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紅旗渠的親水聖地——躍峰渠


躍峰渠渠首紀念碑。躍峰渠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的太行山區,始建於1975年春,於1977年9月15日建成通水。躍峰渠全長244.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溝壑,共有各種建築物1500多個,

青山綠水。躍峰渠自1977年正式建成通水以來,平均每年從漳河引水2億立方米,貫穿紅色老區涉縣、磁州窯所在地磁縣、旅發大會召開地武安市、滏陽河之源峰峰礦區等地區。

渠首紀念碑廣場。1974年秋,邯鄲地委一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重新作出了興建躍峰渠的決定。1975年1月,躍峰渠指揮部成立。同年3月初,工、農、商、學、兵十萬修渠大軍,按團、營、連、排、班軍事化編制,在西起涉縣濁漳河天橋斷,東至京廣鐵路,1009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擺開劈山引水的戰場。

吊橋的對面便是紅旗渠。躍峰渠主體工程包括引渠、總乾渠、主幹渠和5條分乾渠,並建有海樂山等3座水電站,設計引水能力每秒30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64.4萬畝。渠道長度和年供水能力遠遠超出紅旗渠。

水潤萬物百業興。躍峰渠建成後,百里山頭層林盡染,60餘萬畝農田豐產豐收,邯鋼、馬電機聲鳴唱,古趙大地流銀淌金。一位外國友人參觀躍峰渠工程後如此感嘆:“這是中國第二個萬里長城。”

勿忘“硬骨頭戰士”。磁縣民工一團觀臺營三街民工連連長王二根在1975年3月帶領民工開鑿馬鞍絕隧洞。洞口上是一個大陡坡,岩石裸露,怪石嶙峋,險情隨時可能發生。王二根幾次身系大繩,凌空排除險石。一次,他在山崖上找到了立腳之地,感覺腰上繫著繩子使不上勁兒,索性把繩子甩開,奮力撬一塊大石頭,不料用力過猛,“嘩啦”一聲,人和石頭一起滾落下來,幸虧被一樹杈托住,才保住了性命,他不顧休息,繼續施工。


傳承中的愚公移山精神。韓付學,號稱“躍峰渠上老愚公”,當年修渠時他已72歲了。這位年過七旬的老漢幹起活來不服老,和年輕人 著幹。工地倒兩班,他總是連兩班。一天晚上,他搶著和青年突擊隊一塊運沙、備料、搗漿、壘砌,一氣幹了4個小時。

躍峰渠像一條巨龍,穿雲破霧貫通在“三水”之間,創造了人間奇蹟,編織了邯鄲水網。

經初步統計,躍峰渠年均從漳河引水2億立方米,向東武仕水庫輸水近1.2億立方米,35年來累計供水達40多億立方米。

這盛世,如您所願!1958年,周恩來總理到武安伯延公社作社會調查,對山區人民缺水的問題極為關注,提出“多植樹、多養豬,還要把水引到武安”。1959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邯鄲,作出了“邯鄲要復興”的指示。水系百業,水連千家,水興萬物。邯鄲要復興,水利須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