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女兒從模考失敗到邁入“雙一流”高校——看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

助女兒從模考失敗到邁入“雙一流”高校——看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

2019年高考成績揭曉,女兒366分,以超出江蘇省理科本一線21分的優勢,被“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王牌”林學專業錄取,得償所願,實現了她階段性的人生目標。跟很多考入985、211高校的學神、學霸們相比,366分的成績也許算不上多麼耀眼,但我們全家人依然十分激動,因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一成績的背後,凝聚了多少的淚水與汗水,這一成績的得來,又有何等不易與艱辛!坦白來說,誰能相信,高考前兩個月內的三次模擬考試,女兒的總分竟連一次都沒有超過模擬本一線呢?

回顧孩子的高考之路,成功當然首先歸功於她自己的刻苦努力,其次是高中各科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學與指導,而作為她的父母,我和妻子也竭盡所能,做到了我們所能做到的一切,為她最後的成功助上了一臂之力。

積極的心理暗示

早在女兒上初中開始,我就自學心理學,後來考上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妻子也在中學從教多年,是資深的初中英語教師。或許是因為專業背景,我們夫妻倆都篤信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即家長、教師對孩子長期積極正面的暗示,最終往往能收到戲劇性的預期效果。所以,從女兒高一入學開始,我們就時不時地向她暗示一點:“你的潛力才剛剛開發,高中三年,你一定還會有非常大的進步。”

這樣的積極暗示,並非泛泛而談,而是結合實例來不斷加以強化,提升效果。女兒高一時,我們以她初中三年的學習經歷為例——初一入學時,她的成績相當普通,當時預估三年後大概只能勉強考上高中,而事實上,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她最後的中考成績邁過了無錫市重點四星級高中的門檻……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經歷無疑最具說服力。在我們的積極心理暗示下,女兒的學習信心因此十分高漲,在高二上學期的“小高考”(高中會考)中,她一舉拿到了3A1B的好成績,是班上3A以上的七個同學之一。我們又適時以小高考的好成績對她進一步強化暗示:“看到沒,老爸老媽說的沒錯吧,你還能進步,高考一定會更加好!”

因為小高考的成功,女兒連帶對所在考場也產生了莫名的好感,於是我們及時加以利用進行暗示:“看來,這個考場是你的‘福地’啊,據我們所知,一年多後,你們高考也是在這兒,相信到時這塊‘福地’一定能給你帶來好運!”女兒聽後頻頻點頭。高考前夕,即便是在幾次模擬考試都很不理想的艱難時刻,女兒依然在對自己鼓勁:“沒關係,高考我一定會考好的,因為我是去‘福地’考試……”很高興,最後的結果證實了她的預判。

需要提醒和強調的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必須建立在對孩子實力與潛力充分了解、並且有可靠事實依據的基礎上,切不可毫無根據的濫用。一個蘋果你舉高一點,暗示孩子跳一跳能拿到,效果也許會很好;但如果把蘋果掛到了天花板上,再暗示孩子跳一跳就能拿到,就純粹是胡扯了。脫離孩子實際的盲目暗示,非但起不到積極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所以,積極心理暗示必須謹慎小心使用。

助女兒從模考失敗到邁入“雙一流”高校——看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

南京林業大學

高質量的陪伴

高中三年對於每一個孩子而言,都是一次無比艱苦的長征,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承受著空前的重壓。在此情況下,如果有來自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孩子就不會覺得只有自己在孤軍作戰,而是一路上都有可靠的同盟軍與同行者,輸了一起扛,勝了一起狂,從而增添走到底的信心與力量。而所謂的“高質量陪伴”,在我看來是指這種“陪伴”必須源於孩子內在的需要,而非源於父母需要,是要最後能對孩子學習、健康起到助益作用,而非添亂加壓。

女兒上的是寄宿制高中,高一高二每兩週回家一次,高三每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只能休息一天半時間。每次但凡她回家後,我和妻子除了給她做些好吃的外,剩下的時間主要就是陪她聊天,聽她吐一吐過去兩週學校、學習上的各種“槽”,抒發學習過程的苦悶與壓力;再就是一家三口去城郊的景點遊玩散心,在大自然中放飛心情。說到遊玩,高一高二的暑假我們也不曾間斷。高一暑假,我請了十幾天年假,行程數千公里,帶女兒周遊了鄂、湘、贛三省的多處名勝古蹟;高二暑假裡,又舉家出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外出旅行,不僅幫助女兒舒緩了壓力,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且增進了家人之間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相互陪伴。

平常每天晚上,待女兒晚自修結束回到宿舍後,無論那天有多累、多困,甚至在外地出差,我總不忘跟她通上幾分鐘電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三年間幾乎不曾間斷過。電話裡或者聽她說說當天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叮囑她幾句生活上的瑣事。在我看來,重要的不在於談話的內容,而在於讓女兒感覺到,通過電波,老爸老媽時刻在關心陪伴著她,只要她有需要,任何的煩惱和傷心都可以在當天傾訴掉,而不至於留到明天。女兒不回家的週六週日,每到傍晚,我和妻子總是燒上一些好菜,開車送到學校,一家三口一起共進晚餐,邊吃邊聊些家長裡短,一如在家中那樣。

高考前,女兒因為連續三次模考都不理想,加之從五一節假期結束返校後,一次都沒有放過假,心理壓力超大。在徵得她意見後,6月5日晚上八點多,我和妻子專程去學校探望她。利用夜自修大課間的休息空當,女兒從教室來到校門口跟我們匆匆見了一面,聊了幾分鐘。我們沒跟她談模考,她媽媽只把精心購買的高考文具和三件T恤衫遞給她,讓她高考三天裡每天記得換一件,換換運氣。而我只說了八個字:觸底反彈,否極泰來。我注意到,當女兒告別我們返回教室的時候,腳步明顯比來時輕快多了。

