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天成山,又名雙髻山, 海拔342米,位於長泰縣東南部,是廈門入泰第一山,距廈門市區30公里,距長泰縣城7公里,和天柱山遙相對峙。天成山山形狀如馬鞍,峰頂為岩石構成, 分為南北對峙的兩峰, 南號“天成”,北稱“晞髮”,雙峰聳峙,分外嬌媚,常有祥雲飄蕩,瑞氣氤氳,遠遠看去,宛若風華絕世的古代美女的雲鬟翠髻, 令觀者心醉神怡,暇思悠遠,故古代有“雙髻晴雲”之稱, 為長泰古“武安八景”之一,近年又入“長泰新八景”之列。歷朝歷代,有不少文人騷客,為天成山的旖旎風光所傾倒,寫下了留傳萬世的佳句華章。明代的長泰縣令方定就有《雙髻晴雲》一詩:“雙髻東南衛武安,奇峰時鎖白雲間。白雲散盡晴光照,放出青青兩翠鬟”。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歷史上,此山曾是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的施威疆場,棟樑之才潛修成器的發祥之地,唐朝末年黃巢揭竿舉義,入閩至泰,曾憑天成山之險與前來進剿的唐軍浴血奮戰。元至正五年,漳州路高指揮蔡淳大破嘯聚於天成山作亂害民的叛匪萬貴、何迪。明嘉靖四十五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揮師入閩,將士戮力同心,奮勇殺敵,全殲盤踞於天成山的倭寇。清順治九年,鄭成功屯兵廈門,進攻漳州,在天成山安營紮寨,憑藉連環十八洞的奇險與兵力遠勝鄭軍的清兵巧作周旋,克敵制勝。清康熙年間,三藩作亂,叛變清庭的耿精忠率兵據守天成山,被清軍剿滅。在這座外貌娟秀的山峰上,曾上演過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史劇。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官帽石

車駛向天成山, 進入山門,爬過一段崎嶇山路,停在一個狀若官帽的巨石前,我們下車開始步行覽勝。巨石高約20米,上寬下窄,正中有一箭簇般標記,就象古代官員頂上烏紗,只差沒有左右兩個翹翼,故稱官帽石。 傳說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任漳州牧時,踏入朝天領古道,天成山雙髻峰映入眼簾,吟出“雙髻峰”詩一首;“絕壑藤蘿貯翠煙,水聲幽咽亂峰前。行人但說青山好,腸斷雲間雙髻仙。” 誰知山風襲來,吹去老夫子的官帽,落到了天成山的半坡上。這帽子見風就長,最終長成現在的樣子。官帽石上鐫刻著“南無阿彌陀佛”,是臨漳諸縣善男信女的許願石。民間相傳,明朝永樂年間長泰仕子林震的母親曾在此拜石許願,祈求神靈保佑兒子金榜題名, 能遂凌雲壯志。後來,林震參加永樂十八年(1420年)鄉試中舉,並於宣德五年(1430年)參加殿試奪得狀元。果然蟾宮折桂,獨佔鰲頭,平步青雲, 此石因而也被人稱為狀元石。因此人們以為此石頗有靈氣,善男信女紛至沓來,燒香拜佛敬,此石也受了不少香火。時至如今,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每逢高考、中考臨近,也接踵而來,跪叩此石。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官帽石之側立著一個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的石碑,刻有《瑞煙巖記》,此碑是乾隆三十五年楊瑩鐘的曾孫、元孫及住持僧所立,記述楊瑩鍾營造天成園林及瑞煙巖的始末及瑞煙巖的興廢。楊瑩鍾(1566~1653年), 字亮閎, 號鵬遙, 長泰縣城後庵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 他與弟弟楊鼎鍾同榜考中舉人。第二年, 楊瑩鍾聯捷考中進士。楊瑩鍾為官清正,體恤民情,做了不少澤被黎庶的好事,百姓口碑稱頌。後官至粵西方伯(即布政使)。當時太監魏忠賢頗受昏君的寵幸,把持朝綱,權傾天下。許多朝臣為了自保,向魏忠賢獻媚表忠,仰其鼻息,魏忠賢及義子崔呈秀素慕楊瑩鍾賢才, 想收買籠絡。而楊瑩鍾對魏忠賢的倒行逆施切齒痛恨, 拒不就範。因粵西位處邊遠地區, 魏、崔鞭長莫及, 楊瑩鍾僥倖得以免遭橫禍。明天啟二年(1622年),楊瑩鍾索性辭官返鄉。他先是在鄉里設館授徒,後來由於倭寇不斷騷擾閩南沿海地區,為了保衛家鄉,他帶領家兵在長泰通往省城的必經之道——朝天嶺設防。沒想到這一舉動驚動了朝廷,奸臣趁機向皇帝進讒言,誣告他“圖謀不軌”,說他招兵買馬、訓練鄉民是要造反。朝廷聽信謠言派兵前來圍剿,楊瑩鍾一怒之下,率全家百口人上天成山隱居,在當時被稱為“雙髻山”的北峰 _ 天成峰上修路、築寨, 鑿地、劈洞, 建了萬石樓、清虛閣、巢父居、梳妝亭、心遠堂等,還倡修梵剎瑞煙巖,終老山林。楊瑩鍾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去世,享年87歲。可惜瑞煙巖屢經兵災戰禍,歷劫而毀,如今只留給後人悠悠追思與無限惆悵。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瑞煙巖記

