酸鈉型。植被覆蓋率85%,主要為次生林,次為人工林和原始森林。

從樓觀臺站下汽車,站的東北為唐代玉華觀遺址。玉華觀為唐睿宗第九女李持盈修道的別館。開元十八年(730)詩人李白來觀中,拜會玉真公主,駐此賦詩兩首。

由此南行,綠竹叢中,白牆之內,古樹參天,碑石肅立,宮殿臺基,高大寬平。這是佔地18150平方米的宗聖宮遺址。遺址內草樓觀、三清殿、牌枋等文物歷歷中目,古銀杏樹已歷兩千餘年,老樹虯枝,生機勃勃。

再南行500餘米,路東一方方竹林,深綠淺碧各相異,高低粗細殊不同,有110餘方。這是名竹薈萃的中國第二個竹類品種園。路西是園林花卉苗圃,品種繁多,僅月季就有近百種。在高大的梧桐樹和溼地松身後,露出秦嶺珍稀動物養殖場,房舍中大熊貓憨態可掬,金絲猴翻騰跳躍。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經仙都飯店,入森林公園,寬闊的大道旁,修竹參差,枝葉婆娑,一片片的竹海綠浪,一層層地湧上山坡。

向東入山門,上說經臺,碑堂陳列著歷代碑石,有唐代歐陽詢秀勁恢宏的隸書,有宋代蘇軾高古縱逸的題跋。臺階道旁有陝西著名古樹青檀、皂角樹、大櫸樹、榔榆數十株。路過靈官殿,登臺頂,沿中軸線成排列著4個院落,有老子祠等古建築146間。

說經臺向東南上仰天池,向南上煉丹爐,向西為化女泉。再向西為大秦寺,是全國僅存的唐代基督教遺址。寺塔巍峨壯麗,寺南為五峰丘木山,寺西塔峪村,據向達等人考證為唐代五郡城。《大英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均載:在大秦寺出土了《大唐景教流行中國碑》(一說出土長安)。

再向西過就峪河,河西岸大陵山角,為老子墓。沿山道盤旋而上,為吾老洞,建有四合院古建築數十間。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樓觀臺

傳承

樓觀道教歷代繼任人

傳說階段13人(據樓觀先師傳碑):

尹喜——尹軌——杜衝——彭宗——宋倫——馮長——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李皓

魏晉至民國41人:

鄭履道——梁諶——王嘉——孫徹——馬儉——尹通——牛文侯——尹法興————王道義——陸景——毋始光——陳寶熾——李順興——張法樂——韋節——侯楷——嚴達——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於章——史道樂——張法成——伏道崇——蘇道標——岐暉——成志遠——巨國珍——田仕文——尹文操——梁詮——張守真——童行——尹志平——李志柔——朱象先——聶志真——龐宗文——梁——亮——劉合侖——朱教先

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1989)11人:

武道人——李元亭——李元甫——尹志修——雷明物——曾永壽——龐法山——侯崇祥——楊嗣真——於園明——任法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