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仓山螺洲名贤文博馆即将开馆

福州仓山螺洲名贤文博馆即将开馆

林则徐的授业恩师是螺洲人林雨化,孙中山秘书林庚白是林雨化的堂侄孙,林庚白与林徽因的堂姐妹林北丽是夫妻;陈若霖是陈宝琛的曾祖父,陈宝琛与严复、沈葆桢均是儿女亲家,也是好友……这些复杂的螺洲名人朋友圈,在螺洲镇名贤文博馆,都有着详细的罗列。记者昨日探访福州仓山螺洲陈氏五楼沧趣楼的螺洲镇名贤文博馆,该馆即将于近日揭开神秘面纱。

据介绍,今年以来,仓山区在保护活用古厝,守住“根脉”留住乡愁方面下足了功夫。根据仓山区委、区政府部署,仓山各镇街陆续开展迷你博物馆建设。螺洲镇结合自身实际,利用陈氏五楼建设了这座文博馆,使文物重现生命活力,成为螺洲的又一文化名片。通过挖掘文化,回顾历史,既留住了乡愁,也展示了文化自信。

螺洲古镇名贤众多

据介绍,螺洲自古为文脉宝地。明清两朝五百余年间,登科中举不断,共出举人171名、进士33名、武举12名,晚清名臣李鸿章题词“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颖川”,实非过誉。名臣高士绵延,以秉公执法的刑部尚书陈若霖、兴学育才的太傅陈宝琛为代表。

而螺洲近代风流依旧。螺洲人陈兆翱是中国近代轮机制造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军舰制造业开拓者之一。螺洲人陈兆锵是中国航空业奠基人和中国航空教育开拓者。被誉为“神童”的螺洲人林庚白,13岁加入同盟会、15岁密组黄花碧血社、20岁就任孙中山非常国会秘书长。而螺洲人吴石,自武昌起义,参加福建学生北伐军北上反清,书写了传奇一生。

说起螺洲现代名贤,科学家、教育家也层出不穷。他们中有被盛赞为“年高德劭,学贯中西,授业育人,一代宗师”的教育大家陈岱孙,有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奠基人陈彪院士,有“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有被称为科技“铁人”的中国断裂力学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陈篪等。

古厝活用成名贤文博馆

螺洲镇名贤文博馆,是利用陈氏五楼的沧趣楼设置而成的,上下两层面积约400平方米。在沧趣楼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大的螺洲名贤图,图中用水墨的形式,将陈若霖、陈宝琛、陈岱孙等一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螺洲名人,“穿越时空”画在了一起。

“曾经在三坊七巷看到了福州名人图,将与三坊七巷有关的名人都画在了一起,我们受到启发,请人将螺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在了一起,成了这幅螺洲名贤图。”螺洲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画这幅图的灵感。

“螺洲镇的名人故事,没有很好地发掘整理过,现在就是为了留住乡愁,讲好仓山故事。”据螺洲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螺洲镇名贤文博馆以近期螺洲镇地方志为基础,对从明朝到现代的螺洲镇的名贤人物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时间线为主轴,在沧趣楼设置了明清、近代、红色人物专区、现代等四个区域。而展馆空间以图片加文字的展板为基础,加一定的重量级展品,如螺洲的“密战英雄”吴石,展品包括了吴石的两方寿山石私印,以及其亲笔手信等。

螺洲朋友圈一目了然

据介绍,仓山区把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恢复以及合理利用,同城市的建设开发过程结合起来,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双赢。为更好地展现这些古建筑的魅力,仓山区以“文化亲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古建筑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使之适应现代生活,重获生命活力。

在螺洲镇名贤文博馆里,一张名贤人物关系图,将螺洲的名人“朋友圈”,梳理得一清二楚,朋友圈的核心,都是螺洲人。林雨化是林则徐的宗亲师长,也是陈若霖的堂姐夫;孙中山秘书林庚白是林雨化的堂侄孙,林庚白与林徽因的堂姐妹林北丽是夫妻;陈若霖是陈宝琛的曾祖父,陈宝琛与严复、沈葆桢均是儿女亲家,也是好友;陈岱孙是陈宝琛的侄孙,也是刘姝威的老师……

据介绍,省级文物单位陈氏五楼成了仓山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文物建筑资源的一面旗帜,盘活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名贤文博馆建设,为文物建筑注入新生命,更好地发挥文物的基础教育功能。

记者了解到,陈氏五楼还被开辟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陈氏家风家训馆等,通过提升展览、组织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了场所的社会效益和宣教阵地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