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健康扶貧——開對“藥方”治“窮根”

近年來,子洲縣緊抓國家衛健委幫扶機遇,積極強化對口幫扶,健全縣鄉村基礎醫療設施,創新實施醫療制度改革,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預防在基層”的目標,切實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醫療服務保障。

子洲县健康扶贫——开对“药方”治“穷根”

推進對口幫扶 全方位提升醫療“軟實力”

“以前不敢用的藥、不會用的藥,現在敢用、會用了;以前不敢做、不能做的手術,現在敢做、有條件做而且能做得很好。”子洲縣人民醫院內科醫生李偉華這樣描述著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的變化。為了徹底解決子洲醫療人才短缺、隊伍老化、服務水平較低等發展瓶頸,2016年以來,國家衛健委牽線搭橋,先後促成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與子洲縣人民醫院結成“幫扶對子”,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結對幫扶子洲縣中醫院,由對口支援醫院每年選派專家蹲點幫扶,一年一輪換、一幫幫五年,從醫療技術、醫院管理、服務理念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提高子洲的醫療水平。

截至目前,共有20名專家先後蹲點幫扶子洲2所縣級醫院,開展示範教學手術286例,舉辦講座362場,培訓醫務人員9100人次。同時,指導子洲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榆林市首例手術9臺次,子洲縣首例手術39臺次,填補了子洲乃至榆林市多項醫療技術空白。

與此同時,為了使這2所縣級醫院真正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幫扶團隊著重從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入手,組織召開培訓會,對創建二級甲等醫院所面臨的問題、需要開展的工作進行分解細化、明確重點,使各科室對創建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應對有效。2018年4月,子洲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達標,被市衛健局授予“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同年10月,子洲縣中醫院順利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複審。

遠程信息化建設的成功對接,是幫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為了讓棘手的疑難雜症及時得到救治,幫扶團隊率先按照“互聯網+醫療”的思路,建立遠程會診對接,推動子洲縣引進“移動智能+健康扶貧”項目,實現全國三甲醫院與子洲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成功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切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全國各地的優質醫療資源。

健全醫療機構 立體式築牢健康“硬保障”

9月13 日,總投資9000 餘萬元的子洲縣人民醫院投入使用。該院的病床床位由之前的220張增加至463張,極大地滿足了老百姓的就醫需求。醫療衛生事業事關百姓的身體健康,加快醫院建設作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被子洲縣列為重點推進的民生實事。該縣立足縣情實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原則,改擴建子洲縣人民醫院,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建設,創新建設國醫館,做到貧困村衛生室全覆蓋,逐步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

在為現有鄉鎮衛生院健全配齊設施、設備、人員的基礎上,子洲縣新建何家集鎮、淮寧灣鎮、磚廟鎮3所鄉鎮衛生院,同時創新性地在鄉鎮衛生院建立國醫館,為群眾提供推拿、艾灸、按摩等中醫理療服務。目前,該縣已建成鄉鎮衛生院18所、國醫館7個。

針對農村人口外流嚴重現象,子洲縣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推行“一村建站、聯村服務”醫療新模式,對人口較少、面積較小、距離較近的行政村聯合設置中心衛生站,配備2至3名有資質的鄉村醫生,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對距離較遠、人口較多的貧困村,該縣按照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加大建設力度,做到治療、診斷、藥房、公共衛生室四室分開。今年新建的5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實現了全縣所有貧困村中心衛生站(室)全覆蓋。

同時,該縣組建了2支縣級醫院公共衛生服務小分隊,巡迴開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將小分隊下鄉義診與村醫入戶隨訪、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有效結合,極大地滿足了偏遠鄉村群眾的健康需求,被老百姓稱為“家門口的貼心醫護、鄉間裡的健康衛士”。

改革醫療體制 多維度提高群眾獲得感

為了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健康紅利”,子洲縣積極改革醫療體制,推行“新農合貧困人口按人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實施“健康扶貧二維碼”進戶,切實讓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同時達到未病先防的目標。

2016年,子洲縣按人頭支付制度改革率先在老君殿鎮醫院試點推行,整合全鎮貧困人口的新農合資金,按人頭統一調配使用,取消門診、住院起付線,提高貧困人口就醫報銷比例,並配合建立了簽約服務機制,為每個行政村確定1名家庭簽約醫生,與群眾簽訂服務協議,由簽約醫生定期為群眾體檢覆查、督促患者按時用藥,實現未病先防、小病即治。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了59支由272名縣、鎮、村三級醫師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其中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 80%以上,貧困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實現了貧困人口住院率和縣外轉診率下降,貧困人口實際報銷水平、新農合資金結餘率、基層醫務人員參與貧困人口健康管理積極性明顯提高的“一降三提”效果。

此外,該縣依託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創新實施了“健康扶貧二維碼”進貧困戶工作,為每戶貧困戶建立一份電子檔案,記錄貧困戶所有健康信息,並由簽約醫生隨時更新。這個舉措不僅增加了簽約服務的實效性、真實性、科學性和規範性,還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簽約底數不清、動態管理複雜的頑疾,更為貧困戶隨時瞭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提供了便利。截至今年6月底,該縣“健康扶貧二維碼”進戶工作已實現貧困戶全覆蓋。

本報通訊員 杜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