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出生社會,能這樣對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老人說:出生社會,能這樣對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中國人喜歡說一句老話:“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

是啊,面子思想在中國人很早就有了,但凡別人傷了我們的面子,我們都不會輕易忘記,平時接受的教導也是為人處世,不要傷別人的面子,

所以,我們在社會上,我們不願意,也很少聽到別人批評我們,即使我們真的有錯,大多時候,旁人也是默不作聲;同樣的,看到別人有什麼不對,我們一般也會選擇不說話,因為,怕傷了對方面子,影響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但是,人性詭譎,雲雨無常的社會中,如果沒有人在關鍵時刻批評提醒我們,我們又怎麼能保證我們可以時時刻刻做出正確的決定,走正確的路呢?

所以,老人說:出身社會,敢於批評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第一:批評,因為真的關心你

我們最先接觸到的批評,便是來自父母的批評,因為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批評我們,對我們嚴厲是因為希望我們可以有能力,以後自己選擇自己的路,怕我們以後吃虧,走彎路;

老人說:出生社會,能這樣對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在父母的人情社會里,他們怎麼會不知道,批評會遭人記恨的道理,但是,他們還是會忍下心來,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引起注意,

回到現在,我們身邊的人說的話似乎越來越順耳,少有朋友願意冒著和我們吵一架的風險來告訴我們,這個不對;

曾經有一句話:“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縱他的缺點。”

是啊,有多少整天對我們阿諛奉承,幫我們吹捧上天的人,實際上就是在等我們掉下了看我們笑話的人啊?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遠離,不能跟著就飄飄然了,否則會摔得很慘。

所以,在“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社會,如果還有人願意批評指出我們的錯誤,一定要深交

第二:敢於批評你的人,才值得深交。

“吹捧我們的人是你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敵人。”

老人說:出生社會,能這樣對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敢於批評我們的人,沒有太多虛情假意,一心為我們著想;

三國時期的呂岱和徐原是好友,呂岱見徐原為人耿直,便他將推薦為御史,望他成就功業。

然而,在呂岱犯錯之時,性情忠厚的徐原總是不留面的指責他的過失。

旁人覺得徐原忘恩負義,便到呂岱那裡說壞話。

呂岱卻感慨道:“這才是我尊重徐原的原因啊。”

徐原死後,呂岱更是悲傷的說:“我的好友,如今你離世,以後,我還能從哪裡聽到自己的過失呢?”

那些能當面指出你錯誤的朋友勝過一百個酒肉朋友。

就好像魏徵和唐太宗一樣,只有真的朋友才會指出我們的瑕疵,讓我們改正;

如果我們身邊有敢於批評我們的朋友,那是我們最稀缺的財富,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多出點成果;

第三:接受批評,才能讓我們成長。

“固步自封”,不聽人言的人,遲早會被這個世界無情拋棄。

老人說:出生社會,能這樣對我們的人往往不多,遇到可深交

一個人要能接受批評,虛心求教,才不會喪失進步的機會。

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正身”,身在局中,才不能自知,這時候別人的意見、批評都是一種局外之人的“明眼”,若能虛心接受往往可以頓然看清局面,這便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成長。

魏徵每次看到唐太宗不對,總是直言不諱,經常不給這個皇帝面子,李世明一開始也不喜歡,但是後面發現,這樣的大臣才是他需要的,

畢竟,兼聽則明 偏信則闇,能夠吸取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批評,才能真正的明辨是非。

所以,要有接受別人批評的能力,社會中遇到這些人,要珍惜,他們往往可以減少我們的失誤,加快我們的成長;


忠言逆耳,但得聽,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一起交流學習,

靈魂追問,生活中,你可以正視別人對我們的批評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能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