《瑞煙巖記》是一篇記述天成山瑞煙巖寺興衰的文字碑,碑文由瑞煙巖寺史建者楊瑩鐘的曾孫楊烜亨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所撰寫,由元孫揚有年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立碑於此。《瑞煙巖記》記述了寫碑文的緣由,瑞煙巖第一、第四任主持的業績,還有天成山寨毀損的原因,及楊家人對未來的寄望。密密麻麻700多個楷書刻字,經歷了400多年的歲月侵蝕,字跡清晰可辨。據《長泰縣誌》記載, 瑞煙巖“憑崖而屋,堂兩廂,……下臨丈許,高樓聳峙,樓門與佛殿對。……構齋堂一座,俯臨堂下,若巢樹巔而棲白雲者。開窗遠眺,則目窮千里,而山川雉堞,隱隱入望中,所稱洞天福地,不是過也。” 解讀《瑞煙巖記》是瞭解天成山人文歷史的一把鑰匙。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楊瑩鍾植樹處 (芒果樹)

離開官帽石向上,只見映入眼簾的有一棵生機勃勃的芒果樹,高聳入雲,滿樹繁英密蕊,馨香襲人。據說,這棵芒果樹是楊瑩鍾當年得罪了魏忠賢, 因擔心受到迫害,於天啟二年(1622年)告老還鄉返回長泰故里, 舉家上天成在此親手種下,已歷經四百餘年的滄桑, 這棵芒果樹仍一年兩季開花兩次結果,果實呈鵝蛋形,大可盈握。成熟時皮色金黃,果肉香甜適口, 成為天成山一處獨特的景觀。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觀音洞

芒果樹樹下,即是觀音洞,乃巨石覆蓋的天然洞穴。洞前砌就石埕,甚是平坦。此觀音洞有一神奇傳說,說是古代有一位事母至孝的樵夫,經常夏頂烈日,冬冒嚴寒,櫛風沐雨,不辭辛勞上山砍柴,賣柴得來的錢大多用來供養母親。有一天雷鳴電閃,驟雨傾盆,樵夫躲入洞中避雨,山洞突然坍塌,岩石把洞口堵得嚴嚴實實,樵夫無法脫困。他念及母親此後無人侍奉,哀慟欲絕。百思無計,於是一心念佛,祈求觀音大士救苦救難。突然,只聽轟然一聲巨響,洞門復開,樵夫得以重見天日,原來是樵夫孝行感地動天,觀音大士顯靈施救。後人因而稱之為觀音洞。楊氏父子未顯貴發達時曾在觀音洞讀書,楊氏父子中舉後為酬謝神恩,即出資重修觀音洞。除了文革期間一度中斷,自古至今,觀音洞前香火鼎盛,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洞中供奉觀音大士,寶相莊嚴。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楊瑩鍾讀書處

