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這個飼料你要把它攪勻,各種東西的配比你要按比例來呢。”

“這些何消你說!你一天天忙出忙進,這些牛還不都是我一個人喂呢是!”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10月23日上午,記者請北朝南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雷俊和妻子郭桂蘭配合拍攝,在日常的場景中進行一段簡單的交流,沒想到雷俊一開口就“演砸了”。

當著那麼多人被妻子郭桂蘭懟,雷俊一邊尷尬地撓撓頭,一邊衝著妻子笑了笑。

看著辛勞的妻子,雷俊的眼睛裡滿是溫柔的歉意:“如果不是我有這個媳婦,我根本就不可能再有時間和精力去帶領其他人致富!”雷俊轉身和記者說。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雷俊是彌渡縣德苴鄉新和村委會北朝南自然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謀發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最多的時候他家同時圈養著100多頭牛,喂牛、打掃圈舍幾乎都是妻子郭桂蘭一個人在幹,雖然一直對妻子心存愧疚,但是雷俊的身後是村裡89戶肉牛養殖戶,他們更需要他。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北朝南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窮到村裡的小夥子想說個媳婦都很困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山高地遠、土地貧瘠、缺水缺電,村民耪田種地,一年收入只有幾千元,有的村民家連吃飯都成問題,貧窮困頓是雷俊他們最慘痛的集體記憶。

“我很小的時候,就立志一定要帶領周圍的人一起富裕,真的,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自己給自己發過誓。”雷俊認真地說。

一頭牛和一個致富夢

雷俊初中畢業後就留在家裡耪田養豬,有一年豬價暴跌,跌到拿一頭小豬崽和人家換兩瓶啤酒,都沒有人要,這一年他虧了7、8萬。一個偶然的機會,自己的哥哥請雷俊開車到外地幫忙拉牛,雷俊就順帶買了一頭牛回來,在本地一轉手就賺了450塊,這個小小的“甜頭”讓他開了竅,後來他就買了12頭牛犢回來養,養了幾個月就賺了兩萬多。當時種一季烤煙也就一、兩萬,肉牛養殖讓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2014年,已經當選村幹部的雷俊在村黨總支的一次會議上提出:要依靠黨組織,發展肉牛養殖。當時有人提出顧慮:買一頭豬崽和買一頭牛犢,投入的成本是不一樣的。買頭牛犢隨隨便便也要數千元,要是養死了、或是牛價下跌這損失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的。

雷俊拿自家養牛的經濟賬和大家細緻地進行盤算、坦率地進行比較,用實實在在的事例說服了一些村民。北朝南村通過爭取到“黨員帶領群眾致富信用貸款”150萬元,以一戶黨員帶領一戶群眾的方式,3戶黨員戶+3戶貧困戶總共6戶人開始啟動了村裡的肉牛養殖之路。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從當年4月開始注入資金到12月收益,7、80頭牛的養殖規模產生了20多萬元的收入,戶均收入達到5至6萬元。

“那天賣完第一批牛,忙完一些其他的事務,我一個人從鄉里回到村裡,那會兒已經是晚上9點多快10點左右的樣子,天已經完全黑了,但是我看見合作社辦公室的燈還亮著,我想誰這麼晚還在辦公室啊?走進去一看,所有的養殖戶都在那裡自發地等著我,看到我進去,大家都很激動很高興,有人甚至提議拿點飲料來喝喝一起慶祝一下。”

說起五年前的這個夜晚,黢黑的漢子眼睛裡有東西亮晶晶,他說:“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儘管很累很累,但是我真的是一晚上都沒睡,我心裡特別特別地高興,我和自己說,我們終於是走出來一條路了,我們終於是有希望了。”

雷俊說那是他記憶當中最最高興的一天。

一個村和2000頭牛

2015年11月20日,北朝南村38戶養殖戶組建了“謀發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謀發”這個名字是雷俊起的,“謀求發展”不僅是雷俊的心願也是全村人的夢想。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合作社採取大戶帶小戶,貧困戶貸款入股大戶的形式,繼續擴大肉牛養殖。可是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四個難題:一是融資問題,肉牛養殖投入高,群眾能拿得出來的資本金有限,個人找銀行貸款數額不會多。二是防疫問題,肉牛養殖精細化程度高,疫病預防和控制需要專業力量支撐,村民的養殖技術也需要從零開始培訓;三是水電問題,北朝南村歷來缺水缺電,大規模養牛缺了水電根本行不通;四是銷路問題,養出來肉牛如果銷路不暢那豈不是找死?

