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四點

文章作者:水晶檸檬——80後全職寶媽,座標廈門,希望靠寫作拯救中年危機

助教:Daisy


這幾年,“熊孩子”這個詞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你是不是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為了練就十八般武藝,我們給他們報了很多興趣班,結果他們就是不配合。

為了多陪伴孩子,我們洗手做羹湯,可最後孩子卻不買單。

我們委屈焦慮,卻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正如一年前的自己。

一年前,我也是一個很焦慮的媽媽。看到女兒同學,都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鋼琴、舞蹈、畫畫等。我覺得跳舞可以鍛鍊女孩子的氣質,就給她報了舞蹈班。

可是,學了半個多月後,她就不想學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硬是學完了一學期。但是到了第二學期,她怎麼說都不去,一直哭鬧。終於有一次我衝她大吼,甚至還動手打了她。那段時間,我們的關係非常緊張,女兒都不願跟我說話。

其實我也發現,女兒對跳舞沒什麼天賦,而且她跳得一點都不開心。但我總是以愛為名,控制著孩子,卻從不檢討自己。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大人的問題。

發現這些問題後,我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學習育兒知識,並給她更多的關愛,現在我和女兒的關係越來越好了。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無條件的愛

我女兒的爺爺經常對她說:“只要你乖乖的,我們就愛你。只要你好好吃飯,我們才愛你。”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款爺爺?

這種有條件的愛其實不是愛,是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依賴父母,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他們會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長大以後可能會產生不安全感。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做過一項試驗:將一群猴子分成兩組,一組被普通母猴撫養,另一組被特別的母猴精心照料撫養長大。長大後,受到特別照料的猴子,表現更突出,社交性更強。

所以既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無條件去愛他,讓他擁有一段快樂的成長經歷,成為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人。

高質量的陪伴

曾仕強說過:“父母要教小孩子,怎麼說都沒有用,但是你自己一改變,他就跟著改變了。你告訴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他根本不會聽。哪一天你把家裡的酒櫃撤掉,換成書櫃,每天回來不是忙著看電視、玩手機,而是看書。你的小孩子很快就會有樣學樣,跟著你看書。”

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我們應該放下身份,和孩子一起遊戲,享受這份童真;

我們應該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閱讀,感受心的交流;

我們應該放下工作,和孩子一起去旅遊,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之前,霍啟剛的微博上了熱搜。微博中,他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辛苦勞作後,一家三口一起吃農家菜,滿臉幸福。

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四點

他的微博配文這樣寫的: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下面網友評論:“正能量爆棚!親子教育呀!在兒子心裡會印象深刻一生”,“身體力行,給寶寶最好的教育”。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也是。多年以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將會是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愛孩子,從給她高質量的陪伴開始。

不吼不叫

臺灣曾經有一個真實的社會實驗: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看看媽媽是如何用吼叫傷害孩子的。

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四點

視頻中,女兒下課後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卻很不耐煩:

“你要幹嘛?怎樣啦?煩哪,幹嘛一直打!我快要到了,幹嘛一直打,煩哪!”然後掛斷了電話。電話掛斷後,女兒一臉難過……

這種場景我們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吼叫孩子。

但是越吼,孩子越聽不見,他們往往會故意和我們對著幹,比如不睡覺、不吃飯、亂扔玩具等。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對孩子,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不吼不叫。

我們的吼叫,只是情緒的發洩,不僅破壞了親子關係,還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愛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尊重孩子

父母有多強勢,孩子就有多不幸。

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宋倩,就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

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四點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嚴禁吃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垃圾食品,還讓英子每天喝各種養生的藥膳。甚至在不經過英子同意的情況下,媽媽讓她報考清華大學,最後硬是把活躍開朗的英子逼成了抑鬱症患者。

我們可以不認同孩子的選擇,但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多一些寬容。

孟非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就是充分尊重孩子。他說:“我反對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強行加在孩子身上——‘我沒有做到,你必須替我做到,孩子做到了彷彿完成了我的人生夙願’,這種我是不贊成的。我對她其實沒有什麼要求,只要她能健康平安、自食其力地生活就很好了。”

愛孩子,從尊重孩子開始。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父母無條件的愛、高質量的陪伴、好好說話、理解和尊重孩子。父母的修行,從關愛孩子開始。

孩子的出生,父母的重生。我們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教會我們重生。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