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心肌缺血,如何調整飲食結構?

心肌缺血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在醫學專業領域稱之為冠心病。俗話說“病從口入”,說明飲食習慣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是改善心肌缺血患者病情和加快康復的關鍵措施。

心肌缺血發生最常見原因是由於血液中血脂增高,在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內壁上堆積有斑塊,日積月累逐漸長大導致血管管腔狹窄。心臟病發作的病因通常是同時存在多個危險因素,比如菸草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及有害使用酒精、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因此,從飲食調整開始,降低對血管的損傷,延緩病情的進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發生心肌缺血,如何調整飲食結構?

血管狹窄是發生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關鍵

控制食物總量

我們要意識到,吃多少和吃什麼同樣重要。用一個小盤子或碗來幫助控制每餐的食物份量,並且多吃低熱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少吃高熱量、高鈉的食物,如精製食品、深加工食品或快餐嗎,有助於飲食習慣的改變。

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蔬菜和水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蔬菜和水果往往含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物質。多吃水果和蔬菜也有助於減少高熱量的食物,如肉類和零食的攝入。

主食選擇全穀物替代精細糧食

全穀物是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的良好來源,在調節血壓和心臟健康方面發揮作用。你可以通過以全麥食物替換精製穀物來增加飲食中的全穀物含量,或者嘗試一些新品種的穀物食物,如糙米、藜麥或大麥等。

發生心肌缺血,如何調整飲食結構?

健康飲食,營養全面,合理搭配

限制不健康脂肪的攝入

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是降低血液膽固醇和冠心病風險的重要一步,血液膽固醇水平高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從而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我們可以通過減少高脂肉類的攝入或者選擇脂肪含量低於10%的瘦肉來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的含量。烹飪時,選擇單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或菜籽油。某些深海魚類、牛油果、堅果和種子食物中也發現的多不飽和脂肪也是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選擇。

選擇低脂肪蛋白質

瘦肉、家禽、魚類、低脂乳製品和雞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魚類是高脂肪肉類很好的替代品。某些種類的魚富含ω-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濃度。ω-3脂肪酸含量最高的魚類,如鮭魚、鯖魚和鯡魚。

豆類中豌豆和扁豆——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含有很少的脂肪和膽固醇,是肉的良好替代品,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增加纖維素攝入量。

減少食物中的鈉含量

攝入大量鈉會導致高血壓,而我們已知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健康成人每天鈉含量不超過2300毫克(約一茶匙鹽),大多數成年人理想情況下每天鈉含量不超過1500毫克。儘管減少你在餐桌上或烹飪時添加到食物中的鹽的量是很好的第一步,但是你吃的很多鹽來自罐頭或加工食品,因此我們應選擇吃新鮮食物,自己做湯和燉菜可以大大減少鹽的攝入量。

提前計劃每日的菜單

依據以上六條建議計劃每日的菜單。為每頓飯和小吃選擇食物時,強調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的攝入量。選擇低脂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並限制含鹽食物。並注意食物份量,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發生心肌缺血,如何調整飲食結構?

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十分關鍵

總結

在保證營養攝入的前提條件下,防止過度節食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引起身體免疫功能下降。通過飲食結構的調整,更加有利於身體健康,有利於血管健康,是心肌缺血患者在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長此以往,將心血管疾病控制下來,穩定下來,終身獲益。

【關注健康,關注楠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