水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首先要解決的是融資問題,雷俊和新和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禹彬一起去找到了鄉黨委書記李連映,請他幫忙協調解決融資問題。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我跑了五六次信用社,和信用社的趙建偉主任反覆彙報,反覆協商,最終促成了一種全新的信貸品種—肉牛產業貸。”李連映告訴記者。

這個叫“肉牛產業貸”的全新融資方式,是在謀發肉牛養殖合作社戶聯戶保貸款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那麼戶聯戶保又是怎樣的操作呢?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本合作社及成員願意共同參與對各聯保小組獲得的貸款進行償還,當聯保小組其中有成員未按期償還所獲得貸款時,合作社及成員自願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及其引起的一切相關損失及經濟賠償。”這是2016年6月21日,新和村委會北朝南村謀發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成員簽下的共同還款承諾書的一部分內容,24名社員共同簽字、按手印,實現戶聯戶保、共同擔保,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大家承諾,一旦承諾書上的社員中有人沒有能力償還貸款,其他的人願意幫他償還。

2018年9月,德苴鄉獨創的“肉牛產業貸”得以實現,成為養殖戶脫貧致富的“加速器”。“肉牛產業貸”,是德苴鄉黨委、政府與信用社合作探索,以500萬元項目資金作為風險保證金撬動5000萬元貸款。德苴信用社按1:10的比例,以5.22%的貸款利率每年向符合條件的肉牛養殖戶發放5000萬元的貸款。通過合作社社員共同簽訂戶聯戶保、相互擔保的承諾,信用社根據養殖規模及家庭實際情況,每戶農戶最高可獲得30萬的貸款。

村民郭丁香2014年打算髮展肉牛養殖,那時候她家只能申請個人小額信貸,她家的最大額度只有2萬元,2018年通過戶聯戶保的肉牛產業貸,她家一下子就申請到了30萬元的貸款,養殖規模從原來的4、5頭擴大到了4、50頭,還擴大了圈舍,每年出欄100多頭肉牛,年收入20多萬元。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3年多來,合作社一直以這樣的方式發展肉牛產業,期間從未出現過一筆逾期貸款,貸款資金780萬元”雷俊說。

肉牛產業貸的產生是基於養牛戶的彼此信任大家抱團取暖,鄉黨委政府從中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拿出了500萬的擔保金,這個由德苴鄉首創的信貸模式切切實實地解決了養牛戶的融資難題。

在縣、鄉、村三級以及相關扶貧掛鉤聯繫部門的支持和協調下,北朝南村相繼解決了引水和三相電的問題,縣畜牧獸醫局派出專業人士對養牛技術和疫病防治進行了指導和幫助,加上近幾年肉牛市場一路看好,銷路根本不用愁,困擾北朝南村肉牛發展的四大難題逐一得到解決。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全村養殖隊伍、肉牛規模逐漸壯大,目前共有肉牛養殖戶89戶(佔到了全村的90%),其中有建檔立卡戶52戶,入社戶38戶,肉牛存欄2000頭,出欄1400頭,產值達1600多萬元。

兩次危機和一個信心

早上6點起床,割草、打草、混合飼料,打掃圈舍,放水,觀察牛吃飼料的情況,把100多頭牛“伺候”好,精料粗料一天得攪拌和投餵兩噸,有時候郭桂蘭忙得連電話都沒時間接,累得連飯都吃不下,一天到晚都在牛圈裡忙碌。

