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剛開始弄這個瓜菜大棚的時候,不知道棚裡棚外溫差那麼大。有一天,我從大棚裡出來,衣服都沒套一件就回家做飯,結果得肺炎了。”在隰縣午城鎮衛家峪村,“急性子”的貧困戶薛鳳蘭,給記者講起了她家剛開始種瓜菜大棚的事情。

今年55歲的薛鳳蘭,有4個兒女,孩子多,花錢的地方多,家裡又沒啥產業。在衛家峪村,像她這樣因缺產業、缺技術、缺資金而致貧的農戶有50餘戶。考慮到該村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結合村裡自然條件較差,但耕地面積較大這一現實,2015年,該村敲定了瓜菜大棚這一全新的脫貧產業,村裡7戶貧困戶被吸納進來,薛鳳蘭也在其中。

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但是,村幹部第一次來薛鳳蘭家動員時,卻被她拒絕了。

薛鳳蘭嘴上說著拒絕,心裡卻時刻關注著瓜菜大棚產業的進展情況。按照隰縣的政策,凡發展瓜菜大棚的農戶,每棚補貼3000元,還能享受“富民貸”政策,拿到5萬元的貼息貸款。

“有這麼好的政策,人家都種上了,咱也想著種種試試。”“急性子”的薛鳳蘭不甘落人後,今年春天,她開始試種西瓜和甜瓜。沒想到這一試,她家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長。

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薛鳳蘭的愛人薛福明給記者算了一下今年的收支:家裡一共3個大棚,每個大棚建設費用9500元,3個棚總投入為2.85萬元,種植所需的農藥、化肥、種子等投入約5000元,支出這部分一共是3.35萬元。收入方面,縣裡給大棚的補貼,3個一共是9000元,今年賣瓜收入近4萬元,大致算下來,今年的純收入已經達到7000元。西瓜摘完,薛家又在棚裡種上了辣椒和西紅柿,下半年還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

瓜菜大棚只是衛家峪村脫貧產業的一項。為實現到2018年底全縣脫貧摘帽這一目標,衛家峪村緊緊依託隰縣玉露香梨種植這一產業特色,發展起了282畝玉露香密植園,52戶、182名貧困村民受益;46戶、141名貧困村民選擇了在自家地裡栽植核桃樹。另有53戶、187人因擴大梨果種植面積,申領到了每畝500元的退耕還林補助。

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今年我們為了擴大集體經濟,進一步提升村民收入,還發展起了光伏發電項目,全村共6戶、21人參與,總髮電量10千瓦,目前已實現併網,每度電上網價格是0.98元。將來全部建成後,將完成100千瓦併網發電工程,預計可增加集體收入12餘萬元。”衛家峪村村委主任衛蘭兵介紹說。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衛家峪村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因地制宜搞產業,走出了富有特色的脫貧之路。

2016年,衛家峪村共有3戶、10人脫貧。今年,在特色產業引領下,79戶貧困戶的收入還將實現大幅飛躍,家家小康的生活指日可待。

衛家峪村位於隰縣縣城以南18公里處。該村共有136戶、448人,其中貧困戶共79戶、240人。

該村地處垣下凹地,自然條件差,且缺少資源,村集體收入多年為零,村民的生活過得“緊巴巴”。衛家峪村是隰縣縣委書記李亞麗的包聯村。2015年,經過多次調研,李亞麗同村“兩委”班子對該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重新規劃,確定了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梨果等舊產業提質升級,發展瓜菜大棚、光伏發電等一批新產業的模式,從而使衛家峪村的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要想脫貧致富,心要往一塊想,勁要往一塊使。”在衛家峪村採訪時,駐村第一書記賈偉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一句話,既是賈偉個人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悟,也是該村“兩委”成員關係融洽的寫照。衛家峪村的“兩委”關係非常融洽,班子成員時常在一起交流工作體會。這種氛圍也感染了村裡其他幹部,連駐村幹部和脫貧攻堅工作隊都自覺把身份由“座上客”變成了“主人翁”。

賈偉說,班子成員的心都往一塊想,就是要搞好脫貧攻堅工作,讓村民早日致富。他們之間幾乎很少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就算有,也是對事不對人。會上,紅著臉吵;會後,搭著肩跑。其他村的幹部還到他們村交流學習,都羨慕他們團結友好的氛圍。也正是因為這種團結,他們的工作才能搞好,村民的日子才能一年比一年好。

山西:臨汾這個村 從閒得發慌窮得叮噹 到全村搞產業戶戶有產業

賈偉告訴記者,駐村兩年,他並不覺得苦。因為在衛家峪村這樣團結的氛圍裡工作,即使辛苦,也覺得不算什麼。

結束採訪時,村主任衛蘭兵送記者離開,正巧碰上了剛從村民家出來的賈偉。二人一見面就開始交流工作,誰家的補貼該發了,誰家的梨園缺人手打理了……連記者和他們打招呼告別,他們都彷彿沒有聽到。

一次“灰溜溜”地離開,卻讓記者深深體會到,正是村幹部們全身心的投入,才有了今天衛家峪村民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