觀音洞還是楊瑩鍾讀書處。明朝萬曆年間,長泰人楊泰攜子瑩鍾、鼎鍾在此苦讀,楊泰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中舉,楊瑩鍾楊鼎鍾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中舉。萬曆三十二年楊瑩鍾參加會試又中了進士,楊家“一門三舉一進士”傳為長泰的佳話。楊氏父子為答謝天成山的神靈,便在他們讀書的山洞旁建一座寺廟,依“瑞煙嫋升、紫氣東來”之意取名“瑞煙巖”。據《長泰縣誌》記載,瑞煙巖是“憑崖而居,一堂兩廂,中祀如來,堂前做一露臺,奇花異卉列於前”,可見寺廟當時蔚為壯觀,可惜後來被毀了。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古寨門

因為史料的失散,天成古寨具體的建寨年代以難確定。民間傳說:唐朝末年,黃巢入閩就曾駐紮在天成古寨。《長泰縣誌》明確記載: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反叛朝廷的萬貴、何迪屯集在天成山山寨,漳州路高指揮、長泰人蔡淳率官兵在天成山古寨平定了叛亂。那時就有天成古寨,所以建寨的時間會更早些。明天啟二年(1622年),廣西布政使楊瑩鐘不受魏忠賢的拉攏,辭官還鄉歸隱天成山,並投入了銀兩修建天成山寨使天成山煥然一新。康熙十四年至十六年,鄭經部下吳淑與漳州人蔡寅一起成立白頭會、修齋會,天成山成了反清復明基地。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軍福建總督郎廷相率兵圍攻天成山,吳淑與蔡寅配合默契,在天成山與清軍周旋,打退清軍的一次次進剿。後來因為天成山存糧不足,吳、蔡兩人才下山。朗廷相惱羞成怒,下令摧毀天成山寨。如今展現在眼前的正式明朝的古建築。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松石居” 門匾

在一座古寨大門前,有一塊門匾,長度與旁邊的大門長度差不多,但中間已裂開。匾長約1.5米,寬約0.5米,厚約0.1米,居中處寫著 “松石居” 三個大字,書寫規矩,門匾右上方的小字寫著 “為朋遙先生書”,左邊寫著 “黃道周” 。匾上蓋了3個章,上款1個章、下款2個章。“朋遙”指的是在天成山修築古寨的明代大官楊瑩鍾,“松石居” 門匾應該是黃道周當年遊天成山時為楊瑩鍾題的詞!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明代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人,明末著名的學者、書畫家、民族英雄。天啟二年(1622)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明亡後抗清,被俘殉國,諡忠烈。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佛字崖

繞過觀音洞經過古寨門再往上走一段路, 既見佛字崖,佛字崖是天成山著名景觀,從馬洋村遠遠看去,即可看到刻於巨石崖上的“佛” 字,筆力雄渾,塗以朱漆,紅光燦然,赫然醒目。字高12.8米,仿自雍正皇帝御筆所書的字跡,為當今世界“佛”字摩崖石刻之最。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佛字崖前有一重達2.5噸的石香爐,雕工甚是精緻,裡中插了不少香燭。佛字前有一石砌平臺,用石制雕欄圍就。可容納近百人。站在此平臺上,山風浩浩,衣袂飄飄,登臨望遠,心曠神怡。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連環十八洞

過佛字崖後是連環十八洞,這18個山洞連環相通,詭秘神奇,洞中套洞,洞上有洞,酷似地下迷宮。洞從龍首石潛入,左彎右拐,最後從山頂石鼓出來,鑽完18個洞,須2個多小時。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當年鄭成功、鄭經父子,屯兵天成山。清朝皇帝視為心腹大患,調兵遣將,前來圍剿。當時的清軍兵多將廣,戈矛映日,人馬如潮,旌旗招展,馬鳴震天。鄭成功以寡敵眾,就憑藉天成山連環十八洞的險要地形,連挫前來圍剿的清朝精兵勁旅。這連環十八洞確有尋幽探秘的價值。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摸乳石”

