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唐代的道士与高僧普遍具备艺术细胞,至今流传下来的许多诗品皆是不食烟火之作,读来清静雅然,尘世之外别有一番韵味。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青州的香严智闲禅师,他从小生得高大威猛,又博闻强记,如若发奋考取功名必成大器,可惜随着阅历的增长,智闲禅师逐渐看破了红尘,遂出家为僧,一生与佛相伴。

智闲禅师曾与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宣宗李忱结下一段不解之缘。李忱即位于大唐危难之际,但他勤于政事,不仅对内整顿了吏治,还对外收复了大量国土,缔造了安定繁荣的"大中之治",他也被称为"小太宗"。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李忱的帝王生涯辉煌无比,可是他的登基之路却分外艰险。当时的权臣宦官司马贽见李忱容易控制,便将其立为皇太叔,在唐武宗李炎死后,又将其扶持为帝,司马贽企图把李忱塑造成傀儡,幸而李忱有贤能之才,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

李炎在位时,就对李忱心怀芥蒂,所以有一段时间,李忱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索性便剃了发躲进庙里求稳,而他寄身的这座庙正是智闲禅师的所居之所。李忱十分工诗,写下不少精品,《全唐诗》中就收录有他的六首诗,其中有一首是他与智闲禅师二人合写的,我们一起赏之。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瀑布联句》智闲禅师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这两句是智闲禅师观察瀑布后所感所作,据说写完后竟无法再继续写出后续。但依小解所见,私以为智闲禅师这是有意起了个头,故意引李忱之诗情画意,因为从这两句隐喻的含义来看,智闲禅师具有很大的"拍马屁"嫌疑。

禅师表面是写瀑布之壮阔:飞过千岩万壑仍奔波不倦,向源头看去才知道瀑布起于高端。这不正是李忱吗?生于帝王之家,出身极高,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四处漂泊。"不辞劳"三字具有强烈的拟人化色彩,映射的正是李忱当时所处的困境。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瀑布联句》李忱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承接禅师的诗意继续发挥,写下了这两句至狂之句,他说:瀑布之流怎会被溪涧岩壑所困住,纵然有重重阻碍,它也会不断开辟道路,最终向大海奔去。李忱之狂相当明显,言外之意是说虽然此刻无权无势、身居庙宇,可终究有一天他会飞向最远方,那就是权力的顶端——皇位。

然而我们回想一下李忱此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当朝天子是宿敌李炎;朝中有司马贽把持;安史之乱遗留下的外交、藩镇等问题一个不少;自己又没什么靠谱的后台。这还玩个鸟啊!可人家李忱就是有这份气魄,写得无声无息,却狂得无边无际。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智闲禅师的前两句脱不了奉承之嫌,李忱的后两句也难逃霸气之疑,不过当将二人的诗句合起来后,却显得格外励志!智闲禅师讲"不辞劳",李忱说"作波涛",这都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事情,而是那些心怀鸿鹄之志之人的豪情壮语。

智闲禅师告诉我们,艰难曲折的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与品格,不要忘记自己高远的目标;李忱告诉我们,只要坚定"大海"的信心,不管前方多少险阻,都会一一越过,最终实现理想。

一般来说,一人一句或一人多句的"联句"作品,由于难以做到思想与意境的统一,因此很难写出佳作,但智闲禅师和李忱却做到了,从而为后世留下一个不朽的佳话,也留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联句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