助女兒從模考失敗到邁入“雙一流”高校——看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

學習策略、方法上的指導

高中學習內容十分龐雜,而且有相當的難度,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具體輔導孩子功課都是一件無法勝任的事。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就完全無所著力了。就我們的經驗而言,在孩子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上,家長依然可以結合實際提供一些指導,發揮相應作用。

高一結束前,女兒面臨文理選科的事,選文科還是理科,這點還好說——她早就打定主意選理科了,難就難在,按照江蘇省的高考模式,理科還有多種組合,其中最主要的有兩種:物理+化學,物理+生物。女兒的情況是:化學和生物這兩種科目她都十分喜歡,成績也都挺不錯,所以選任何一種組合她都覺得有遺憾,舉棋不定,就來聽我們的意見。我和妻子請教了不少業內人士、同事、朋友,又對前幾年無錫市高考的情況作了一些分析,綜合考慮下來,最後給了她一個建議:選物生組合,這個選擇相對來說好處最多!

我們給出的理由有三點:1、根據往年的數據統計,無論是無錫市還是江蘇省,學霸們普遍會選物理+化學組合,所以選物理+生物,就可以避免跟全省大多數的學霸們正面硬槓;2、結合第一點,因為避免了和多數學霸直接競爭,高考時,你生物成績衝上A檔的概率就會大很多,容易得多;3、因為物理+生物組合衝A相對容易,你高三時就可以省出更多的時間用於語、數、英三門主課的學習和複習。我們給出的三點理由有理有據,女兒聽後很信服,接受我們建議選擇了物生組合,最後,她小高考時化學得了A,高考時生物也得了A,實現了我們當初的設想。

高三下學期,女兒在複習迎考上遇到了新的麻煩:她的語文、英語成績都不夠理想,尤其是語文,雖然時間精力花費了不少,成績卻總在100分(滿分160分)上下浮動,遲遲不見起色。而英語,儘管先前的底子還不錯,但由於平時時間多用在了語文上,複習不足,成績也不夠突出,有時候甚至還要拖一拖總分的後腿。想著高考一天天臨近,她有點急了……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我和妻子果斷建議她: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容易提分見效的科目上。具體來講,就是在考前幾個月戰略性放棄語文,重點主攻英語。因為經歷過高考的我們很清楚,語文功底主要靠平時,要想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分,基本上不可能,同樣,大幅度失分也不太可能;而英語,則是完全都有可能的。女兒聽從我們建議,在考前最後幾個月重新分配了複習時間,明確了複習重點,主攻英語單詞和閱讀理解。最後,她高考語文103分,中規中矩,而英語則收效明顯,一舉衝高至103分(滿分120分),比平時的成績足足提高了十幾分之多。可以說,她最後的高考如果還算成功的話,主要就成功在英語上。

助女兒從模考失敗到邁入“雙一流”高校——看這位父親是怎麼做的

南林錄取通知書

幫孩子做好自招和綜評,張好保險網

高校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簡稱“自招”“綜評”),是近年來全國高考招生改革出現的新舉措、新嘗試。研究利用好相關政策和規則,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升入優秀高校的可能性。自招和綜評一般在高考當年的四月初開始,這個時間點,恰是高考複習最緊張的時刻,指望孩子花太多精力去做相關規則研究和報考工作,無疑是不現實的,這方面的工作,只能由家長來做。當然,也有一些家長願意花不菲的代價委託專業機構去做,但我覺得,自家的孩子自家最瞭解,機構充其量只能做些具體工作,沒必要去花那些冤枉錢。

基於上述考慮,從女兒高一開始,我就在網上有意識地學習研究自招和綜評的有關政策、規則,瞭解其中的關鍵要點,熟悉報名條件、報名流程以及重要時間節點。與此同時,我一方面鼓勵女兒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有意識地保留好她的各種競賽獲獎證書,並叮囑她重點考好每次期末考試;另一方面,結合她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意見,幫她選擇心儀的報考院校,草擬相應的自薦信。由於功課做得早,準備充分,2019年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一經啟動,我就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女兒完成了資料整理、自薦信打印、網絡報名、材料蓋章寄送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這中間幾乎沒有佔用女兒複習迎考的時間。最後,因為今年國家政策收縮從嚴,自主招生雖然沒有斬獲,綜合評價卻十分順利——同時通過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的初審,獲得了赴兩校參加面試的資格。6月16日,高考結束後一週,我選擇帶女兒赴南京林業大學參加了面試,順利過關,獲得了該校的招生優惠——只需高考總分達省模擬本一投檔線,即可被錄取,而且自由選擇專業。

儘管最後,出於種種考慮,女兒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放棄了綜評資格,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就白忙乎了一場。要知道,在6月7日9:00走入高考考場之時,女兒是帶著兩所本一高校的面試資格進去的,相比其他沒參加自招和綜評的同學,她多了兩張“保險網”,心裡更有底氣,而這種底氣,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她緩解緊張情緒,在高考中發揮出真實水平,考出良好成績。

有人說,高考,考的是孩子,其實更是家長。上述種種,就是站在為人父母的角度,對我和妻子在女兒高中階段所作所為的一個粗淺總結,裡面提到的相關理念與做法,也許只適合於我家孩子,一孔之見,一家之言,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假如還能對現在和將來家有高考生的父母們提供少許有益的借鑑和啟示,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為人父母,是責任,也是修行,更是一輩子的職業。我們還在摸索前行,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