順著山路往上走,我們來到“摸乳石”。“摸乳石”是一道險徑,由一些奇形怪狀的巨石相依相疊,虎踞豹蹲,犬牙交錯,形成一條狹隘的石縫。遊客經過摸乳石,都覺得妙趣橫生,驚險剌激,覺得不虛此行。要通過摸乳石,須“側身,收腹,下蹲”,要通過這奇窄無比的石縫,容不得你昂首挺胸,奮然前行。只能老老實實地側身貼壁,小心翼翼一步步挪動,否則前胸後背將被石縫緊緊夾住,寸步難移,進退不得。摸乳石名稱蓋由此而來,遊人過此,定然要被這巨石輕薄一番,尊嚴盡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通過摸乳石,眼前即是一條嘉樹夾道的山路,美景當前,心胸豁然開朗。山風送爽,粉蝶翩躚,幽篁漫舞,不時有彩翼斑斕的鳥雀被腳步聲驚動,從萬綠叢中騰飛而起,直上青霄。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天成山的樹木屬亞熱帶植物,山路兩旁的樹木枝條交纏,竟形成圓拱形的綠色通道,令人嘆為奇觀。此初冬之時,雖然百花凋零,但滿山蒼松翠竹,依然綠意醉人。奇石橫臥,玲瓏怪異,使遊者賞玩難捨,驚歎不已。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樵夫洞

位於天成峰南側的小孤峰上,地勢險要, 據傳為砍柴人休息與儲藏柴火的地方.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又是古寨門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石鼓巖

轉過一道寨門繼續前行,就見石鼓巖,石上擱有一長條形的石板,人若踩在此石上,就會發出轟然鼓聲。相傳鄭成功與鄭經屯兵天成山時,此石鼓做為當敵人來犯時示警及號令將士之用。與石鼓相對的,有嵌於對面山坡上的幾塊巨石,而與石鼓之下不遠處,有一石頭酷似一老態龍鍾的僧人,正在向那狀若巨佛的巨石稽首敬拜,被號為“老僧拜佛”,令人稱奇的是對面那懸崖絕壁上,居然築有一段甚為齊整的寨牆,下臨萬丈深淵,地勢兇險,據說近百年來無人攀登過。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天成山碑

碑文刻在後面那塊大石上, 現在碑文已經模糊不清, 不可辨認.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加令崆

離天成峰峰頂不遠處有個穿空而徑的巖洞, 俗稱“加令崆”, 意為“加令”(八哥鳥)棲息的石洞, 亦稱"通天洞" 。這個巖洞依著山勢, 由數十個巨大的岩石自然累疊相支而成, 洞長十多米, 高約2米, 寬約1.5米, 洞底約呈60度的傾斜。遊人要從北坡上、下頂峰,便要通過這個洞。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而穿行此洞, 須小心翼翼,手腳並用。上行時, 手應抓住洞底或洞壁的石縫, 腳蹬洞底岩石上的小凹處, 匍匐身子, 一步一步地攀援; 而下行時, 就得下蹲, 手扶洞壁慢慢下落, 最險處可半坐半滑, 也可轉過身子手抓著石縫, 一小步一小步地倒退下落。過此洞雖有驚險, 但遊人歷險徑之後, 總有不盡的情趣和感慨, 且念念難忘。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加令崆"的進、出口處。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仙腳桶(天池)

“加令崆” 之頂,即是人門所說的“仙腳桶”,又稱“天鏡”或“天池”。天成山有不少神奇的景象,引人入勝。在一塊巨石上,鑿有一個深2米、面積約6平方米的圓水池,池中長年積水,永不幹涸。它是在通天洞頂一塊巨石上人工鑿成的橢圓形大石窟,窟中蓄水,終年不幹涸,實在令人遐想。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關於天池功用,是天成山的一個謎。目前有幾種說法,一是天成山寨主楊瑩鍾特意請人鑿成,專供愛女楊鴻英洗浴之用。二是用來貯藏生活用水,三是消防用水,用於撲滅山火和防止敵人火攻通天洞寨門。四是古炮臺的遺址。但是無論何種用途都存在疑問:水源在那裡;如何保證水質、水量,用做炮基又過大。具體的功用還是不得而知。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古寨牆。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離開天池,再走一段山路,即是天成最高峰。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通靈石

