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不知道多少人去看了《少年的你》,作為老師,作為一個曾經被校園霸凌過的人,對這個話題還是很敏感的。

電影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句話就能說完。周冬雨演的陳念性格內向,是個乖學生,因為一件小事,被校園霸凌,易烊千璽演的小北是一個問題少年,意外地成為了陳念面對校園霸凌時,一根救命稻草。

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電影

校園霸凌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它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人也許會在陳念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絕大多數人,不會有陳唸的幸運,她找到了小北。看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陳念是我班上的孩子,我該怎麼辦?

找始作俑者談心?保不齊談完心後去打一頓被霸凌者消消氣。

把被霸凌者放在自己眼皮底下?說不定被大家孤立成不知道什麼樣。

找霸凌者和受害的孩子家長談心?可能有點用,但最後一定會有人被揍一頓。

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被丟書包,被起外號都可能是校園霸凌

很順理成章的,我想起自己上學時被校園霸凌的事。那時我上高三,在市裡最好的學校讀書,每天除了聽課就是刷題,和大家的高三沒什麼分別,直到一個復讀生轉進我們班。就稱這個復讀生叫A吧。

我當時和一個男生同桌,偶爾一起商量個題目,於是被老師認定早戀,把我和男生拆開,讓A和我一起同桌,這是我整個高三噩夢的開始。

說起來,A沒有像《少年的你》裡面的反派那麼惡毒,打我是絕對沒有的,但使絆子是常事,比如發試卷的時候把我的試卷搶過來撕掉,偷偷地把我的筆記劃花丟進垃圾桶,把我放在桌子上的水杯碰翻……諸如此類,太多太多。

可能有人會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肯定是做錯了什麼,別人才這麼對你。沒錯,A親口對我說過,我錯就錯在和她喜歡的男生同過桌。她喜歡我的前同桌,表白被拒以後惱羞成怒,把火發洩到我的身上。

我不是陳念,你們想的反殺劇情,我這兒沒有。實際上,我是一個包子,她撕我的試卷,劃我的筆記,上課時突然大聲罵我……我都忍下來了,我告訴自己,只要你忍過這個高三,考上大學,一切都會過去的。

這是被霸凌者最常見的做法:忍。但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忍,是最沒用的。

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如果可以再選,我不會忍了

但後來,她和班上的同學混熟了,就開始和全班人說,我是一個不要臉的白蓮花,搶了她的男朋友還在那裡裝可憐。

當時大家都是高三,壓力大,好不容易逮著一個出氣口,不使點勁都對不起自己。別和我說當時年紀小不懂事,就是這種惡意才最可怕,他們自以為的替天行道,自以為的正確,其實都是為了自己所謂的“爽”。

求助班主任?你以為我沒有試過麼?

“安心學習就好。”這是當時我的班主任和我講的話。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說,你管他們幹嘛,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我求助了,把我的傷口露出來供人圍觀,結果呢,換來這麼一句話,我還要繼續和A當同桌。

那時我到了第二個階段:沒有人相信我說的話,就算相信,他們選擇了做旁觀者。

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可能現在說起來,A對我做的,不算是一件性質特別惡劣的事情,但對於那時頂著高考壓力的我來說,它就是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說起來很幼稚,我走在教室走廊時,腦子裡都有一個念頭在瘋狂地轉,跳下去吧,跳下去一了百了。

距離高考還有五十多天的時候,我實在是受不了了,你想想,你呆在這個教室的每一分鐘,都是對你的公開處刑,沒有人和你說話,看到你走過來,就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開,所有的課餘時間,你聽到的只有同桌的辱罵。於是我選擇逃離,課我可以上,但晚自習,我不來了。

這是我的第三個階段:求助失敗,只想立刻離開這個地方。

陳念,我差點成為少年的你

逃避也許可恥但是有用

故事的後來,我和陳念一樣,參加了高考,逃離了那個地方。我不怪當時的同學們,高三的壓力讓他們迫切地想找一個出口釋放,但我不會原諒當時的班主任,如果一開始,我找她反映問題的時候,她能及時把我調離,我可能就不會遭受到那樣的霸凌。

於是我填志願的時候,選了師範大學。

我告訴自己,我的學生,不會像當年的我一樣,被霸凌後求助,只換來一句“好好學習”。

我還想告訴當年的班主任,也許你有一萬個理由推脫,但在我心裡,你配不上“老師”這個稱呼。

現在,我成了一名老師,一個班主任。我沒法保證,我接手的班級裡,沒有校園霸凌這種情況,但我能保證,如果被霸凌的學生找到我,我給他的支持,絕對不會是“好好學習”。

希望我們生而有愛,也希望能親手拔起惡的根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