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温度

爸爸是个做事非常有条理的人,也是个非常念旧的人,他总爱收藏、整理很多老物件。我上小学时候的考试卷、用红线和硬币做的中国结,他工作时的记录本、毛主席纪念章等等,他都是珍而重之,精心收藏。退休后,他把这些旧物分门别类,用专门的收藏夹小心翼翼地整理了一番,特别是一些老照片,他一一扫描,根据时代和背景给每张照片编辑名称,分类存放。

照片的温度

老照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的照片都是黑白片,时间长了,照片脱色了、模糊了,还有很多斑点、划痕,显得非常陈旧,成为了“老照片”。恰恰是这些老照片见证了那个时代,成为那个年代特殊的历史标签,极具意义。

我十分喜爱翻看这些老照片,感受浓浓的时代气息,同时感受到一份久违了的温度。这些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在毛主席像下,端端正正地拿着《毛主席语录》的照片;有穿着工装开车、做报表的工作照。其中有一类是穿绿军装的,背着军用背包或水壶的照片。这是当时最时髦的装扮,因为人民解放军是那个年代老百姓极其崇拜的偶像。除了笔直站立和正襟危坐的集体照,还有一些个人生活照,骑自行车、坐在汽车翼翅板上、织毛衣、读书等的照片。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的舞台演出照,演员们的眉毛和眼线都格外粗重。那时候,妈妈是油田宣传队的骨干和主要演员。没有专业的化妆师,只能靠自己或演员们之间互相化妆。妈妈不到20岁的时候主演过《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算是有舞台演出经验的人。妈妈兼任化妆师,按照样板戏的妆容给演员们化妆,所以她有些类似戏曲妆。

妈妈很美丽、很漂亮,也十分喜爱拍照,我们出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她都要拍照留念。她每次拍照必定是笑容灿烂,并且要求跟她一起拍照的人也得如此照样。我记忆最深的是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带着我去照相馆,我那天不知道怎么就是笑不起来。妈妈就轻轻地掐我,说“快笑呀”,结果在妈妈满面笑容的映衬下,我“笑中带泪”拍下了那张“对比度”很大的历史照片。

我和哥哥的黑白照片不多,大部分是我们上小学之前的照片。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是我的“百日照”,每次说起这张照片的时候,妈妈总是忍不住要纠正:“不是一百天,是一百零一天!”因为我满百天那天下了雨,去照相馆不方便,所以第二天才去补拍的照片。

在照相馆拍照一般会在照片的右下角标注所在的城市名称,也会应客人的要求在照片上写下关于什么事情留念的字样或时间,比如“某某百日留念”“入川会战留念”“武汉长江大桥留影”等。我家有很多在照相馆里拍的照片,我们抱着各种玩偶在不同背景下拍照。那个时候照相馆的布景画布、儿童道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新的环境,也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其中有一种供拍照用的人物造型纸板,无需换装,只要把脑袋伸进纸板的头像位置,就可以拍出“仙女下凡”似的照片。现在看来当然觉得十分滑稽可笑,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是很新鲜的尝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拥有了自己的“傻瓜”照相机,一些日常生活的重要时刻被一一记录,黑白片换成了彩色片。后来又有了数码相机、专业的单反相机,更不用说现在智能手机拍照的方便与高清晰度和高品质。但是翻看那些带着深深时代感的老照片,回忆那个年代的故事,总是感受到丝丝甜甜的暖意。

胶片时代的黑白照片记录了爸爸妈妈那代人的青春和故事,记录了我们这代人一段重要的成长时刻,也成为两代人共同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