通靈石位於天成山的最高處,長年享受著天地靈氣的滋潤。據說此石有靈氣,可祈福禳災,備受人們推崇,常有信徒上山燃香許願,民間傳說,明朝初年長泰五大風水先生勘定天成山通靈石是個“天鵝浮卵”穴,擁有它子孫後代能飛黃騰達。家住天成山麓的大師兄薛克光(惠祖)辭世三年後,戴弘亮、楊垓、蔡益讓惠祖的兒子帶上先人的骨骸,要他在通靈石裂開的時候將骨骸放入裂縫中。是時楊垓口唸咒語,通靈石果然裂開,火光亂竄,薛惠祖的兒子見狀驚呆,抱著骨骸跑下山,錯過了時辰,通靈石就在也合不攏了,因此,形成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外形——熊貓吃筍。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身居此峰極頂,縱目騁懷,無限風光,一覽無餘,令人豪情激盪。東面天柱山突兀崢嶸,穿雲破霧。南部漳州平原沃野千里,一碧無際。北部十里村農舍錯落有致,阡陌縱橫。遠處的閩南最高峰吳田山連綿起伏,雲封霧罩,連長泰縣城的高樓大廈也歷歷在目。在對面的山峰的峰頂巨石上,留有一道道清晰的白痕,酷似飛瀉直下的銀瀑,氣勢磅礴,引人注目,人們謂之“石瀑”。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樵陽居 (梳妝檯)

樵陽居,位於天成峰南側,地勢險要,視野開闊。這裡的建築也毀於戰火,僅存古建築遺址。從殘存的石柱、精雕的大青石板上可以看出其他建築應該是很精緻的。從實地看這裡應該是亭閣式建築。這裡本是楊瑩鐘的書房,因為他的女兒楊鴻英有私情,不肯上天成山。此處就成了囚禁楊鴻英的地方。那少年從小習武,兩人意氣相投,常在一起練武,慢慢就私定了終身。被楊瑩鍾知道後堅決反對並把楊鴻英許配給當時縣令的三公子,在結婚的前一天兩人結伴出逃了,到現在灌口的蜈蚣嶺落草為寇了,後被鄭成功招募變成了他的侍衛統領。楊鴻英後來在天成山招募了五百女軍,名為“虎衛女軍”後來這支女軍在與清軍作戰時全軍覆沒。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樵陽洞(梳妝檯), 早已毀於兵燹戰禍,佳人已逝,芳蹤杳杳,只遺下那些合抱粗石柱、精雕細刻的大青石板、柱。埠上野藤蔓延,古樹參差,在此高瞻遠矚,可見植被蒼翠,山景絕佳。楊瑩鍾掛冠歸來,隱居天成山,傍山築寨,依巖修閣,曾建有萬石樓、清虛閣、巢父居、心遠堂、百文屏、天遊嶝、種石齋、豹隱洞、樵陽洞、半鶴洞、松鱗軒、天鏡湖之景勝。當時的天成山,必定是一派桃源勝景,鐘鼓之聲響徹峰巒峽谷,吟唱雅韻繚繞雲際霞間。目睹現在一處處遺留古蹟,遙想當年,發思古之幽情,令人感慨不已。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獅子巖

再下去是“大官位”,也稱獅子巖,因其形恰似獅子張口而得名。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金銀坑

梳妝檯之下,有一大石坑,坑壁用花崗岩砌就,深約兩米,十多米見方。此坑又稱金銀坑,據傳是當年楊瑩鍾及後來的鄭成功儲藏金銀財物之用。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銀庫

