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近年來,子洲縣以“生態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惠民”為主線,在林業產業、退耕還林、生態效益補償、林業工程、生態護林員等項目上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2018年全縣山地核桃已掛果3.1萬畝,預計產量682噸,產值2046萬元,可帶動數千貧困戶實現脫貧,走出了一條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的生態扶貧新路子。

山川都是“花果山” 樹木能變“搖錢樹”

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新世紀以來,子洲縣一直致力於改善生產條件,改變生態環境,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生態重點工程,先後開展了三年植綠、五年林業大提升等活動,將荒坡禿嶺變成青山綠塬,讓千巖萬壑改了容顏。目前,全縣林地面積達到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4%,以生態防治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流域綜合治理面積達到1225平方公里,佔到全縣總面積的60%,子洲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榮譽稱號。

山川已是花果山,樹木怎樣能變成搖錢樹?針對這一問題,子洲縣搶抓第二輪退耕還林試驗示範縣的建設機遇,大力發展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山地核桃產業,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推進過程中,子洲縣探索形成“黨支部+貧困戶”“企業+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多元模式,用足用活“產業精準扶貧工具包”,按照每戶5000元標準扶持貧困戶發展核桃產業。同時,聘請山西核桃專家,對18個鄉鎮的88個貧困村進行了全覆蓋技術培訓,累計培訓農民4200多人。通過政策、資金、技術“三輪驅動”扶持,目前,全縣已累計栽植核桃26萬畝,建成千畝以上標準化示範園62個、萬畝核桃鄉鎮8個、三何路5萬畝核桃產業帶1處、省級核桃示範基地1個、大苗核桃示範基地6個。林下套種黃豆、馬鈴薯、紅蔥等10.9萬畝,實現“生態經濟長效穩增收、林下經濟短期能見效”的雙贏目標。

在雙湖峪街道辦佛堂墕村,核桃、蘋果、仁用杏等林果有700畝,採用林糧套作的辦法,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收入,貧困戶還能享受扶持資金和生態補償。

守護“綠色銀行” 攜手奔向小康


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生態改善是子洲人民群眾的夢想,現在更成為脫貧致富的法寶。

“記得小時候,這山都是光禿禿的,春天一颳風滿天黃塵。現在近一半的地栽樹種草了,作為一名護林員,能守著這些樹,每天看見綠,心裡就覺得舒坦。”三川口鎮後米脂溝村生態護林員張安感慨地說。

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綠色成果,也為了提升生態扶貧的覆蓋面和普惠率,子洲縣按照“縣管、鄉聘、村用”原則,聘用234名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年人均工資9600元。每年該縣以“一卡通”方式,按期兌付貧困戶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47.83萬元,惠及貧困戶1.11萬戶34679人;每年造林綠化吸納貧困人口務工1.5萬人次,勞務增收3000萬元;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為貧困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21個;開發生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打造“四大名山”“佛殿堂生態示範園”“金雞山生態公園”等生態旅遊景點,增加貧困群眾其他經營性收入。

子洲:栽“脫貧樹” 收“致富果”

如今,一處處景點就是脫貧的希望,一片片綠蔭就是農民的“銀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思想,正在子洲生態扶貧的實踐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據《榆林日報》,作者:魏麗娟,裴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