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2014年以來,全國醫生集團“野蠻生長”,數量超過1000家。

2018年,出現大量“殭屍”集團,還在活躍的只有100多家,醫生集團熱度暴跌,被打入資本市場冷宮。

作為先行者,張強醫生集團逆勢而上,在全國12個城市設點,擁有5家診所,希望三年做到亞洲第一。

跟飛刀走穴不一樣,做醫生集團就是創業,做不到全力以赴,失敗率基本上100%。

資本退潮、熱錢消失後,醫生集團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2014年,醫生集團一炮而紅,立馬受到資本的青睞。全國首個創建的張強醫生集團首輪融資數千萬元。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凱爾瑞腎內科醫生集團緊隨其後,也輕鬆拿到上千萬元的融資。

據上海交大非公立醫院經營管理研究所和《看醫界》傳媒發佈的《中國醫生集團發展報告》,截止2018年末,全國醫生集團數量已逾1000家。

但就在2018年,由於股權分配、運營模式、醫生兼職等多重問題,市場上出現了一大批“殭屍”醫生集團,處於不運營、不運轉狀態。醫生集團似乎熱度暴跌,被打入資本市場“冷宮”。

2019年10月13日在瀋陽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醫生集團聯盟大會上,八點健聞獲悉目前還在活躍的醫生集團數量最多是100多家。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業內風聲四起,醫生集團這條路是不是走不通了?

作為中國第一家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張強對此不以為然。每天,他都在社交媒體上發一句“早安”,配一張以自己為原型的玩偶,戴著眼鏡,咧著嘴笑。外界的質疑,並沒有打亂他的計劃,繼續逆勢而上。他的醫生集團已經在全國12個城市設點,並擁有了5家診所。

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以張強為原型的玩偶

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宋冬雷,目前正在為自建醫院忙得不亦樂乎;沃醫婦產名醫集團創始人龔曉明也在物色醫院選址……中國醫生集團聯盟最初的7大醫生集團都在不遺餘力地忙著“迭代”。

張強認為,自己融資並不難。一邊是,坐落在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醫技大樓的張強醫生集團國際靜脈病中心開業在即;另一邊,則是美國的子公司將會正式成立。

半年多前,八點健聞在《張強醫生集團:四年四次戰略調整,從做加法到做減法》一文中,提出過一個問題,醫生集團盈利嗎?張強當時的回覆是略為虧損。半年過去了,賬面上已經盈利,但隨著擴張的深入,張強此次的回覆仍舊是,“馬上又要主動虧損,投入更多人才和診所佈局。”

醫生集團是創業,不全力以赴失敗率100%

八點健聞:醫生集團目前主要面臨什麼問題?

張強

:這一兩年,醫生集團會面臨調整。正規的醫生集團機會更多;不正規的、運營管理水平比較落後的,或者市場影響力比較小的,可能受到大的影響,一些假的醫生集團會過濾出去。

八點健聞:行業中哪些變化讓你欣喜?

張強:有一個走向比較好,就是大家意識到醫療技術的重要性。醫生集團的本質是提供比公立醫院更好的醫療技術和服務。以前很多人把醫生集團的口號一喊,仍舊是飛刀走穴、中介經紀這種初級模式,技術上與公立醫院沒有區別。

醫生集團有更大的價值,就是能不能引領某一項技術,把行業的水平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就拿靜脈病來說,我們能不能把國內靜脈病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行列裡,這個標杆作用,更具價值。

八點健聞:整個行業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嗎?

張強:比我預期的還要好。去年,各式各樣的醫生集團湧現,有些表現不盡人意。於是,市場產生了一些質疑。那是因為醫生集團的概念被混淆,很多隻是“趕時髦”。今年開始,頭部的一些企業走向新高度,又受到了關注。下半年開始,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找我們瞭解醫生集團的人又多起來了。

醫生集團有兩波高潮。第一波是全國最早成立的7家醫生集團,帶動了一批。第二波是孫宏濤創立的醫生集團,這一波帶動的醫生集團很多,但也最早陷入沉寂,導致資本對醫生集團看淡、看空。但體制外的醫生集團,去年逆勢而上,冒出了一批。

八點健聞:今年想跳出體制的醫生,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張強:第一波是有情懷和夢想的醫生,他們跳出體制,是覺得醫患關係不行,要改善。現在有一些醫生想出來,是因為職業環境發生變化,灰色收入在下降。而體制外的醫生環境在改善,晉升、科研等社會地位在提高。

八點健聞:這一波體制內出來的人多嗎?

