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隨著10月31日英國“脫歐”大限臨近,10月19日夜,原本是英國與歐盟間達成“脫歐協議”大限的日子,這一天,歐盟卻收到來自英國的“延長脫歐”期限申請信。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要求:將“脫歐”期限延長至2020年1月31日。

10月28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已同意英國提出的延期“脫歐”申請。

歷時6年之久的“脫歐”之路,終於在最後的百米衝刺階段“被攪黃”。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脫歐”引發的產業轉移的進程並未受影響。

今年2月,福特汽車公司就對英國政府表示:正在加緊準備將生產線轉移到英國以外的區域。豐田汽車也宣佈將於2021年關閉其位於英國斯溫頓的汽車製造工廠;寶馬則討論把部分生產能力移至荷蘭……隨著車企關閉或者轉移英國工廠,汽車生產供應鏈上的大量零部件企業也將被迫撤退或縮小業務規模。

2019年2月,英國企業董事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因英國“脫歐”而打算或已開始向國外轉移業務的英國企業,達到29%!到10月15日,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也公佈了一項調查,顯示了英國企業已不僅是年初的“打算”做調整,而是已經開始普遍採取措施了:在參與調查的英國汽車工業企業裡,有1/3已經進行了裁員。理由是擔心“無協議脫歐”會損害商業前景。

英國“脫歐”給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企業產業鏈帶來的影響,正牽一髮而動全身。

1

“脫歐”後的製造業:歐洲大陸佔盡優勢

如何看待和解讀英國“脫歐”對英國以及歐洲產業鏈的影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在接受《中外管理》採訪時表示:

首先,對英國經濟來說,“脫歐”後短期內英國的貿易成本會上升,肯定會引發產業鏈的變化。大家都知道,英國對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度比較高,連英國政府自己也深知如果無協議“脫歐”的話,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都將面臨嚴重的衰退。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為什麼英國對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度高?這要追溯到一戰後,英國開始將勞動力和資本大量向第三產業轉移,之後曾經名噪一時的“英國製造”,慢慢被“德國製造”取代。現如今,英國的主要產業精力早已不在製造業上面了。雖然也有消息稱貿易摩擦、英國“脫歐”,以及地緣政治危機正在破壞全球貿易和經濟,從而衝擊德國製造業,但不得不承認德國製造在產業鏈環節的巨大影響力和帶動力。

記者瞭解到,根據Dhingra的測算,若“軟脫歐”(即“有協議脫歐”)英國總貿易額將減少8%,其中與歐盟的貿易將減少22%-25%;若“硬脫歐”(即“無協議脫歐”),英國總貿易額將減少14%-15%,其中與歐盟的貿易將減少38%-44%。以上結果隱含的結論是英國對歐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在短期將下降至40%,長期將下降至30%。

崔洪建指出:這也和歐盟內部相對清晰的產業鏈分工有關係,英國的傳統制造業、農業很長時間都是依賴於歐洲大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英國離開歐盟以後,英國市場的中低端產品供應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在製造業領域和環節,顯然歐洲大陸相比較英國更佔優勢。

2

“脫歐”後的金融:英國、歐陸是雙輸局面

除了涉及基本生活消費的產業外,需要關注的還有金融行業。

作為一個老牌金融強國,英國在金融資本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國境內誕生了無數世界級金融巨頭:著名的匯豐控股公司、英格蘭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等都是歷史在百年以上,業務遍及五大洲的金融巨頭。

崔洪建介紹:“脫歐”之前,英國的金融優勢和歐洲大陸國家的製造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著互補。以前在歐盟內部,倫敦發揮著金融中心的作用,“脫歐”後英國金融業很可能遭受打擊,英國倫敦的金融機構自由進入歐盟市場的時代將結束,同時,其作為全球金融機構,進入歐洲市場門戶的地位也將被動搖。而之前看重倫敦金融中心的外來金融投資(歐盟外的資源)也會考慮是不是要撤出或者要轉向,這對以金融業為經濟主體的英國將面臨巨大壓力。

反之對於歐盟而言,倫敦金融中心對歐洲大陸在金融上的輻射作用很大。儘管英國不是歐元區國家,英國也扮演了歐洲離岸金融中心的角色,重要性可想而知。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很難想象失去倫敦這個金融中心後,怎樣將金融職能轉移到其他歐洲城市。比如:法蘭克福、巴黎、蘇黎世,甚至是像米蘭等等是否可行都存疑。試想,長期以來以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著稱的德國,怎麼搞金融中心?難!”崔洪建如是說。

3

“脫歐”後的高科技:英國比歐陸更有話語權

接著看科技領域。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國,今天,英國被公認為歐洲最強大的高科技中心,在世界上與美國、中國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同時,英國的高科技之前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歐盟資金的支持。

有調研顯示:大概將近20%英國科技和研發資金支持來自於歐陸,而英國目前也仍是國際科技投資者在歐洲的主要投資目的地。過去兩年,英國科技公司吸引的風投資金幾乎是其餘任何一個歐盟國家的3倍。

崔洪建表示:很顯然,一旦“脫歐”,科研創新作為英國產業鏈的重要部分,無疑會受到衝擊和影響。

但綜合看,“脫歐”對英國乃至歐陸有什麼影響還要看它以什麼方式離開歐盟,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有協議脫歐”意味著英歐關係會有一個緩衝和過渡期,對雙方乃至全球產業鏈帶來的影響會朝著一個“軟著陸”的方向走去。如果是“無協議脫歐”,肯定會導致雙方交易成本上升,對經濟、產業鏈都將是直接的衝擊。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即使全世界都不看好,為何英國依然一意孤行“脫歐”?在英國人看來,“脫歐”這個事情不能只算經濟賬,英國也有信心在短期內讓經濟和產業鏈不產生顛覆性或不可掌控的影響。

