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文|瑪嗒嗒

生而孤獨的我們,只有自己才是我們到死為止的伴侶。——松浦彌太郎

昨天看了一本書,《給40歲的嶄新開始》,名字很是新奇。作者松浦彌太郎是日本活的最通透的生活大師,雖然沒有最漂亮的臉蛋,但他有最有趣的靈魂。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個年紀的我們到底應該從容面對,又或是如何去應對生活中的齟齬生活呢?

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隨時擔心自己的身體,工作是否出現危機。

人到四十不如狗,這個年紀是真的尷尬。

本來是有點懼怕面對40歲的,畢竟現在90後都已經30歲了。這是一個多麼可怕又無法避免的事實~

無論是哪個年紀的我們,正處在哪個階段,即將迎向哪個階段,我們總歸有一天會迎來這個尷尬的年紀。

如果你已經到了40歲,你又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還沒有到40歲,那麼你又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

我相信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看法、態度和麵對人生終點的部分都不一樣。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更有智慧,更有意義還是更慫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40歲人生呢?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1

我們可以先製作一個年表,20-40歲的年表。

為啥一定要製作這個表格呢,因為好多人一到中年就哀嘆自己碌碌無為,一無所有。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書,不可能你的書裡沒有內容就到了40歲。

就是因為你沒有記錄的習慣,沒有將自己成就得失或人生展望一一記錄,所以就會有種錯覺。

每個人總會有一些後悔或者讓你值得驕傲的事情,寫下來,這就是你的人生財富。

如果你沒有寫年終總結的習慣,那就請現在開始吧。

無論有沒有人看,你都要讓自己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並且最好發表出來,我覺得也類似於現在的公眾號,給自己一個記錄的自留地。也算是給以後的自己一個交代。

如果你真的從20歲開始就有記錄的習慣,到了40歲你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多的高光時刻。

即便那背後有多荊棘,相信你的內心那一刻也是安穩恬靜的。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40歲後的每一天你要當做都是賺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開始。

作者在書裡還建議我們寫5個表格,分別是:重要不重要、要做不要做什麼、你能(不能)做到什麼、喜歡(不喜歡)做什麼、謝謝以及對不起。

重要不重要:人到40歲,時間變得格外珍貴。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或事,而不是有的沒的。

要做不要做:時間越來越短,我們要把精力放在要做,值得做的事情上面。

做不到的部分: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太強求,每個人都是有邊界的,盡人事知天命。

喜歡或不喜歡的:不要買便宜貨,不喜歡的就“斷舍離”。

謝謝以及對不起:對每個人都心生感謝,做得不對敢於說對不起。

2

如果你40歲還是一路狂奔,那麼你一定會跌倒。不要讓自己特別勞累,也不要讓自己一直歇息,真正的態度是設定一個新的起點,嶄新開始。

如果70歲是一個巔峰,那麼40歲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這時候的你應該記住3句話:

  • 我不做這種事:不要做一個“老好人”,四十歲的你應該知道“度”。
  • 抱歉,我不知道:真實面對,不要擰巴。
  • 人生如此,知足常樂:好多人到中年的人,攀比炫耀無處不在,知足常樂才是明智的選擇。

作者40歲才有個正式的工作,這並不影響作者精彩的人生。

剛剛前面說了,做一個20-40歲的年表,作者建議再做一個未來年表,從40-70歲的,每年做什麼寫下來。寫下來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通過具體的事情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

努力讓自己成年,而非“老化”

3

40歲的你,即使步入中老年,也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初學者的心態面對每一天,努力提高自己的視野。

40歲的你要做讓別人開心的事情,讓別人樂意的事情。比如,默默地做善事。這就是從不為人知的事情開始,幫助陌生人。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人與人的差別就是信息落差的差別。

作者40歲開始同時學3門外語,這就是任何事情你都要有主動性。不要讓自己抱有“弱者心態”,比如說我都40歲了,這怎麼這麼難啊,我真是太難了……

不管你是什麼年齡都不要讓自己有這種心態。

  • 默默幫助陌生人。
  • 隨時都要讓自己保持戰鬥的狀態。
  • 隨時做好離世的準備。

每個人得絕症的概率是遠遠小於中彩票的概率。作者在40多歲的時候就把最後的話都準備好了,他是這麼說的:

我希望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瞬間,能夠身旁有人握著我的手。如果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家人沒有在身邊,那麼握住朋友的手,也好。如果朋友不在身邊,那麼護士的手也是可以。如果護士不在,那麼只要身邊不管是誰,只要能握著我的手就好了。

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與他人緊密聯繫,如果在最後一刻能夠與他人握著手,那麼這一生就幸福圓滿不過了。

盡情享受人生,最後一刻全部放手。什麼都不帶走,自己得到的東西一個都不留送出去,一切的一切回饋社會。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這就是作者松浦彌太郎的故事,也是他最後人生的終點故事。

4

這部分其實我還是很有感觸的,因為曾經是護士的原因,看過了太多的生死離別。有些人到最後一刻,都不會有親人在身邊,更不會說緊緊握住你的手。

所以,最後是誰握住我們人生最後一站的人,是很重要,但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松浦彌太郎:餘生不長,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只要抱著熱忱,真心去做的態度,總會找到一個自洽的方法讓自己40歲的人生,

重新開始、不擰巴,不糾結。

餘生不長,讓自己成為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作者:瑪嗒嗒,愛閱讀,愛寫作,專注情感和成長感悟。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