張強:人數很難預測。取決於幾個方面,一個是公立醫院,很多政策有滯後性,大家在這條船上,看不到未來危險來臨有多快。所以,很多人趁著改革還有一點空間,就會再等等。

一個是民營醫療機構,今年面臨巨大挑戰,找到好的醫生團隊很難,過去的營銷手段失靈,整個社會辦醫的門檻又下降,競爭對手大量湧現,民營醫院出現倒閉、拋賣。

這樣一來,醫生會搖擺。因此,醫生集團就會單獨起到很大的作用。醫生集團既不是民營醫院,又不是公立醫院,作為一個醫生組織,有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有安全感的一種選擇。

但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醫生集團變得非常的龐大或者非常的成熟,還是處在發展過程。所以,這三方都在博弈,博弈的最終結果是哪個勝出的時候,會決定了整個醫生的流向。

八點健聞:那一撥“殭屍”醫生集團為什麼沒有做好?

張強:目前,中國的醫保支付手段是跟醫療機構捆綁,不和醫生捆綁。在這種環境下,醫生集團能生存,一定是因為它有超越三甲醫院的臨床技術和服務能力。

如果不具備這一點,即便有資本進來,經營都非常困難,人家不認可你這個醫療品牌。所以,大量市場上的醫生集團首先要問一下,你憑什麼在體制外能夠生存,能贏得患者信賴?

再一個,體制內的醫生精力分配沒那麼多。如果把病人引流到民營醫院,自然會受到公立醫院的反對,也不符合法規。

八點健聞:技術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才能跳出來?

張強:至少要中高層水平,才能進入市場。跳出來之後,還得不斷創新學習。總是要跑在前面,不在全國第一,至少是所在的省份做到一流水平,這樣才有生存空間。

八點健聞:哪一種模式或特徵的醫生集團,在未來是走得通的?

張強:醫生集團在中國是創業。既然是創業,成功率是比較低的。做不到全力以赴,失敗率基本上100%。

在中國,各種機會都有。像上海的德達醫院,切入點就是心臟大血管,因為孫立忠教授團隊在這個領域實力很強。我們這個團隊在靜脈病領域基礎最好,才會從靜脈曲張這個方面切入。

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張強團隊在做靜脈曲張CHIVA門診治療

希望通過技術領先,三年做到亞洲第一


八點健聞:張強醫生集團的目標是什麼?

張強:希望在三年之內,做到亞洲最好的靜脈病平臺。就不與國內比了,國內也沒啥對手。

八點健聞:計劃過怎麼實現嗎?

張強:通過技術領先。現有的技術,一定有它的弊病。比如說靜脈曲張,傳統的抽剝手術,住院要五六天,甚至十天,病人痛得難受,還會有併發症。後來好一點,出現了激光射頻,但也可能有血栓發生,還有靜脈破壞以後產生的靜脈炎。我們現在採用了一種新方法,不破壞血管,完全顛覆過去做法。這個技術,有人嘗試去做,但很難做到最正規。

八點健聞:怎麼形成自己的技術壁壘?

張強:就是用心。做的時間長,專門研究,這就不一樣。專門做咖啡的,天天在研究咖啡,跟一個只喝了幾次咖啡,也要開個咖啡館,做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為了進步,我們與世界上的專家,幾乎每隔幾天就互動,經常有病歷分享。

八點健聞:為什麼要強調技術領先?

張強:世界在變,醫學知識也在變。每五年大概就會有一個知識更新。即便現在是一個領域專家,假如不學習,五年以後就可能被淘汰。

比如說,2015年,我們在全國最早引入射頻消融,2017年,我們就把它淘汰掉。不是五年,而是兩年時間。但到了今天,還有很多著名的三甲醫院把這項技術作為他們引以驕傲的新技術。

醫生學習能力足夠好,有足夠自信心,才敢走出這一步。很多人不敢走出體制,最大的因素是對外面的不確定世界缺乏自信。假如你有學習能力,出來怕什麼呢?世界變,你也變。

八點健聞:怎麼定義這個亞洲第一?

張強:病例數量和機構規模是一方面。中國病人多,從數量上能體現一定的價值,但這不是絕對的。我們不能跟國外拼數量。如果以數量來定的話,我們現在一共有幾萬個病例,老早是世界第一名了。真正引以自豪的是質量,每個病人得到的治療質量是不是世界最高水平,比如安全性、複發率以及服務的可及性。

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歐洲醫生在國際靜脈病中心


八點健聞:競爭對手可能是誰?

張強: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我們自己。從技術上來講,我們沒有很明確的一個對手。不過,我們看到了自身有很多弱點,比如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還不夠。前兩天,客戶系統上線以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擔心患者的體驗會不好,又臨時把它下線。

八點健聞:你覺得自己的醫生集團處於什麼水平?

張強:對自己要求低一點,就會覺得挺好的。要求高一點的話,就覺得自己還不夠。做醫生集團,初衷是希望人人享有優質醫療,但目前的服務人群仍是條件好一些、要求高一點的小眾。如果比作馬拉松的話,我們大概只跑了前面幾公里。醫生集團該有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畢竟時間比較短。

診室裡為什麼必須要放一張桌子?


八點健聞:美國的醫生集團很成熟,我們與美國的區別是什麼?

