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高考在我國是一場很重要的考試,不僅僅是學生們為此奮鬥,有的家庭全員出動,為讓孩子考上大學而保駕護航。大部分的學生,為了能夠被心儀的院校錄取,實現大學夢,高中三年踏踏實實的付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圓了夢想。然而也有少數人“看不起”高考,覺得教育制度不科學,於是在高考中故意考0分,寫滿了對考試的不滿,以此來引發關注,不過這類考生的這種做法雖然能夠引發一時的轟動,但卻改變不了中國的教育制度,而且最終會害了自己,斷送個人前程。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位高考生就是如此,他們是高考史上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卻大相徑庭!

第一位、蔣多多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蔣多多是一名來自河南的女生,她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在各科試卷的主觀題部分寫滿了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並且所有的試卷都用了雙色筆答題,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就是她的文綜得了零分,總分只有114,成功落榜。通過這一舉動引來了關注,成為了當年高考的新聞人物,但只是事件被傳播了,她最初的願望沒有實現,一時間迷茫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於是蔣多多向老師請教,但分數擺在那,老師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而且她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家裡人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再供其讀一年高中,最後她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然而她內心沒有了上大學的激情,求學之路就此終結。之後外出打工,但沒有學歷和技術,到處碰壁,最後向現實低頭回村嫁人生子,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

第二位、徐孟南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徐孟南是安徽人,他當年參加高考時,十分任性,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卡後面寫上了自己的理想,並且希望高考得0分,以此來表達對教育制度的不滿,還創辦過高考0分聲的網站,由此可見他對於高考的敵意十分深。達到零分的目的後,他與大學失之交臂,輾轉至各地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沒有知識和文憑,他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後他想出清楚了,對年少時所做的舉動感到後悔,下定決心重回考場,備考高考。

去年的3月份,徐孟南走進了安徽普通高校的招生考場,填報了四所高職院校,最終被其中的一所錄取,再次走上了求學之路。如今的他需要一邊學習,和妻子離婚後還得帶著孩子生活,十分不易。

第三位、吉劍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吉劍是雲南人,他當年高考主動選擇考0分,在答卷上寫滿了對教育的批判,還有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的見解,最後他考了160多分,高考結束後,沒有上學前往昆明打工了。他與蔣多多和徐孟南不同之處在於,他更加的幸運,與前兩者相比,他在事業上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涉足了商業領域的他,已經奮鬥成為了百萬富豪。在回想起高考零分的事件時,吉劍反思道:“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的努力,才能取得進步。”

高考史上三位出名的“白卷”考生,年少輕狂終悔恨,命運大相徑庭

以上就是高考史上出名的3位“白卷”考生,他們都為年輕輕狂感到悔恨,然而三人的命運卻大相徑庭,有人成為了普通的家庭婦女,有人重返大學,有人成為了富豪,相同的做法,最後帶來了不同的結果,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從他們的事例,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個人力量是薄弱的,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不無道理,高考的確是多數人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不要用自己的簡單想法去抗衡已有的制度,無疑是以卵擊石,只有讓自身強大起來,才能進一步地去實現願望。

對於這三位高考白卷考生,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