例如:從高科技產業角度看,英國在半導體芯片設計等部分高端製造領域,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並具有壟斷地位,能源、化工、汽車、航空及生物醫藥等產業也具備全球競爭優勢。這一點可能並不會因為“脫歐”而改變。

“事實上,英國這幾年一直在做努力,防止了‘脫歐’公投以後出現所謂的英國經濟懸崖式下滑,包括英國央行也有預防措施,所以這幾年的英國經濟比大家想象得要平穩。‘脫歐’對英國、對歐盟,甚至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可能不會發生過於劇烈的波動。”崔洪建總結說。

4

美、中、澳、加、日,都是英國在尋找的“替補”

毫無疑問,不管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歐陸和英國之間原本完整的產業鏈條一定會因此調整。換句話說,英國和歐陸之間的產業鏈互補,是否能在“分手”後找到替代?這是當務之急。

2019年夏天,英國首相約翰遜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法國會晤,討論英國“脫歐”、國際和雙邊貿易等議題。早前也有報道透露了英國政府期待與美國達成後“脫歐”後時代的自由貿易協議的意向。英國首相約翰遜的外交行動,其實也可以看出英國打算脫離歐盟後積極尋找下一個“夥伴”。

“美國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和投資國,如果以後英國直接從美國進口商品的話,其實它的成本並不比現在從歐盟進口要高。”崔洪建指出。英國現在一方面通過和歐盟達成它能接受的協議,來儘量避免短期內成本上漲過快。同時英國也在考慮去歐洲以外的市場找“替補”,以此來維持相對穩定的產業和供應鏈條,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除了美國,包括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這些主要的市場和出口國都是英國要去談自貿協議的優先對象。尤其是中國,現在英國和中國都希望能實現產業優勢互補。以英國所擅長的金融服務業和第三產業市場,與中國開放貨物貿易和製成品的市場優勢互相合作。

5

中英雙方的一個潛在機會——北部振興計劃

此外,崔洪建還提到對中英雙方的一個潛在機會——北部振興計劃。英國北部振興計劃(Northern Powerhouse)由英國前任財長喬治·奧斯本提出,旨在將英格蘭北部地區打造成與倫敦並駕齊驅的第二個經濟中心。四年前,英國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團,也表示了希望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和合作機會。

但需要正視的是:潛在的問題在於,中英雙方自貿談判時候談?怎麼談?就北部振興計劃如何推進合作?這些都是動態變化的。

總之,政策環境上看,崔洪建表示:未來英國離開歐盟後,短時間內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對歐洲以外的市場需求都會增大,這樣的背景下它的政策會寬鬆,歐盟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保守,英國因為迫於形勢則會越來越開放,這對於英歐之外的國家都是新的機會。

但崔洪建也提醒說:拿英國和歐陸比,親英,面對的是新機遇和8000萬人的市場,而親歐,面臨的是5億人的市場。所以,所謂的新機會也並不是簡單的利好或利空,而是一場比較複雜的考量。

“脫歐”大限延遲三個月,英國與歐陸產業鏈“切割”牽一髮而動全身

6

中國企業要密切關注歐洲各國的政策變化

面對現在的歐陸和英國,中國企業也要有新的心態和準備。

崔洪建建議:中國企業要擺脫之前“在商言商,不問政治”的老觀念。英國“脫歐”也是一種政治變化,中國企業要更多關注歐洲各國,包括英國的政策形勢變化。畢竟這是一個調整期,產業鏈也面臨著調整再分配。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已有的所謂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或者在歐洲當地的佈局,是不是和歐洲各國現有政治變化相適應?如果不相適應就要調整。否則,由歐洲政治變化帶來的風險,產生的成本的提升和其他經濟損失,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很現實的。

此外,這樣的局勢更要求中國企業紮實地做好“兩化”:國際化和本土化,怎麼和歐洲當地的價值觀和文化對接,這個問題可能更突出。

最後,崔洪建提到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中美關係。歐洲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正因為有了全球化,有了全球化配置的產業鏈,歐洲企業才能把成本降下來,把利潤漲上去。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不論是英國還是歐陸,也同樣面臨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產業鏈影響,這是一個很現實、很直接,對歐盟來說也是很要命的問題。

崔洪建提到最近去德國出訪,德國人透露了他們現在對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關切和緊張。比如:德國幾個汽車廠商的SUV車型大都在美國生產,然後銷往中國市場。“如果以後中美真的鬧得不可開交的話,德國廠商的SUV在美國造了以後怎麼出口到中國呢?這就是活生生的供應鏈問題。”

所以,在中美貿易戰面前,英國和歐陸並不可能長期“隔岸觀火”,如果英國兩邊“都不得罪”,那它就要考慮建立兩套平行的供應鏈了,這對它意味著什麼?成本!這些都是英國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這麼看,英國和歐陸,不僅要關注自己的“脫歐”難題,還要關注中美關係的發展,畢竟全球化背景下,不管美國還是英國,誰都可以“鬧脾氣”,甚至任性地切割國與國的經貿關係,但是,無論怎樣都脫不開產業鏈的制約。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