只距數步,即有一古石室,書有“銀庫”字樣, 地形險要。這是一個花崗岩條砌成的長方形深坑,當地人稱之金銀坑或銀庫。據說是天成山寨用來儲存銀響的地方。從這個大石壁上所遺留的卯眼,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上面還附有古建築物。有說是楊瑩鍾建的,有說是鄭成功建的。但是目的肯定是儲存器物的,真是的用途也備受爭議。一是軍械庫,用來放刀、槍、棍、棒的。二是水牢,古人關囚犯也常用水牢解決問題;三是銀庫,儲藏金銀財寶的!民間傳說楊瑩鍾臨終前曾說他在天成山藏金兩甕,留給“來日有福所之人得之”民國時期有豪強組織人員上山掘遍,但一無所獲。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佈政廳

佈政廳位於古寨的邊緣,上覆巨石,佐以人工,而成天然的石室,是天成山最大的一個洞室,依地勢構雙層,開設雙門雙窗,光線充沛,可進可出。明朝天啟年間,楊瑩鍾在此集徒講學,培養士子楊瑩鐘的子孫相繼中舉登科。據說此處也是鄭成功的作戰室,在此與手下將領商議攻打長泰縣城的對策。石室冬暖夏涼,實是洞天福地。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一線天天階

讓人讚歎不絕的天成山的天階,亦稱一線天,就在眼前。旅遊勝地多一線天,而天成山的一線天,可謂其中之冠。此處依山勢鋪就172層石階,陡峭驚險,有鐵鏈讓行人手扶助力,可讓遊者放心上下。天階兩側巨石摩雲,登高確有登天之感。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天階之側的石壁上,有一圓形洞穴,這就是 “漏米倉”,傳說漏米倉乃是仙人所賜,會自動漏出白花花的大米,每日漏出的米不多不少,恰好供上山的香客及山寺僧人食用,而一位土豪心生貪念,仗勢霸佔,想藉此大發橫財。 他嫌漏米口只有茶杯粗細,於是取來鋼釺,親自挖鑿洞口,想不到洞口非但未挖大,反而被石屑堵塞,從此再也漏不出米來,仙人震怒,降罪斯人,那位土豪不久也就鳴呼哀哉了。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下到天階盡處,向上眺望,一級級石階依山而上,如入雲際。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朝天大道

天成山的東麓是朝天嶺,這裡有條聞名的古驛道——朝天大道,唐朝起,它便是漳州府、長泰縣赴省晉京的一條主要通道。江西省永新縣人,明代郡司馬龍遂, 曾作一首詩詠朝天嶺:

過朝天嶺

咫尺星辰似可捫, 蒼藤古木自朝昏

飛泉噴壑蛟龍怒, 危石霾雲虎豹蹲

峭壁青天稀去鳥, 清秋白晝聽啼猿

山中老叟來相迓, 指點荒原幾處村。

另據嘉靖《長泰縣誌》載:龍遂, 吉安人,同知。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明正統五年(1440年),在朝天隧道口設立巡檢司。明萬曆年間,知縣管橘組織重修, 平險拓寬, 方便行人。於是,百姓頌之。”

平朝天路

誰披荊棘,坦成周行。

伊侯為政,如砥漸平。

時使說勸,慰藉聞明。

馬焉載驟,車焉載轟。

人來人往,踴躍前徵。

負擔穩步,共沸歡聲。

願言借寇,喜聽遷鶯。

德不可泯,視此泯貞。

如今,這條古道經拓寬平整,已成為可通汽車的坦途1962年,人們又在雙髻山西麓開通了角泰公路,如今又拓寬改造為標準化公路。交通便利的優勢,將使雙髻山得到進一步開發,不遠的將來,雙譽山可望成為海內外遊客嚮往的、風光綺麗的地方。

尋幽攬勝,長泰天成山

天成山成名於明朝,歷史積澱豐厚,歷朝歷代,有不少文人騷客,為天成山旖旎風光所傾倒,寫下了流傳萬世的佳句華章,更有瑰麗神奇的民間傳說,向您展現其豐富多彩的內涵,現在已經開發成旅遊景點,不過收費有點貴,據說每票40元(我是2008年-2013年去的,不買票)。

聲明:圖本人拍攝,文中部分資料搜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