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能從《鄉土中國》中獲得什麼?(溫儒敏先生如是說)

語文學習能從《鄉土中國》中獲得什麼?

閱讀《鄉土中國》是需要一些社會學知識的。不過對我們中學生來說,也不必在專業知識方面花太多精力,結合語文學習來閱讀《鄉土中國》,可能是更加必要的。《鄉土中國》以調查和科學論證為主,但寫得很有文采,充滿人文關懷。文中滲透著對歷史學、哲學、政治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深刻認識和精闢見解,是“雜”而化之。能做到科學、嚴謹而又好讀,這種文體風格背後,需要多學科整合的開闊視野,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學術論著的一種境界。從語文的角度看,也是一部可圈可點的美文和範文。

這本書論述非常簡潔有力,有幾點很值得借鑑。一是論點鮮明,每一章集中解決一個問題,而且儘量把論點凝結為一種“說法”,一個概念;二是論證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強調“對話”,和學界不同的看法“對話”,以此凸顯自己的觀點;三是論證的求實,靠材料說話;四是大量引證傳統典籍材料,有些引文是人們所熟悉的,但納入本書的論述系統,就可能“翻新”出新的涵義。此外,還有許多寫作經驗也富於啟發。比如議論文在論證推理的同時怎樣能更生動而且有可讀性,觀點與材料如何結合,敘述和論說如何平衡,以及如何擺脫從概念到概念的“八股味”,等等。

《鄉土中國》其實未必那樣遙遠。讀完了,也許就從中學到如何閱讀社科論著,如何分析思考社會現象,如何做一個有頭腦、有見識、有擔當的青年。

(本文段選自為溫儒敏先生為《鄉土中國》撰寫的導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