張強:跟國外相比,欠缺的是沒有好的土壤。什麼是醫生集團,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很多醫生可能腦海裡連這四個字都沒有。而且,我們的公立醫療體系是壟斷性質,大部分醫生處在一個舒適區,讓醫生放棄這種舒適,走出體制,門檻非常高。不像美國醫生到attending(主治醫生)之後,都是在私立機構,它有一個成熟的環境。

美國的醫保支付裡,有一筆費用叫醫師費。在中國,醫生是沒有這筆費用的,一切都是跟醫療機構捆綁。這個時候,醫生在沒有一個市場價格的時候,走出體制外是很困難的。

但中國的醫生集團更容易把規模做大。因為,我們的醫療資源極度不均衡,城鄉差異非常大。醫生集團可以跨區域發展,品牌可以很快打到全國各地。美國各個地區的醫生水平比較均衡,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一個患者群,它是屬於分割狀態。農村醫生有一批患者,城市醫生也有一批患者,很少有醫生可以跨區域發展。

而且,國內醫生集團的競爭沒有那麼白熱化,走出體制的醫生還是很少。總體來講,還沒有進入到一個藍海市場,處於藍海市場的這種週期會比國外的要長。

八點健聞:您前一段時間去美國參觀了他們的醫生集團,有什麼樣不一樣的體會?

張強:看到了很多差距。美國很多的診室環境發生了改變,桌子沒有了,醫生跟病人直接面對面。你看我們,隔得遠遠的,病人坐在那邊,醫生坐在這邊。即便坐在一起,都不看病人眼睛的。這種細節上的變化,就看到了我們的差距。人家在變化,我們幾十年過去了,還要求診室裡必須要放一張桌子,不放一張桌子,這個診所還批不出來。

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美國的診室,已經沒有桌子


感觸最深的是去看一家美國診所,像靜脈曲張的這種治療,已經從手術室治療模式變到了office模式。也就是說,在治療室就可以做手術,感染率也並沒有增加,成本反而下降。咱們手術室的話,投入就很大,浪費也嚴重。


八點健聞:哪些地方浪費了?

張強:國內的一些手術必須要住院,住好幾天,才能醫保報銷。有些手術比如靜脈曲張,國外已經做了研究,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率不比普通手術室低,如果維護不好,甚至感染率更高,為什麼我們還要大量投入建設這種層流手術室?

八點健聞:未來我們的發展會像美國那樣嗎?

張強:不會。中國會比較多元化,有公立體系,也有私立體系,呈現多元化的服務。而且各個省、市區域差異很大,主要是文化上、經濟水平上決定了中國更豐富、多層次的服務。

中國不太會像美國那樣,有大量的醫生集團。公立體系,會支撐起基本醫療,基本醫療是老百姓最大的醫療需求。但醫生集團會在專科領域發揮獨特作用,專科垂直領域未來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八點健聞:現在已經淘汰一批“殭屍”醫生集團,未來會不會各個領域都出現相應的醫生集團?

張強:會的。之前我還在跟一個麻醉醫生說,中國還沒有麻醉醫生集團。僅僅過了幾個月,就出現了麻醉醫生集團。所以,各個領域都會出現。未來,各個領域可能都會有一個頭部的醫生集團出現。

八點健聞:很多民營醫院也在發展專科,對醫生集團有衝擊嗎?

張強:總體來講,大部分民營醫院都沒有跳出公立醫院的影子,無論經營模式,還是技術水平,大部分是跟隨著公立醫院。但醫生集團有可能在專科領域、在技術上超越三甲醫院,這是跟民營醫院最大的區別。

活躍的醫生集團只剩十分之一,我們跟張強聊了聊這一行的未來

△張強訪問米蘭,設立歐洲辦事處


醫生集團一半是商業,一半是夢想


八點健聞:團隊有多少人?

張強:40多人,主要在北上廣,都是全職,但我們之後會引入國外的團隊。

八點健聞:會為招收醫生犯愁嗎?

張強:確實,符合標準的優秀醫生會比較少一些,所以我們會花點時間去挑選。

八點健聞:你對這些醫生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現階段來看,我希望這些醫生都是種子,不僅要求他是一個好醫生,還要具備一定的潛在領導力,一定的影響力。這樣他可以複製出更多的張強醫生,這是現階段的一些要求。

八點健聞:在醫生這塊的投入大概會佔到多少?

張強:接近百分之五十。

八點健聞:擔心把他們培養好之後,他們會跳槽嗎?

張強:不擔心。我們爭取變得更優秀,成為這些醫生最好的選擇。也會推出期權激勵機制,將來優秀的醫生會高度捆綁。萬一有個醫生能力很強,願意出去自立,這也是我們的成功,也是我們的驕傲。

我以前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過一句話,只有市場上有大量醫生集團的時候,這才是我們的價值體現,也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夢想之一。這個夢想雖然跟商業不一定吻合,但我以前說過一句話,張強醫生集團,一半是商業,一半是夢想。兩個都能實現,那不是更好。


譚卓曌|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