很多人看到養牛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卻很少有人關注到養牛戶的艱辛和不易。北朝南村發展肉牛養殖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經歷過兩次比較大的危機,而這兩次危機都跟疫病有關。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第一次危機是2018年,幾戶養牛戶所養的肉牛同時發生疫病,不長時間就接連死了16頭,損失達到2、30萬元,面對大家的恐慌,雷俊和合作社的社員一起,逐戶去查看疫病情況,並迅速通過各種渠道請來了專家,最終確診這批肉牛得的是支原體肺炎,對症下藥終於控制了疫情。

第二次危機是2019年6、7月份,一戶村民家中養的10多頭牛,突然死了8、9頭,死因不明,這次疫病同樣在養牛戶中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雷俊又迅速聯繫到縣畜牧獸醫局的專業人員,經診斷後,肉牛得的是膠蟲病,對症下藥控制了危機。

“就像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養牛也是這樣的,每一戶養殖戶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但是一下子死那麼多牛,不管是誰都會心疼難過,”雷俊妻子郭桂蘭告訴記者。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其實2018年的第一次危機,雷俊家同樣沒能倖免,他家接連死了7頭牛,第一頭牛早上還吃得好好的,下午突然就倒在地上了,當時家裡就郭桂蘭一個人,她慌忙打給雷俊電話,但他手裡有工作趕不回來。後來家裡又接連死了6頭牛,這次疫病,他家損失了10來萬。家裡損失了牛,但是雷俊最怕的是如果疫病不能及時控制,全村的牛要是都得了病,那可怎麼辦?畢竟讓全村發展養牛,可是他雷俊出的主意啊。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兩次危機的解除,凸顯出了雷俊和合作社的關鍵作用,因為不管是哪家的牛出了事,雷俊和合作社的社員們都會第一時間齊刷刷地出現在他家,大家感同身受、熱心幫忙,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村民郭躍兵家也死過幾頭牛,雖然損失了幾萬塊,但是後來他還是繼續擴大了圈舍,擴大了養殖規模,目前存欄已經到30多頭牛,他說,他對未來很有信心。這份信心是所有養殖戶都堅定不移的。

“以前晚上9、10點鐘,村裡人該睡的已經睡了,到處是黑黢黢的。現在每天晚上9、10點鐘,養殖戶的圈舍都是亮晃晃的,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大家給牛喂夜食的時候。每次看到這種情形,我一邊責怪自己把大家帶上了這麼一條辛苦的路子,一邊又慶幸我們村終於有了盼頭有了希望。”雷俊說著說著把頭別向一邊,他的眼眶溼了。

從北朝南自然村到新和村委會再到整個德苴鄉,養殖戶越來越多,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全鄉共有肉牛養殖合作社5個,養牛戶達1003戶,肉牛存欄3萬多頭。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目前我們肉牛產業產值已經達到了2個億,明年可望能達4個億!”德苴鄉黨委書記李連映沉穩又堅定地告訴我們。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夜幕降臨,郭桂蘭還在牛圈裡忙碌著,她說雖然她有時候會和老雷吵吵,但是她知道老雷心地善良,心裡裝的是村民,忙的是公家的事務,想的是多數人的利益。她說:“我的腳有風溼關節炎,疼起來累起來的時候也想過,如果老雷不當村幹部回家來幫忙,我會輕鬆很多,我們家養牛的規模也可以繼續擴大,但是他就是一門心思想讓村民富起來,其實我嘴上怪他,心底裡是支持他的。”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雷俊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在縣裡工作,小兒子在上高中。當初他曾經勸兒子初中畢業去職高讀個獸醫專業,畢竟現在村裡最缺的還是這方面的人才,沒想到兒子一口就拒絕了,雷俊只能心存遺憾。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得。晚上9點,我們結束了一天的採訪,走在北朝南的村道上,看著四處亮起的燈光,聽著牛群不時發出哞哞的叫聲,這裡的夜晚忙碌而踏實。

從1頭牛到2個億,這個貧困鄉簡直開了掛

抬起頭,星光閃爍,璀璨得如同人們的信念。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我們堅信這裡的人們腳下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通訊員 李佳福

彌渡縣融媒體中心 李武華 歐陽利興

大理廣播電視臺 張麗 金傑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